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事誰問 (4) 乙未戰爭
2010/01/18 12:33:08瀏覽471|回應0|推薦3

花事誰問 (4)


 第一章        悲情台灣


 章一   節一   乙未戰爭


     母親中國摒棄了它的孩子.....台灣!


     統治了台灣212年的清廷,甲午戰敗,割讓台灣,給予日本.   

  
     這烙印的永恆,深植於台灣人心中!


     這痛的啜泣! 

     百年後的今日, 依然隱隱的抽搐著!.......


    ***************************************************


1895年


五月


25日
     全台灣義憤填膺,台灣民主國成立了,為了反抗異族的統治,


     唐景崧,丘逢甲,劉永福,分膺大任,準備統率在台軍民奮起抵 抗!


27日
     日軍決定了"登澳底;攻基隆;佔台北城"的登陸策略,準備接收台灣.


六月


3日
       日軍攻下基隆獅球嶺炮台,正摸索路徑,進攻台北!


       消息傳台北城入,陷入一片恐荒,為避免無謂的抵抗而招屠城,


       於是台北城仕紳們決議由鹿港商人辜顯榮,赴基隆引日軍入台北城.


4日
      唐景崧,丘逢甲分別變裝潛逃回中國廈門與廣東,


      幾千名清兵聚集淡水,了無戰志....
7日
       辜顯榮引日軍入台北城,日軍對台北城因其採合作態度而未展開殺戮屠城.


       同時日軍進入淡水,日本近衛兵團將聚集淡水的幾千名清兵分批遣返中國!


14日   日本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自基隆乘火車入台北大稻埕. 


17日   樺山總督於台北城內原「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的

          總督府舉行台灣「始政式」。


     ********************
    

 
10月


20日
          劉永福堅守了幾個月後,終於不支,也棄台南城逃回廈門.


21日
          日軍進入台南,維持不到五個月的"台灣民主國"正式瓦解,

          "台灣民主國"亡國.

    
            至此,全台僅剩屏東六堆的客家抗日軍還在跟日軍周旋,


11月


26日
            六堆軍於火燒庄(今屏東縣長治鄉)最後一役決戰失利後,

            全台遂完全陷入日軍手中。


            雖然日軍宣布全島平定,但台灣各地的抗日事件頻仍,

            戰事並未完全結束。 

   ****************************************************


           母親中國摒棄了它的孩子.....台灣!

           台灣人在"保家"重於"衛國"的情操下,

           在那接續的五個多月中所發生的"乙未戰爭"中,

           慘烈抗日,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   

                                    

註記1. "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 至1895 11月 26日 , 

            台灣人民抵抗外來政權的民族戰爭.


             戰爭結果, 台灣方面,在這場戰爭中不但折損不少將領,

      包含被日軍「無差別掃蕩」波及的客籍平民、傷亡的民與兵更是難以估算。 


       前述《台灣治續志》記載中國軍隊陣亡70,080人,

       此數字應包含民兵與各地義軍、鄉勇、游擊隊。


       規模不小的血戰,並造成14000名台灣兵勇戰死,史稱:  乙未戰爭,

       同時也是台灣史上最大一次戰爭   《台灣通史》…


       戰爭結果,死傷人數的估計,根據調查官井出季和大根據總督府檔案寫成

    《台灣治續志》,在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的靖台事略中統計與小田俊郎在

    《台灣醫學五十年》一書的記載:


       1895年日本人攻打台灣,在5月26日至12月15日間,

       為期六個多月的「征台役」中只有515人負傷,164人戰死;


       日方《攻台見聞》及《攻台戰紀》中則總共計載了183名日軍陣亡,

        整體而言日方  作戰死亡人數應不超過200人,


        但死者中包含領軍的一親王及一少將

       (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


          則讓日方相當震撼。


       相對來看,非作戰死傷則相當龐大,罹病住院者高達26,094人,

        因病而死者更高達4,642人。


       但由於日軍陣亡與病死者數量過於懸殊,加上數次增兵,

       十天之內攻下台北後,卻需近五個月的時間才能打到台南,


       亦有論者認為日軍將陣亡者轉列病死者,以規避作戰失利推進緩慢之責。


       臺灣抗日運動在長達半世紀的臺灣日治時期大抵上

       發生於1895年-1915年之間,


       也就是在日本領台的前20年。


       這20年的武裝抗日運動,


       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期是1895年5月到10月的「台灣民主國」保衛戰(乙未戰爭);


       第二期是緊接著台灣民主國之後到1902年之間的抗日游擊戰,

                   幾乎每年都有武裝抗日行動;


       第三期自1907年的北埔事件起,到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為止。

                   之後,台灣抗日運動轉為維護漢文化的非武裝形式,

                   不過期間仍發生轟動全世界的霧社事件。


註記2:    6月4日—— 台湾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於乙未戰爭之前,

                                  未戰陣前棄職逃亡中國廈門。


              6月上旬—— 台湾民主國義勇軍統領丘逢甲在得知唐景崧棄職逃亡

                             中國廈門之後,亦棄台灣人民及台灣義勇軍而不顧,

  
                             私自挾帶公款官銀十萬兩於乙未戰爭之時,

                             未戰陣前棄職逃亡中國廣東嘉應州(現今中國廣東梅縣)


              10月20日:台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

                                於日軍三方包抄逼近台南城時,向日軍議和未果,

                                最後棄台灣人民不顧,陣前棄職逃亡中國廈門。


註記3:  當時鹿港來台北經商的辜顯榮是關鍵人物。

            當時辜氏眼見在台任職的中國清朝官員一一離台,


            以清朝為宗主國的台灣民主國又頹圮不成氣候,為免城內持續動亂,

            於是自行請纓前往基隆帶日軍來台。


            這段迎日平亂過程,台灣通史則如以下描述:

           「林維源、林朝棟、丘逢甲相率去,艋舺紳士李秉鈞、吳聯元、

            陳舜臣等議彈壓而無力可制。

            駐商大稻埕李春生請赴日軍求鎮撫,無敢往者.


            鹿港辜顯榮在臺北見事急,自赴基隆謁總督請定亂, 許之,日兵遂進。

            十八日,能久親王至。


            二十一日,總督樺山資紀亦至,遂開府於此,以理軍民之政。」


             除此之外,《台灣總督府大誌》也有以下記載:

           「台北有如活地獄般混亂,士紳們決定派遣商人辜顯榮迎接日軍進城。


              七日,日軍終於兵不血刃地進入台北城。


              1895年6月7日,辜顯榮帶隊的日軍到達北門城下,


              城內老婦人陳法與家眷冒著城內動亂登上北城城牆,放下竹梯打開城門.

                                                   .....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cch999&aid=369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