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澤諭吉 (ふくざわ ゆきち) ~ 明治時代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
2009/10/15 18:35:05瀏覽1412|回應0|推薦1

福澤諭吉 1835110日-190123日),日本明治時福澤諭吉的胸像。位於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圖書館舊館前代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東京學士會院的首任院長。他作為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

被列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銀行券D1萬日元(最大面額,1984-2004年)和E1萬日元(2004年始用)的紙幣正面。 

福澤諭吉生於大坂堂島,是當時的豐前國中津藩藏屋敷的下等武士福澤百助的次子。由於他出生的當晚,作為儒學家的父親剛剛獲得《上諭條例》(記錄清朝乾隆帝時期的法令的著作),因此給他取名為「諭吉」。諭吉的父親既從事管理與大的商人的貸款業務,也是一位通曉儒學的學者。但是由於身份卑微,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津藩一直未能有所建樹,終生不得志而溘然逝世。因此,諭吉在日後說「門閥登記制度是父親的敵人」,他本人對封建制度也開始產生懷疑。 

諭吉在16個月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回到中津(現在的大分縣)。他與他的兄弟或者當時的普通武士家子弟不同,並沒有忠孝仁義的觀念,也不敬神佛。他起初也非常厭倦讀書,到了145歲的時候,由於周邊環境的壓力,他才開始學習。不久,他的能力就逐漸積累,漸漸地開始閱讀各種漢文書籍。 

安政元年(1854年),19歲的諭吉前往長崎,學習蘭學。作為他人生的轉機便是這時。由於佩里侵日,日本國內對火炮戰術的需求高漲。為了學習荷蘭的火炮技術,必須要有通曉荷蘭語的人才。於是諭吉的兄長便建議諭吉學習荷蘭語。諭吉此後開始拜訪長崎的火炮專家山本物次郎,在荷蘭語翻譯的指導下開始學習荷蘭語。 

次年1855年,介紹諭吉認識山本的奧平一岐與諭吉不和,便通知諭吉返回中津。但是,從離開中津那時便不打算再回去的諭吉卻自行經過大坂前往江戶(現東京)。他到大坂後,便去投靠與父親同在中津藩藏屋敷工作的兄長。兄長勸阻他前往江戶,並說服諭吉前往大坂學習荷蘭學。於是諭吉便來到了緒方洪庵的適塾。這中間,因為患傷寒,曾暫時回到中津休養。 

1856年,諭吉再次前往大坂求學。同年,由於兄長去世,他成為福澤家的戶主。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求學,變賣了父親的藏書和部分家產後,還清了債務,雖然除了母親以外的親戚都表示反對,但是諭吉還是毅然前往大坂。由於他無力支付學費,便從奧平一岐處借來便偷偷抄寫的建設工程學的教科書(C.M.H.Pel,Handleiding tot de Kennis der Versterkingskunst,Hertogenbosch 1852年),並以翻譯該書的名義作為緒方的食客而學習。1857年,諭吉成為適塾的塾長。他在塾中研讀抄寫荷蘭語的原著,並根據書中的理論進行化學實驗等。但是由於他害怕見到血,從來沒有做過放血或者解剖手術。雖然適塾主要是教授醫學,但是諭吉對荷蘭語的學習超過了對醫學的興趣。 

1858年,諭吉為了擔任在江戶的中津藩官邸內設立的蘭學塾的講師,便和吉川正雄(當時名為岡本周吉,後改名古川節藏)結伴前往江戶。當時住在築地鐵炮洲的奧平家的中屋敷,在那裡教授蘭學。這個小規模的蘭學塾後來成為了慶應義塾的前身,因此這一年便被定為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時間。 

1859年,諭吉前往橫濱。當時,根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橫濱成為外國人的居留地。但是當地全用英語,學習了荷蘭語的諭吉連招牌的文字都看不懂。從此他痛感學習英語的必要,便開始通過字典等自學英語。 

同年冬,為了交換《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批准文本,日本使團要乘坐美國的軍艦Powhatan號赴美國,日本決定派遣咸臨丸作為護衛艦。諭吉作為咸臨丸的軍官木村攝津守的助手,在1860年(萬延元年)前往美國。當時咸臨丸的指揮官是勝海舟。之後,福澤也以在首次看到蒸汽船僅僅7年後就乘坐完全由日本人操縱的軍艦橫渡太平洋而感到自豪。 

