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5 10:45:38瀏覽2522|回應22|推薦180 | |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高度都在三四千公尺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達西亞、西非紅海岸。根據現有的古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的古道就發揮作用了。 茶馬古道,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等地然後出境。它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西南地區山高水急,水上交通險象環生。而山道的險峻曲折,又根本無法行駛車輛。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幫成了唯一適用的運輸方式,可以說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從一個山谷到又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又一個村寨,馬幫踏出了一條溝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了大西南地區的聯繫紐帶。這些馬幫曾經駐足停留、進行商品集散的驛站,成了後來的城鎮。今天的麗江古城就是迄今為止茶馬古道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被譽為「活著的茶馬重鎮」。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