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音靈感錄續編 第七章 示現接引
2023/01/25 20:50:00瀏覽161|回應0|推薦0
第七章 示現接引

佛在大集經懸記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觀經云:「或有眾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如是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云:「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足證專念觀世音菩薩,與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福德略同,果報無異。觀世音菩薩為普度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以著靈異,而垂接引,俾皆起信發願,專念聖號,若遇苦難生死,即得救護了脫。普勸中外同胞,應即深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深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深信念佛及專念觀音,定蒙慈悲攝受,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死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願生西方,如遠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觀音聖號,務令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惟求生無病苦災禍,滅罪得福,命終蒙佛菩薩現身接引,往生極樂,花開見佛,得證無生。凡古今念佛兼念觀音而往生者不知凡幾,淨土聖賢錄初續三四編所錄雖多,不過億萬中之一二,而專念觀音親蒙接引往生者亦不可勝紀,茲略舉近代往生四眾各數人,以資徵信,而為軌範。佛言如是,事實如是,願皆見賢思齊,欲不信而不可得也。

第一節 普陀現相

一、國父親見 國父孫中山先生,民國五年八月廿五日乘建康艦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往遊普陀山,同行者為胡漢民、鄧孟碩、周佩箴、朱卓文諸公,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去病,艦長任光宇也。抵普陀山紅日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道階和尚,引至普濟寺小住,寺主了餘請乘竹轎登山,紆迴升降者久之,已登臨佛頂山天燈臺,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旋赴慧濟寺即觀音堂,纔一遙望,寄觀現矣,寺前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花組錦,寶幡舞風,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間,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既入慧濟寺,亟詢同遊,均無所睹,遂詫以為奇不已。因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回普濟寺晚餐,已暮色沈沈,授筆記之,題曰「遊普陀誌奇」,原文尚珍藏普濟寺客堂。

按示現牌樓奇僧,及大輪盤旋,似歡迎 國父,囑為大護法,使法輪常轉,普度眾生也。

二、見相起信 廣東富翁王某,為銀行界鉅子,素信基督教。姨妹信佛,邀王之妻女同往普陀山進香,在梵音洞見觀音菩薩現身放光,即起信心,回家供奉觀音聖像,朝夕禮拜。王甚奇怪,女為大學生,前勸伊母女信耶蘇而不信,今忽信佛,查詢原委,便云:「那有此事?我信基督教多年,未曾見過上帝,汝等不信佛之人,如何能見佛?若我親見,即改信佛教。」力勸往看,果見梵音洞菩薩放光,現種種聖相。回即改信佛教,全力護法,並勸化眾友皈依。

三、見相修廟 中醫傅星垣,住廣州市光孝寺街,為外道先天龍華之徒。女傅二姑皈依寶靜法師,常隨聽經,深通佛理,勸父正信三寶。遂率子女等同往寧波觀宗寺拜訪寶靜法師,順遊普陀山,在梵音洞前親見觀音菩薩聖相莊嚴,妙絕人寰,放光現瑞,不可逼視,即同跪拜。從此發心獨捐八千餘元,修理光孝寺街觀音廟,並請法師說法,歡迎信眾念佛禮懺,親率全家及親屬參加,每晚必到,法會之勝,得未曾有。

四、各見不同莫婦,廣東高州人。居廣州市,因夫失業,兒女讀書,經濟困難,每日到光孝寺街觀音廟求祐中獎,果中八千餘元,舊債還清,學費有著,深感慈恩,到處宣揚。忽遇傅二姑,談及普陀山觀音現身,欲朝普陀,而中獎之款,所剩無幾,又每日往求,竟又中獎。即乘船至上海,邀二親人同往,齊跪梵音洞前,誠念觀音聖號,約六小時之久,發願不見觀音,誓不回頭,至下午四時許,果見洞內帳幕揭開,觀音菩薩高大莊嚴,放大光明。但最奇者,左跪女人,惟見臺上一貴婦,及一婢搬椅奉茶。右跪女人,惟見一神牌位,及一小狗。次日再攀上梵音洞,實地考查,以窮究竟,但見觀音現身之處,惟大石一塊,有三裂縫,各長小樹青草,隨風飄動,如何能現聖相,實不可思議!