咸臨丸的指揮官合影,前排右端為福澤諭吉雖然諭吉已經在書上了解了很多美國的事物,但是還是受到了文化差異的震撼。例如他在書中寫道,在日本,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德川家康的子孫的近況,但是美國人幾乎沒有人了解喬治·華盛頓的後代們的生活。(事實上,華盛頓並沒有留下後裔)諭吉還和同行的翻譯中濱萬次郎一起購買了韋伯辭典的盜版書帶回國內,成為日後研究的幫助。 

回國後,他仍然在鐵炮洲教授課程。但是此時他決定放棄荷蘭語,專教英語,把蘭學塾改變成英學塾。同時也受雇於幕府,從事政府公文的翻譯。據說當時他對於不能理解的英文部分,還需要參考荷蘭語的譯本進行翻譯。回國的當年,福澤還將在美國購買的漢語和英文對譯本詞彙集《華英通語》加入日語譯文,作為《增訂華英通語》出版[1]。這是福澤諭吉最早出版的書籍。在書中,福澤將表示V的發音的假名「ウ」上面加上濁音符號變成「ヴ」,這成為後來日本通行的標註方法。 

在同年冬天,日本派遣以竹內下野守為正使的使節團出使歐洲各國,福澤諭吉也隨之同行。當時也用幕府發給的津貼費買了許多英文書籍帶回日本。他在歐洲對於土地買賣等制度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異,並對於許多在書本上無法看到的事物進行調查。例如歐洲人習以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聞的醫院、銀行、郵政法、徵兵令、選舉、議會等。 

通過這幾次參加海外使團的經歷,福澤痛感在日本普及西學的重要。回國後,他寫作了《西洋事情》等書,開始了對西學的啟蒙活動。當時,他曾作為官員提倡幕府機構的改革,但在1868年(慶應4年)後,便將蘭學塾改名為「慶應義塾」,專心從事教育活動。 

在明治維新後,福澤繼續大力提倡普及西學。並針對日益高漲的國會設立運動,提出創立英國流的不成文憲法的論調。他在1881年(明治14年)的政變後與政府要人絕交,在1882年創辦日報《時事新報》,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場,引導社會輿論。1898年因為腦出血而病倒,之後雖然一度康復,但在1901年(明治34年)複發,溘然長逝。在葬禮上,遺屬遵從福澤的遺志,婉拒了各方的獻花,但是唯獨默然收下了福澤的盟友大隈重信送來的喪禮。 

由於福澤生前居住在慶應義塾的校區內,因此現在在他去世時所在的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內設有石碑。戒名是「大觀院獨立自尊居士」[2],墓地在麻布山善福寺。每年23日(福澤諭吉的忌日)被稱為雪池忌,校長會帶領眾多師生前往掃墓。 

福澤由於是1萬日元的正面人物而在日本家喻戶曉。有時候人們也將1萬日元直接叫做「福澤諭吉」或者「諭吉」。也因此,有人在數1萬元紙幣的張數時,會以1人、2人的人數來計數。 

福澤也是將會計學的基礎「複式記賬法」介紹給日本的第一人。「借方」、「貸方」的用語也是福澤首先翻譯的。 

首先將近代保險制度介紹給日本的也是福澤諭吉。他在《西洋旅案內》(中譯:西洋旅遊介紹)中介紹了人壽保險、火災保險和損害保險等三種保險制度。 

福澤諭吉主要的思想特徵是反對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擊封建時代的專制壓抑。福澤在其著作《勸學篇》第一篇開篇第一句即使「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見其對於封建專制的抨擊和對自由平等的肯定。更在《勸學篇》後續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會契約論,提出要使國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對均衡。這種均衡說體現了福澤獨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並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學說。此外,福澤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強調「一人之自由獨立關係到國家之自由獨立」。而要達到個人的自由獨立,就必須要具備數學、地理、物理、歷史等等現代科學知識。福澤的代表性語言就是「獨立自尊」,這也成為了他死後的戒名。福澤毫無疑問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最高級別的精神導師之一。其著名著作是《勸學篇》17篇,《福翁自傳》,《脫亞論》。尤其是《勸學篇》,在當時的日本幾乎人手一本。

1859年,諭吉前往橫濱。當時,根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 福澤諭吉在美國舊金山和一個美國女子合影,1860年 咸臨丸的指揮官合影,前排右端為福澤諭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ufashion&aid=34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