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歐陽修 朋黨論
2013/04/25 07:10:14瀏覽1515|回應4|推薦142

           北宋儒學家;歐陽修 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返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形者忠義、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知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頁朋、則天下洽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一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

後漢獻帝時、禁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咸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後世;然皆亂亡其國。

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乎!夫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 創作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dman80&aid=7370165

 回應文章

李安納 新疆之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朋黨論
2013/04/30 14:58

格主用心良苦,以古示今

願當政者努力,為台灣前途安定為重

老邁;(oldman80) 於 2013-05-01 08:21 回覆:

願當政者努力、談何容易、朋黨之爭看的太多了、由童年一直看到現在、如出一轍、遭殃的還是善良百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udn
2013/04/30 08:34
也有朋黨 - 朋黨無處不在,尤其是台灣。台灣的前途真的堪慮,因為這是一個小眼睛小鼻子的社會環境。
老邁;(oldman80) 於 2013-05-01 08:15 回覆:
台灣地域不大、朋黨到是不少、而且黨內有派、派內還有系、整天派系紛爭、都是為名利而爭、真正為國為民的少之又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也有朋黨
2013/04/28 12:05

大抵利之所趨 便有朋黨

無怪乎漢 唐 明代 皆有黨禍

此篇歷久彌新

北宋文壇領袖 名不虛傳


老邁;(oldman80) 於 2013-04-29 08:34 回覆:

自古至今皆如此、帝制時代的朋黨、那是必然的、所謂的忠與奸之別、

現在是民主時代、朋黨更是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結黨營私、毫無避嫌之能。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3/04/26 11:28

照這樣說來,台灣只有黨爭、教爭、學爭、政爭,因無所不爭,共利而群集成黨。

天下雖大,若無一真朋,斯人何其寂寞哉!

老邁;(oldman80) 於 2013-04-27 08:42 回覆:
台灣非但有黨爭,而且爭得很厲害,甚至於同黨的同志,為了名利,也在明爭暗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