五、見相皈依 龐氏姊妹,廣東人。妹在上海啟明學校肄業多年,深信基督教,擬即正式接受洗禮。姊甫畢業香港庇理羅士女學院,聞普陀山觀音現身,即赴滬邀妹同往。妹笑姊迷信消極,與愚夫愚婦同一見地,不要去拜偶像。姊定要妹陪往同遊,妹云:「如陪汝朝普陀,見到活觀音,即隨汝信佛。若均不見,要與我同受洗禮。」姊即應允,雙方訂好條件,方買舟前往,同跪梵音洞前,口念觀音聖號,果然帳幕揭開,現出一光華燦爛、艷絕人天、德相莊嚴、千花獻瑞之觀音菩薩,十八羅漢合掌圍繞,如走馬燈,嘆為觀止,便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倍極欽崇!大喜同歸,稟告雙親,將前認為天經地義之聖經付之一炬。並考慮出嫁為管家奴,不如清淨自居為大菩薩,遂從姊研習教典,皈依海仁法師,為入室弟子。民國廿二年法師到廣州西關講楞嚴經,每日下午命龐氏姊妹複講,舌燦蓮花,折服知識份子甚多。

六、久禱方見 密顯法師,在普陀前山住茅篷,為求見觀音聖相,每日往返梵音洞二十餘里,一次不見,次日再來,跪數小時,惟見亂石。第三日再來,跪拜懇禱,痛責業障深重,無緣見佛,仍然不見。第四日再來,誓不見不休。如此往返二十餘日,最後方見光中現佛,如願以償。如無誠心與恒心,豈能親睹聖相耶?

按南海普陀山為觀音菩薩應化道場,凡往朝山進香或遊覽觀光者,多禮梵音洞看菩薩現身。大士為增其正信,或化導向善,屢放光現相,以垂接引。如王等基督教徒,傅為龍華外道,皆一見即改信皈依,或修廟念佛。莫等跪六小時之久,密師連往二十餘日,皆久禱方見,以試其誠心,而消其業障。此皆慈航普渡,俯順眾生,曲垂方便也。

第二節 普現聖像

一、窯現磁像 江西有一陶家,製磁為業。一日裝白磁碗滿窯而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白磁觀世音菩薩,卓立窯中,妙相莊嚴,光明晃耀,迥非人所能製,舉家歡喜,歎未曾有。遠近聞風,咸來瞻禮供養。一夕夢菩薩囑將其像送供福建鼓山湧泉寺,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寺主夢菩薩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將我像移供宮中,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黎明遵命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以後凡祈晴禱雨,迭彰靈應。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按菩薩示現,在普度眾生,故不願移供皇宮,惟供帝王瞻禮,且知清廷氣數將終也。

二、瓢現畫像 普陀佛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道風日振。大寮有一茶頭師,是一在家居士,發心在大寮燒開水,供養大眾。最信觀音菩薩,每晨三時起燒開水,至晚上九時止,手持大銅瓢,盛一瓢水,念一聖號,手動口念,工作不停,聖號不斷,如此念念無間者二十年,大水瓢之銅柄上,忽現觀音菩薩全身聖像,圓滿莊嚴,初疑人畫,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眾生敬,感茶頭師發願出家。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請圓瑛大師撰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按瓢現聖像,乃手持口念,二十年精誠所感,接引其出家得度也。

三、石現聖容 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初五日,無錫佛教淨業社社友王德超等男女百餘人,僱輪往蘇州靈岩山進香參拜,同謁在山閉關之太平寺退隱真達老和尚,談及山上西施洞之名,與佛法頗不相應,當改名觀音洞,方丈妙真和尚深善其說,請王發心在洞內恭繪觀音聖像。十三日下午一時王與袁德常等數人同赴洞中,見洞內頑石高低不平,碎紋複雜,無從下手,皆有難色,虔誠同念觀音聖號。剎那之間,石上忽現大士聖容,眉目畢肖,妙相天成,莫不喜出望外,讚歎禮拜。適有遊客多人,見亦致敬。王即登梯,依相繪出。不意石上又現身相,或大或小,或坐或立,見者各有不同,殆亦普陀梵音洞之第二靈境耶?眾益驚喜!旋又現鰲魚一頭,在聖像下,張口翹尾,儼然大士端坐魚身。其下石隙,頓現天然大海之象,令皆得見。從此妙相莊嚴,永留名山勝境,尋聲救苦,特來饒益有情也。

