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24 06:31:30瀏覽4254|回應30|推薦135 | |
「杏鮑菇」不但同時具有杏仁的香味與鮑魚的口感、整株全可食用外 而且營養價值高,符合現代養生潮流,因此這幾年深得人們的喜愛... : 台灣目前有機杏鮑菇的栽培,因所用的培養容器不同,分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 其中最方便、常見的是袋式栽培,但本文要介紹的是「瓶栽」 採用「瓶栽」,容器不僅可重複使用較為環保,也較適合自動化機械作業 其整個栽培的程序大致如下: 1.菌種培養(包括母種、原種和栽培種,此乃關鍵技術) → 2.製作栽培菌瓶(包括備料、配料、裝瓶滅菌)→ 3.出菇管理→ 4.採收加工 下面看到堆積如山的,即是人工栽培「杏鮑菇」的主要原料:木屑 ↓ 「杏鮑菇」是一種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需要較豐盛的營養 所以栽培原料光只有木屑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入其他配方 如: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或麥麩、米糠、玉米粉、食糖...等 備料齊全之後,不論是菌瓶還是培養料,都得再經過徹底滅菌裝瓶後 才能進行菌絲的接種與培養...↓ 自動化備料、配料、裝瓶、滅菌後,便可完成一瓶瓶的「培養菌瓶」...↓ 然後將「培養菌瓶」移入「接種室」,在無菌條件下利用自動接種機完成接種 接種後再推入「培養室」,以溫度19~22℃ 黑暗培養 待濃白的菌絲長滿瓶口,即可搬入冷氣「出菇房」...↓ 以恆溫約十八度C的冷氣「出菇房」,來取代傳統的菇寮,不但能夠減少蟲害 更可不因天候的變化,而影響杏鮑菇的產量與品質的穩定...↓ 杏鮑菇成長過程若濕度太低,子實體會萎縮;濕度太高,會導致子實體腐爛 溫度太低,原基難以形成;溫度太高,品質會下降 不當的CO2濃度則會出現畸形菇... 因此在台灣較具規模的農場,大多採用電腦自動化環控設備系統 不但控制冷氣房的溫度、同時也控制冷氣房的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以確保每一朵杏鮑菇的都有良好的品質 ...↓ 不僅如此,為使菇體白潤,具有雪茸特色、防止強光直照,避免菇體變黑 菇棚上方需遮陽,再給予適宜的光照... ↓ 自動化生產不僅出菇快,而且出菇整齊 菇蕾形成的數量適中,可減少疏蕾用工...↓ 杏鮑菇從接種到第一潮採收,一般約55~60天... ↓ 杏鮑菇的栽種雖已自動化,但「採收」作業仍是得靠人工...↓ 採收時選擇個大、菌蓋由凸圓趨於平滑的菇體採收 可利用已消毒的小刀,在菌柄基部和菌絲體之間割出,並注意避免傷及旁邊小菇 如菇多不便切出,亦可用手擰轉摘出,再將採下的菇分類存放...↓ (切忌用力硬掰,以免菌絲體整塊脫離培養基料) 現場採菇工作人員,隨著杏鮑菇的高度,也愈爬愈高...↓ 此次造訪的工廠規模不小,像這樣的冷氣出菇房便有好幾間 為了拍一張出菇房的全景,當天可說是登高搏命演出...↓ 對我來說,同樣是拍攝農作物 能有機會在冷氣房的環境下拍攝,比起在戶外大太陽底下真是輕鬆太多了 但卻苦了必須在冷氣房與室外高溫下反覆進出的"相機"不斷在"冒汗"... 最後,將冷氣房採收的杏鮑菇,集中起來進行人工分級包裝作業,即可上市...↓ 自動化後的杏鮑菇產業,除了是農業之外,也可以算是科技業了 經過這樣的簡單介紹過後,希望大家能對杏鮑菇多一點了解 或至少可以猜想得到,這應該也是一個十分害怕沒電的產業吧... 「杏鮑菇」這名字,不僅是由台灣人命名的,而後更被日、韓、大陸所沿用 台灣也是領先全球,最早採用企業化經營的地方 除了培育出第一個商業化品種,率先發明的自動化環境控制設備,甚至可以輸出海外 因此,「杏鮑菇」不僅可以說是台灣的農業奇蹟,也是另一個「台灣之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