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說,“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聲色是江風與山月。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聲色是背道的陷溺。真實世界裡,有人聲色俱厲,有人不動聲色,有人有聲有色,有人縱情聲色。太史公說得最務實:“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 聲色乃人欲,只能因勢利導,不能禁止。
但我這裡想談的,非上述之聲色。聲者,audio, 色者,video;聲色者,視聽設備是也。
先說音響。音響世界頗為專業,似乎是所謂發燒友的專屬俱樂部,長期以來籠罩在神秘面紗裡。我無意挑戰那個俱樂部,不過最近為了替自己小屋的音響升級,略有摸索,略有所得,歸納出一些科學經濟的法則,願與俱樂部外頭的朋友分享。
首先,一般人買音響是為了在自己家裡聽,不是為了建立具有商業規模的音響廳室。絕大多數人買音響都是 afterthought - 房間的用途、傢俱陳設,皆非從欣賞音樂的觀點。因此同樣一套高級音響在專業的音響中心聽來宛如天籟,在家裡聽來卻可能像市場叫賣。原因是,我們在一般家居房間裡聽到的聲音,出於多源:當然有從喇叭直接傳出來的,但也有從平滑硬實的牆壁地板反射的,以及從形狀質材各異的物品吸收部分又散射出來的。這些個反射或散射音場經過不同的傳播路徑與材質,與喇叭所產生的直接音場,都到達我們耳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甚至可能讓我們在高級設備上的投資變得不值。
因此買音響之前,要先想好音響放在那裡。備金屋以藏嬌,對待音響設備也必須投入同樣的感情。
如果你一個人住,自己做主,重新規劃房間大概不是問題。如果你有室友,就比較麻煩。如果你是男人而室友是女人,就更麻煩。如果那女人又是你的老婆,那這件事情就比蜀道還難。因為,男人看女人的時候靠視覺,其他時候靠邏輯。女人看男人的時候靠邏輯,其他時候靠視覺。
你認真考量兩個喇叭的間隔,要把喇叭儘量靠牆壁放,且要放在千斤磐石或者萬斤鑄鐵上。你估計最佳的聆聽位置大約位於你與兩個喇叭所形成的正三角形的頂點,那裡適合擺一張舒適的躺椅,但這張躺椅離背後的牆壁又得保持距離。你準備買至少厚達兩吋的吸音板,遮住房間側面的牆壁;再買一塊厚重長毛地毯,覆蓋光滑如鏡紋理高雅的大理石或硬木地板。這一切精心規劃,都可能受到愛美的女性室友反對,或輕易地被對色彩極度敏感的老婆大人否決。你想先斬後奏 - 做夢吧,被斬的可能是你自己。這個時候你必須靜思冥想(最好找一個催眠師),到靈魂的深處探索答案:你究竟愛女人多些,還是愛音樂多些?
如果答案是後者,你就必須施展高明的協商手腕,加上經濟誘因,以及妥協的籌碼,讓未來的寶貝音響有一個家。最高原則是喇叭必須能夠見人,你也能舒舒服服地在平視的高度見得到它。你說這豈非廢話?但知易行難啊,多少人把喇叭藏在暗無天日的角落,不知要幹嘛;或者讓一個傢俱擋在喇叭與耳朵之間,不知要幹嘛。次高原則是喇叭本體愈重愈好,且要穩穩坐著,安如泰山,不可讓喇叭坐在輕薄搖曳的結構上;因為你所做的一切是聽喇叭唱歌說話,而不是要聽那些輕薄搖曳的結構傳出劣質的雜音來干擾你敏感的聽覺神經。
理論上,聆聽音樂最佳的空間是絕對寧靜的曠野,只有你的功率強大的音響在空氣中掀起漣漪,而你像聲波池塘中的一株水草,滿足地接受聲波的愛撫。(這描寫有一點色,但愛好音樂的人都知道我的意思)。所謂的高級音響室,事實上就是要趨近曠野的環境。不過這種做法不見得必要,因不符合我們習慣的聽覺經驗。我們日常聽到的聲音,多半在室內,因此或多或少都聽到室內的反射音波。反射雖然使得聲音混雜,但音樂聽來也比較生動(lively);毫無反射,音樂聽來純淨但比較單調(dull)。生動混濁與純淨單調之間的平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避免強大的聲波反射面,還是很必要的。軟質的傢俱有助於吸收打散反射波,具有衰減(damping)作用,因此也無須過份排斥傢俱。
上述的規劃可以幫助控制預算。既然我們聽音樂的經驗受到空間的限制,那麼音響設備的投資報酬率(ROI)便與欣賞音樂的環境息息相關,理論上,每一個房間會有它一組獨自的ROI曲線;理論上我們可以找到曲線的最高點,或者投資報酬趨緩的折點。實際上大概沒人這麼做,但這種思想準備至少提醒我們懸崖勒馬,莫衝動投資。
橫軸是設備投資,縱軸是收聽到的音樂品質。我們把一套音響放在我們的房間裡,就是在想像中的ROI曲線上畫下一點,那就是我們做為欣賞音樂的聽眾在聲音宇宙中的位置。哇,這樣一說好像挺莊嚴的。可也是挺實際的:有些音響俱樂部裡頭的成員,投下巨資,在橫軸上肯定站在遠遠的右端睥睨而視,但說不定在縱軸上並不勝過我們多少呢。
下一篇,會用同樣的經濟思路,試圖打破高價設備的神話。
~ 此岸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