按改西施洞為觀音洞,即現妙相莊嚴,令王依繪,供眾瞻禮,得福無量也。

四、洞現石像 民國六十年元月廿二日,臺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工人在高雄市壽山水泥原料工地炸開石塊時,發現一天然石洞,約深二十公尺,寬十五公尺,中央矗立觀世音菩薩聖像一尊,高約四公尺,頭戴盤捲佛巾,身穿潔白佛袍,腳立圓型蓮華台上,右手抱嬰兒,栩栩如生,較一般寺廟供奉之雕刻聖像,更生動自然。附近居民紛往參拜,廠方恐人多擠壞,派工掘運辦公室,前往瞻仰禮拜者仍絡繹於途,將獻高雄市佛教支會供養。菩薩於此時此地現身應化,俾各地人民皆能恭敬禮拜,共沐救苦救難之慈恩,永免刀兵水火等劫難也。

五、閣毀像存 太魯閣建於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東端之半山,不知若干年也。下俯霧溪,上聳纔巖,中供觀音大士銅塑立像,靈感甚多。民國五十一年春忽巖石崩墜,閣宇全毀,惟大士像前移八尺,近臨鐵鼎,屹立如故,毫髮無傷,觀者讚嘆,咸謂大士威神之力,如此其驗且著也。是年夏公路局重建太魯閣,閣後鑿巖為洞,深達丈許,移供大士聖像於其中。請湖南張齡居士撰觀音靈感碑文,刻於閣壁,以傳靈異。尤以東西橫貫公路之告成,經歷奇險巨艱,筆難盡述。如四十六年覆測,改從南線開始,值上游迎賓峽崩石塞溪,堵水成泊,山洪衝決,怒濤捲人畜入海,使先易轍改圖,而免執事者盡為魚鱉也。當築路工程進行中,先總統 蔣公親臨巡視,路基甫奠,慮生險阻,而土石堅固,警蹕無驚。自全線通車迄今,往來車輛,悉慶康莊。凡此祥符,實由靈貺,信乎大慈宏誓,無往而不被其覆幬也。

按橫貫公路即將告成之時,太魯閣車可直達,忽巖崩閣毀,惟像獨存,使重建新閣,以供朝參,而起敬信,俾共沐慈恩也,。

六、照現聖相 夏秋之際,常有颱風起於太平洋中,中途或變強變弱,方向亦或西或北,變化無常,西岸各國,常遭肆虐,輕則拔木毀屋,重則傷害人畜,誠天災難防。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九日美國空軍為研究颱風變化情況,派飛機攜照相機追蹤拍攝。颱風中心有所謂「颱風眼」,晴空無雲,茲忽發現其中有一黑雲,雲上有光,當予拍照,攜回沖洗,則雲中有龍,爪牙可辨,頭立一人,妙相莊嚴,不知何神?持示華人,即知為觀音菩薩鎮壓颱風,不使為災。索取寄臺,證明觀音菩薩無時無地不實現其救人救世之大願也。

七、屢賜聖像 民國三十八年冬在重慶撤退前,擬請觀音聖像,求保平安,忽於地攤請得阿彌陀佛及觀音、關帝小相片各一幀,俾便攙帶,蒙祐履險如夷,安抵臺灣。即恭設佛堂,擬供西方三聖像,求確保臺澎金馬,光復大陸,拯救同胞。而當時臺北不易請到,忽承臺中陳翁恭送香港影印五彩三聖像及鏡框三幀,俾常供奉。五十六年秋退隱臺北市郊淨蓮別墅,忽有某居士出國,將所供觀音瓷像送供迄今,未見來迎。六十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內子鄭侶梅見隔壁衡鈺居士以五千五百元,新雕地藏菩薩檀木小像,妙相莊嚴,因發心塑一觀音聖像,祈祐胃病早愈,全家均無病苦,命終往生極樂。次日下午余赴十普寺開財團法人董事會,便購胃藥及奶粉,至吳興街候車,即見鄉婦挑一籃二紙盒,籃內臥一觀音銅像,謂係其翁生前所供,索價五百元,還二百元而未允,竟隨余上車坐下,以腿加護籃盒,據云內共觀音銅像三尊。當不忍見其褻瀆受報,願將買藥及奶粉之款共六百餘元,全部交付,併請三尊,經伊數後,嫌少退還。至潮州街口下車時,突允兩尊五百元,俾留百餘元,迎往買藥開會後,回墅供奉,始悉均為明宣德年鑄古銅佛寶,焚香頂禮,共讚希有!內子求大悲水吞藥後,胃即痊愈,臺澎金馬現已確保,大陸光復之期諒不遠也,若非大士遺賜聖像,何隨感隨應皆如斯之巧耶。

