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6 14:10:25瀏覽5099|回應0|推薦2 | |
100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作文題目:寬與深 作者云:「就是不寫要博又要精的學習論述範文!」 【思路引導】 人一生的學習經歷,皆不離「寬與深」的追尋。古希臘時期有「博雅教育」,追求在各個領域上具備基礎的智識,此即「寬」之謂。而近代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則傾向專業研究,講究對細部學識的鑽研,此即「深」之謂。題幹引述麵包冠軍大師吳寶春的經歷,以「又寬又深」來解釋他的成功。這是一例,寫作時可作為參考,但不需要被該例侷限創意與思考點。 同學們在自己的學習旅途中,不論是課內的學問,課外的才藝,相信一定曾經面臨到「寬與深」的處境。在諸君年輕的生命中,或許也曾有「既不寬也不深」的學習困擾,抑或「究竟追求寬還是深」的人生困惑,不論如何,對此議題有深刻的經歷者,建議從敘事入手,簡要談論學習過程與自我體會。腦中迸出他人的故事者,可由議論起頭,廣論前人如何在寬與深當中,演繹自己的人生,並提出自己對此命題的理解與論點。 作文最忌文不對題、詞不達意,即使平鋪直敘,只要通順自然,用詞準確,便能掌握基本分數。在此基礎之上,若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釋出個人的真實情意,便能獲得評審老師青睞,向上追加得分。 【範文示例】 天空無比寬闊,而比天空寬闊的是人心;海水無比深邃,比海水更深邃的是生命。 從小開始,母親便教導我們要有寬闊的心胸、深遠的思維,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深層的自我磨練。對我而言,寬與深不僅僅是學習層面的開拓,更是生命廣度的開探。這樣的體會,發生在我自己與書本、與友人的對話戲劇中…… 高三這一年,是無比苦悶的學習歷程,埋首讀書的鬱悶,只有在看到努力的成果時略為紓解。對於自己常為小小的(成績)數字變化一喜一憂,甚感無奈卻又深深被制約著。 某個午後的自習課,溜到圖書館書想看看閒書喘口氣,不意在架上抽起一本白皮書:《探索地球的和平》。書中記錄199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羅特布拉特博士,在二次大戰時,因為不願意使用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研發殺人的原子彈,毅然退出曼拉頓計畫。雖然因此遭到美國政府的封鎖,他卻沒有屈服,更在戰後召集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領導發起反核武運動超過四十年。 但不幸的是,博士退出的曼哈頓計畫仍是研發原子彈成功,在日本的長崎、廣島殺死了無數人,並造成幾十年的核子危害。而即使博士致力於反核運動這麼多年,至今世界上還是存在大量可怕的核子武器。 大致翻閱此書後,心中澎湃激烈,有一度覺得自己好像站在太空中,俯視為了成績汲汲營營的渺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上大學?」「即使成為科學家卻像書中製造原子彈的專家一樣,豈不是成了殺人犯?」 那天以後,荒廢書本許久,深覺自己既不是像羅特布拉特博士那樣的偉人,能抵抗強權的壓迫,又何必習得知識,然後遭到政治家利用? 心中鬱結許久,才將這樣的想法與好友討論,沒想到,她竟雲淡風輕地說:「想太多了吧!你怎麼知道自己未來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必這麼小看自己。」 學校頂樓風烈,吹得她髮絲揚起:「你,就是太鑽牛角尖了,還常跟我說要有寬闊的心胸!」猛然一震,心中門扉像被撞了開來,原來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是要遇到事情才能見真章啊! 書中羅特布拉特博士的話飄進腦海,他好像這麼說過:「我今年九十六歲,大部分人生用於廢絕核子武器,永遠杜絕戰爭。」能夠一生貫徹一種信念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擁有生命寬度與廣度的人吧! 唉!讀了一本這麼好的書,竟將自己的思緒導向負面,是我欠缺生命的淬煉啊!想到這裡,胸中豁然開朗,對於學習重新燃起熱情,「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上大學?」或許,就是為了淬煉生命,追求像羅特布拉特博士這樣人生吧!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