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6 07:05:41瀏覽1517|回應9|推薦152 | ||||
住眷村時代的點點滴滴 在四十幾年前尚未退伍、哪時住的是眷村、這個與一般的眷村不一樣、很像一座大雜院、眷戶也有二、三十戶、白天丈夫乘交通車上班、當時的交通車是軍用十輪大卡車、太太們在家操勞家務、適齡的孩子去上學、其中有部份同仁、也有當大夜班的、就這樣眷村的眷屬到也歡樂氣氛、相當和睦相處、當時的環境差不多的眷屬、都能吃苦耐勞、拿些手工副業回來加工、所得工資貼補家用、也就所說的客廳又是工廠、不像現代的生活環境、也沒有像如此的環保觀念、家家戶戶都是用煤球爐燒煤球炊煮三餐、在哪個時代還沒有瓦斯及熱水器、連洗澡的熱水都是用水鍋或開水壺燒水備用、如家中有小孩上學、放學回家先替小孩洗澡、爾後吃晚餐後再溫習功課、每日如此週而復始的生活、在幾十年前像如此生活、每戶人家都過得雖然清淡、可是到也甘之如飴、無怨無尤。 在哪個時代每戶人家、家中都沒高檔的傢俱、更是沒有高貴的裝飾品、室內佈置都是簡單樸素、也很雅緻不俗、炎熱的夏天食物都是當天吃完、避免隔日發餿發酵、因每家沒有冰箱、如有冰箱的人家就算是奢侈生活了、不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還是名牌大型的冰箱、天熱的時候使用大同電風扇、或是雜牌的電風扇、娛樂方面看的是黑白的箱型電視、平時外出或購物、搭乘公車、當時的公車並無空調冷氣設備、乘客多的時候、尖峰時段公車內就像擠沙丁魚一樣、尤其是夏天車內空氣不流通、汗流浹背、到站停車下客、有車掌小姐車門一開、上客下客都是擁擠一堆、有時就改騎自行車、機車尚未普遍性、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像這樣的生活家家戶戶都感到已很滿足了、不像現代的生活水準日漸提升、物資如此豐富、生活現代化的享受、儘然還有人嫌不滿足、口口聲聲的說無感、真不知道怎樣才能算有感。 眷村型態雖然類似大雜院、可是地點是黃金地段、在四十幾年前、台北市發展沒有如此迅速、高樓大廈也寥寥無幾、當時的台北市長是高玉樹、為了要建新的國民中學、向軍方交涉征收該眷村土地、作為新建國中用地、幾經交涉軍方同意搬遷、讓出土地供市府新建國民中學建校用地、眷村住戶如何安居、由市政府每戶補助搬遷費幾萬元、在當時的幾萬元、尚可購置十五坪公寓的自備款半數、其餘半數由銀行七年貸款、選購地點是當時的淡水河一水之隔的台北縣、訂了一戶四樓的公寓、等了一年多建設公司交屋、一住就是十多年、小孩已經漸漸的長大、必須要分房居住、開始換一戶二十坪的房子、兒女長大又不夠居住、同時要娶媳婦、又十年再換二十八坪的一戶是三房兩廳、在三年前政府專案、優惠利息貸款、舊屋換新屋再換一戶四十坪大樓、現在住的就是四十坪有電梯的大廈、四房二廳雙衛、地下一、二樓是停車場、在三年前由兒子向銀行貸款二十年分期攤還本息還清。居住環境尚稱滿意、孫子孫女就學、就在附近不遠、市場亦很方便、公車站牌就在樓下門前、也有好幾條路線、到台北市區非常的方便、住眷村的點點滴滴、也就是如此。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