第三節 接引比丘

一、專持聖號 源度大師,字慈舟,河南鎮平張氏子。棄儒出家,旋受具戒。素皈心彌陀淨土,尤敬信觀音大士,所居闢淨室,敬供聖像,若大若小,若繪若雕,若金若玉,若絹若紙,五色燦爛,巍峨莊嚴,皆為大士金身。身拜拜斯,口念念斯,意觀觀斯,淨念相繼,感觀音灌頂,而塵惑頓消,本性朗然。精勤靡懈,數十年如一日。諸皈信者請求開示,悉以淨土導之,士庶傾心,皈依甚眾。清咸豐七年謂弟子言:「二八歸西」,皆不解。八年七月中忽示疾,棄諸雜緣,專持聖號,日以萬計。八月十五日力疾別眾,合掌頌曰:「觀音來接引,既望自歸真。」十六日卯時卒於寺,年六十七。遺囑逝後七日且勿發訃,至期某退居捨壽,得併治喪。

按大士既為灌頂,復接引往生,以其專持聖號也。既預知二八歸西,乃八年八月十六日,皆二八也。復遺囑七日勿發訃,更預知他人之生死也。

二、工念無間 具行大師,名曰辯,雲南會理人。幼時怙恃,贅鹽源曾氏,生二子,家貧苦,全家工雞足山祝聖寺。清宣統二年廿一歲,領全家八人同禮虛雲和尚求出家,旋受具戒。耳聾貌醜,不識字,教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求生淨土法門,遂屏息諸緣,一心繫念。日種菜,夜禮拜念佛習坐,間學課誦,自極精勤。民國四年出參四大名山,九年回滇,適雲公重興昆明雲棲寺,願隨精修苦行,令住下院勝因寺,凡築牆蓋房、種菜植樹、挑石挖土、洒掃炊爨等,工無一刻暇,念佛亦無一刻閒也。不蓄餘物,口無多語,夜開靜,禮金剛藥師淨土諸經,一字一拜。黎明鳴大鐘,上殿課誦以為常,未嘗寢息。偶自縫衣,或代同參縫補,一針一佛號隨之。十三年戒期,被請為尊證,忽將所有衣被用物售盡,赴觀音堂設齋供眾,問何往?但笑不語。戒畢,即告假往下院,三月廿九日午參後,密往大殿後曬坪內,取稻草數把,披袈裟趺坐其上,左手執引磬,右手敲木魚,向西念佛,以火自焚,年三十六。迨眾往視,猶端坐灰上,形狀如生,異香遠聞。取引磬,忽倒下成灰。

按師一字不識,猶苦行精進,虛雲和尚追悼詩,有密行功圓上品蓮之句,足證其上品往生也。我輩讀書識字者,如悠忽虛度,豈不愧煞!惟自焚,未得念佛三昧者,切勿萌此妄念,以免著魔發狂,永墮惡道耳。

