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11 10:14:42瀏覽243|回應0|推薦6 | |
ccccc 工作玩MSN 讀書聽iPod ccccc 一心多用易出錯 別當「多工族」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人成了一心多用的「多工人員」(multitasker),工作時往往要接電話、收發電子郵件和上網即時通訊。科學家研究發現,工作或念書時,還要聽音樂、收發即時通訊或做其他事情,效率會大打折扣,邊開車邊講電話更是危險。 神經學家、心理學家 科學證明 干擾和中斷是壞事 密西根大學認知科學專家大衛.麥耶爾說:「多工會放慢你的速度,增加出錯機會。就我們處理資訊能力的角度來看,干擾和中斷是件壞事。」 范德堡大學神經學家瑞尼.馬洛伊斯指出,人腦有數千億個神經元細胞,其突觸連接更多達幾百兆,但有一項根本限制,就是人腦無法同時集中注意力在兩件事上。 馬洛伊斯和三名同僚去年十二月在科學期刊《神經元》發表研究報告。他們用磁振造影儀器觀察一個人同時處理兩件事時,腦中出現的「瓶頸」(bottleneck),並測量在此一情況下會流失多少效率。 參加實驗者被要求同時做兩件事:聽到八種不同聲音中的一種時,按下電腦正確鍵;看見八種不同圖像時,說出正確的發音。 研究顯示,受測者若一次從事一件工作,不會出現遲延,但同時做兩件事,對第二件事的反應便會出現耽擱,有時達一秒。 開車反應慢一秒 可能出人命 馬洛伊斯說,許多日常工作慢一秒無所謂,但在時速 另外,人們多以為年輕人最擅長多工作業方式,青少年和二十來歲的年輕員工不就常常同時收發電子郵件和進行網路即時通訊,還邊聽iPod? 英國牛津大學「未來智力研究所」認為,這個廣為人們接受的想法有待商榷。該所對一群十八至廿一歲的青年,和一群卅五至卅九歲的成年人進行實驗。兩組人皆有九十秒時間,使用一種簡單代碼將一批圖像轉譯成數字。 在未受干擾情況下,年輕人組的表現優於成年人一○%,可是當兩組人都受到電話、手機簡訊或即時通訊干擾時,成年人組無論在速度和正確率方面,皆與年輕人旗鼓相當。 該所副所長馬丁.威斯特維爾指出,年紀大的人思考較緩慢,但他們具備更快的「流動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較能防堵干擾,決定該專注的是什麼。 工作中斷 要十五分鐘才回復 最近一項針對微軟員工進行的研究發現,他們進行撰寫報告或寫程式這類智力工作時,若為了回覆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或上網看新聞、找樂子而中斷工作,平均要十五分鐘才能回復到原先認真工作的狀態。 商業研究咨詢公司Basex首席分析家約拿單.史皮拉估計,過度多工造成的干擾,每年對美國經濟造成近六千五百億美元(約二一.五兆台幣)損失。 史皮拉說,只是粗略估計,而且工作中遇到的干擾絕不會、也不應被消除,因為工作通常就是在這種集思廣議的情況下完成的。畢竟,對某個人構成的干擾,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協調合作的表現。 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可以一心多用嗎?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物件的現象。 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活動要求人們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司機開車時既要駕駛車輛,又需要留意車前的行人;教師在課堂講課,既要講授,又要板書,還要觀察學生聽課的情況等等。就是在我們平日騎自行車的時候,眼睛始終要注視前方及左右兩邊的情況,腳要蹬踏板,手還要控制車閘,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注意分配的例子。 在中國南朝時有一學者劉勰研究過注意的分配問題。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左手畫正方形,右手畫一個圓,結果都沒有畫成功。儘管畫正方形和畫圓心裏都有明確的規矩,但是左右兩手同時齊畫,往往不能得心應手。 這個事例啓示我們,同時完成兩種活動,往往互相干擾。所以,我們學習任何一種動作,都要專心致志,集中注意。但是,如果滿足注意分配的條件,也可以同時進行兩項活動,即其中必須有一項是相當熟練已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這樣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於另外一項活動上。 研究表明,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越簡單,越熟悉,自動化程度越高,則注意的分配越容易。否則越難。例如剛開始學騎自行車時,有時只顧蹬踏板,臨要刹車時就會手忙腳亂,車子也會東倒西歪。如果騎車已經很熟練,就不會有上述情況。如果是學開轎車,則操作更複雜了,相應地,注意的分配也更難了。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