三、大士授咒 守念大師,名能修,海州金氏子,六歲喪父,即隨母吃素。十九喪母,廿五歲投雲台山海天洞隆超長老跪求出家,自晨至午,憫其誠始為剃髮。民國九年卅四歲,往寶華山受具足戒。住育王寺,拜佛舍利三年,忽觀金光。是夜夢觀音菩薩授大悲心陀羅尼一卷,自此日持大悲咒八十遍,佛號五萬為定課。十三年朝普陀,禮觀音,築茅篷,居二年。後北上至淮安,被請為定善寺念佛堂兼放生庵念佛堂堂主,常領眾念佛,不辭勞苦。廿八年住持地藏寺,訂立寺規,朝暮上殿,六枝香念佛為日課,專領緇素行道。卅二年秋寶應萬緣庵念佛堂虔誠禮請,臨行語昌田師曰:「吾當於十月初六日西去,不久當歸。」果於十月初二日返寺,昌見其無病,問何知即當西歸?師云:「吾偶入定,見大士放船來接,故知往生時至。」問何時生何品?答曰:「初六辰時,下品上生。」旋感不適,念佛不輟,屆時自起沐浴,搭衣展具,向西頂禮三拜,跏趺端坐,朗誦大悲咒七遍而逝,年五十七。

按大悲心陀羅尼經云:「若諸天人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既夢大士授咒及放船來接,向西坐逝,其往生西方佛土無疑也。

第四節 接引比丘尼

一、現尼見佛 靜德尼師,浙江名孝廉方拱辰之次女也。年十九,適錢文卿居士之子遂初,受全家持齋奉佛之感導而同化,與小姑純德尼師尤相得,遂皈依大悲庵蓮善尼師,發願持長齋,日誦彌陀經、大悲咒各三遍,念佛與觀音名號各數千聲,終歲無間。連生三女寶因、曼因、妙因,卅六歲為夫納妾,送寶因入庵為尼,自受菩薩戒,常居庵中,非有要事不返。每日坐香念佛,專修淨土,見人輒勸以念佛行善。盡出所有,於庵後建屋七楹,中三間為佛堂,每逢朔望及諸佛菩薩誕日,必集女居士念佛。民國廿二年春發願閉關七七日,關中禁語及過午不食,日必禮佛一千零八十拜,念佛不輟。六月中朝普陀,禮觀音,朝育王,燃臂香九,供佛舍利。歸後自製新尼衣鞋帽全套,謂衣此好見佛耳。中秋後略感不適,即自知時至,欲現尼相見佛,夫稱善,師喜,立請純師明日為剃髮。翌晨自起沐浴,更新尼衣,上殿禮佛畢,由純師為剃髮竟,又拜佛謝純師及眾人,始返室對鏡微笑曰:「如此,方清淨好見佛也。」旋勉曼妙二女出家,詔寶因努力修持,最後向遂初居士及諸女居士作禮而言曰:「人生苦短,生死事大,願君等專心淨土,蓮池會上好相見也。」即高聲念佛,至第三日向西朗念,含笑結印而逝,時九月初五日,年四十五。翌晨入龕,體柔頂煖,容色若生。二女與夫及妾,旋均出家。

按大集經臨終徵驗偈曰:「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蓋以人將死時,熱氣從下至上者超升,從上至下者墮落。若遇身冰冷,惟頂上熱者,必生西方入聖道,眼及額顱熱者生天道,心熱者生人道,腹熱者生餓鬼道,膝蓋熱者生畜生道,腳板熱者生地獄道。入龕時體柔頂煖,生西之徵驗也。

二、先見觀音 慶生尼師,俗姓厲,浙江定海縣人。二十歲至舟山圓通庵出家,發願持大悲咒十萬八千遍。庵僅三間,亦無田產,賴勤儉操作。卅二歲募修大殿,添建房屋,訂立常住清規,每日早晚功課外,三炷香念佛,遠近皈依出家者十餘人。民國六年住持蕭山保蓮庵,組蓮社念佛。五十五歲發心掩關,每日持念法華金剛地藏經各一部,彌陀經十二卷,往生咒五百遍,佛及觀音聖號一萬聲,早晚禮華嚴經一千五百拜,三年如一日,所集功德,回向西方,以報四恩,而濟三途,屢感勝相。出關後仍禮念不輟。廿四年十月因感風寒,自知不起,囑備後事及隨時助念。十二月初八晚忽云:「先見觀音菩薩,佛亦來矣。」徒眾均執香跪念,師唇亦開合念佛,至戌時唇不動而逝,年六十一。五更頂熱炙手,次夜封龕面如生。

按閉關三年,屢感勝相,佛及觀音來接,往生必矣。

三、起念觀音 根清尼師,江蘇啟東陳氏女。幼即奉佛持齋,性沈默,寡言笑。及長拒嫁曰:「人以愛欲,常為家室,廣造諸惡,無有了期,我願出家,永離濁惡。」悉將衣飾付妹,年十八在家削髮,師清德庵了凡尼師。民國十二年赴普陀常明庵受具戒回,被延為住持,朝暮課誦,從未或間,一以念佛及觀音,求生西方,廣度眾生為旨。生平不疾言厲色,不對視人,或與言必俯首應。不妄費常住錢,亦無私蓄,粗衣破衲,難行苦行。庵產不豐,率弟子服勞農事,而念佛不輟。素患瘰癘,悟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一心念佛及觀音,堅不服藥,惟祝願如身命未盡,請佛慈祐,身命若盡,求佛接引而已。廿六年十月初六日預知時至,起念觀音聖號,至已時正念分明,向西側臥而逝,年四十五,戒臘十五,荼毗得舍利十餘。

按愛乃生死根珠,能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臨終起念,必見觀音來接引也。

第五節 接引居士

一、臨刑坐脫 廣東陽江縣某青年,民國廿三年因犯罪被縣長李仲振判處死刑,留監待決。適筏可法師到陽江講經,被請至監獄向犯人說法。某青年知十日內即將處死,聞念觀音菩薩,能救眾生苦惱,及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即無暇亂想,拼命念觀音聖號,日夜不停。臨刑之日,命坐籮筐內,抬至公堂宣判,迄驗明正身,始發覺其盤膝合掌,氣息已斷,異香撲鼻,頭放金光,隱隱有天樂聲。聲皆驚奇,送山安葬,縣長亦大感動,親往拈香禮拜。

按因犯罪入獄始得聞佛法,知將處死始拼命念觀音聖號,即先坐化,往生極樂,轉禍為福。際茲亂世,國難當頭,望各拼命念觀音聖號,定可免刀兵等劫難,更無別法可資幸免也。

二、示期西歸 傅春溥居士,名川,法名禪川,字航西,江西清江縣人。幼喪父,母聶氏,苦節教養,習法政巡警學,歷任科員所長校長等職。母奉觀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國十七年母病,發願朝普陀,禮觀音,弗藥而癒。二十年九月至普陀還願,禮梵音洞,感大士示現白衣持淨瓶楊枝相。復求明宿命,見一頭陀衣服藍縷,乃悟輪迴之非虛,而求出離之益切。赴蘇州報國寺謁印光大師及德森法師,始聞淨宗法要。嗣後弘化社出版佛書,各有所贈,而信解益增,遂函懇皈依德師,復承過樟樹鎮時為授五戒,信願念佛及觀音,精進不懈。雖家貧多累,體弱善病,概置勿顧。廿七年春夢大士示以期在七月,迨七月十五日後忽抱病,一心念佛,忘其病苦。廿六日病危,家人哭泣,笑止之曰:「吾當於三十日西歸。」至時端坐椅中,結彌陀印,凝視佛相,安然西逝,年四十八。體冷頂溫,容妍逾生,荼毗異香馥郁,白光向西去。

按貧病勿顧,已看破放下也,故能笑止哭泣,安然坐逝,自在往生也。

三、專念觀音 關綱之居士,居官數十年,四十二歲皈依三寶,二十年來專修淨土。民國廿九年起時多病苦,卅一年春始知為腸癌。五月十九日病漸重,請趙樸初居士簽證遺囑,謂「求生淨土不難,現已步步走近。常觀想觀音大士像,曾數夢見,願接引生西。惟病中持齋未淨,深自懺悔,生死大事,煩汝相助。」趙擬約道友念佛。關云:「甚善!可同念觀音菩薩。」見德森法師後至,喜形於色,合掌云:「請師領眾為我專念觀音,求菩薩領往極樂。」師以不如專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等語堅勸之,終以念觀音為妥,不必改念,師乃藉詞而去。再請興慈法師開示,囑口念心想,與觀音心心相印,決定往生。隨眾念至傍晚,忽云:「妄念甚多,大士無剎不現身,何至今不見?」趙即奉觀音像於榻前,見像合掌高聲念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旋以曾到蓮池,不見大士而返,疑有業障,請眾為誦大懺悔文,及念聖號,約一小時,忽歡呼大士已來,命眾人均跪榻前。自云:「大士在蓮池中,蓮花圍繞,我真樂極。」問見彌陀否?答未見,但見大士甚明晰。隨合掌高聲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目光常注虛空,不復言語。次晨興師至,仍舉手作禮,師囑閉目靜念,領眾念觀音聖號,不疾不除,漸見目光收斂。唇顎微動,隨同默念,午時氣息漸微而逝,子時後頂猶溫。

按觀音為彌陀左輔,同為西方接引導師,飭終助念,應以其平日專持者為主,較易得力也。因持齋未淨,故多病苦業障,幸知懺悔,仍獲往生,否則危矣。

四、生西緣熟 陸水範居士,名鴻初,字海望,法名蓮海,浙江餘姚人。清孝廉,國立北京大學農學士,曾任浙江省立甲種農業學校校長、農事試驗場場長、及浙江大學教授等職。晚歲皈依寶靜法師,與李圓照何慧昭居士等創設餘姚佛教居士林,常住林中,斷絕外緣,苦行自甘,執持彌陀及觀音聖號,晝夜無間。素病腹,屢禱觀音大士輒應。民國卅二年八月病復作,痢甚,堅拒醫藥,經四晝夜,色力雖疲,神志益朗,告眾曰:「余雖櫻疾,身無病苦,昨夕已蒙大士示現,生西緣熟,乞予助念。」翌日吉祥而逝,頂熱歷七時不退。

按斷絕外緣,執持無間,勇猛精進也。生西緣熟,仍請助念,為眾示範也。此傳列弘刊雜載蓮修策進之首,前匆纂淨土聖賢錄四編時,漏未收入,謹選錄於此,以誌吾過,而備再版補遺,或後賢續纂五編時之採擇也。

第六節 接引女居士

一、病念不輟 梁尚堅居士,廣東番禺梁少華居士之次女也。肄業越山中學,十五歲患瘍,時癒時發,醫囑靜養,仍力疾用功。父母同修淨業,亦追隨念佛,恒誦心經、大悲咒,即疾發臥床,仍口念不輟。病篤時形神清晰,舉手禮佛,忽曰:「兒一時頓覺安適,將往佛國。」旋又曰:「觀音菩薩親來接引,兒隨往矣。」母在旁悲傷,急搖手止之曰:「母亦持戒念佛,將必會面,何悲為?」語畢,即跏趺結印含笑而逝,時民國廿二年八月初三日,年十八。家人為直手足,翌日又結印如故。

按恒誦心經、大悲咒,病臥不輟,故蒙觀音親來接引,含笑而去也。

二、婆媳西歸 許淑瑩居士,湖南善化人,隨夫李某寄寓北平甘石橋。性慈善,好行善事,而自奉極薄,尤愛惜物力。事姑李母有年,見姑念佛,含笑西歸,遂信佛念佛,家供觀音聖像,日日瞻禮,虔誠祈禱接引往生。民國廿三年正月十八日忽沐浴甚潔,念佛最多,起居飲食如常。申時忽頭昏安睡,尚與子姪閒談,稍停即西逝,兩手結印,面有笑容,年五十二。兒女均跪念佛,咸聞異香,翌日猶未滅。

按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既日日禱求接引,故獲身無病苦,蒙接往生,方心喜而笑。否則,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難當,欲笑而不可得也。

三、觀音接引 江西何夫人,修淨土十餘載,任廉江念佛林林長,領眾念佛,精進不懈。民國廿四年九月忽云:「觀音菩薩前來接引。」即安詳而逝,景象極佳。

按念佛者必念觀音、勢至及清靜大海眾菩薩,故蒙觀音前來接引也。

四、常見聖像 郭母陶居士,雲陽人。幼通經史,為郭靜存居士之繼配,生子莘仲。前妻遺子聘初及一女,三子尹叔為庶出,亦襁褓失母,教育諸子如己出。夫以道員次雲南,被舉為資政院議員。子聘初留學日本,任統計局參事。獨率長媳及幼弱家居,素持觀音齋,好善樂施。民國元年夫子均回,迎源善法師住持滴翠寺,舉家皈依,皆教以念佛兼觀像。十六年聘初預知時至,囑弟後事,禮佛三拜,退而坐化。母由是信佛益篤,日課經咒及佛號數萬,每月茹素之日居其半,並督率家人念佛。廿一年後,念佛時輒見觀音聖像了了分明。仲建慈航閣,廿四年十月落成,欣然往觀,拜大士像,驚為三年來所常見,留止閣內不忍去。冬月廿四日微感不適,翌午囑仲曰:「吾明日將去,亟請寺僧率家人助念,慎勿悲泣。」自持數珠,喃喃隨念,由洪亮而漸隱約,唇頰微動,至翌晨寅時含笑而逝,享壽七十四,越日大殮,身軟頂溫。

按念佛時輒見觀音聖像,觀像成就也。故預知時至,含笑而逝,必見觀音前來接引也。

五、再見來接 林母陳妙蓮居士,浙江泰順縣人。樸素勤儉,民國廿一年與長子林萼同持花齋,次年子發願長齋念佛。廿四年母病,子勸茹素同修淨業,病旋癒,即皈依寶林寺融度法師,早晚課持往生咒、阿彌陀佛、及觀音聖號,寒暑不輟。廿七年九月忽精神疲倦,十九夜云:「觀音菩薩來接我,往生之期近矣。」即屏飯食,惟飲大悲水。廿一日請二僧助念,至廿七日申時次子請母念佛,甫念三聲,即開眼向西,面帶笑容,若有所睹,舉手作禮佛狀,安詳而逝,享壽六十三。候通身冷透,頂猶熱氣外溢,相距數寸,即覺熏蒸。及殮,肢軟面如生。

按因病而茹素念佛,即病癒而獲往生,是病為出苦之良緣也。開眼向西,若有所觀,必再見觀音來接,故帶笑作禮佛狀也。

六、因病持名 上海陳女士,與余雨東居士之姪女為友,民國廿八年春偶至余寓,見佛龕莊嚴,恭敬歡喜。余見其肺病漸篤,勸念觀音聖號,虔求加被,可減痛苦。聞而篤信,即贈觀音聖像,請回供養。由此發心持名精進,每至余寓必禮佛。四月間肺病益重,住院治療,余姪詳告送終助念等,頓堅信願,求生極樂。夫在香港,滬寓惟一子,相依為命,而思夫愛子之心驟淡,謂一切皆假,無足愛戀,毅然返寓,靜候往生。將子寄養戚家,僱老女僕看護。余命姪勸持大士洪名,及念佛回向淨土。五月十七日晨囑女僕為著殮服,召子至前,略一撫視,毫無愛戀不捨之意。命請念佛堂女居士數人助念,至午後問已五時耶?告以甫三時耳,仍合掌念佛。旋曰:「室中蓮花何其美耶?菩薩何其多耶?汝等見否?每聞說死時極苦,今知其不然矣。」甫至五時,合掌含笑安詳而逝。

按請人助念及問時,乃預知時至也。知死時不苦,乃身無病苦也。一切無足愛戀,乃心不貪戀也。仍合掌念佛,乃意不顛倒也。室中菩薩之多,乃觀音及聖眾現在其前,接引往生也。

七、夫亡頓悟 陳王妙蓮居士,浙江紹興人。笄歲適陳,事翁姑以孝聞。甫年餘而夫亡無子,悟諸行無常,遂朝普陀,禮觀音,皈依三寶,持長齋。虔奉觀音大士,早晚焚香,一心念佛,心更慈悲,樂善好施,如是者十三年。民國三十年十月中旬預知時至,廿二日見觀音大士告以生西之期。次日徐蓮因居士往訪,集眾助念,隨眾念佛至廿五日寅時云:「佛來接引。」於大眾念佛聲中,趺坐而逝,年三十六。體柔面悅,如入禪定,共聞栴檀香。

按周安士云:「修行者無後,清淨之福報也。」因夫亡無子,即悟諸行無常,長齋念佛,生無繫累,死無罣礙,撒手便行,決定往生,況觀音示期、佛來接引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cerocky&aid=1781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