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火宅
2007/02/05 17:20:18瀏覽165|回應0|推薦2
「三界不安,猶如火宅」,這是佛在《法華經》的譬喻,現實的確是火宅的世界!單就台灣消防署的統計,每年大大小小的火警超過一萬三千起以上,平均每天超過四十起。從台灣的火警發生率,往全地球推算,火警的確讓全世界的消防人員疲於奔命。也毋怪乎夜深人靜之際,幾乎天天聽到消防車的夜鳴,火宅世界確實不虛!

 

住宅、森林的火警是我們依報世界的小環境;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像悶燒中的大樓,則屬於大環境!我們對「火宅」的體會,以前或許不深,現代的「溫室效應」,形成地球的溫度逐年上升,逐漸印證「火宅」的真實不虛。

「溫室效應」造成世界各地都有熱浪侵襲的消息,海水溫度上昇放大了中南美洲颶風效應,像美國的卡翠西風災就是一個例子;同時讓北半球的高緯度國家飽受颱風的威脅,颱風在以往很少侵襲到日本,因為高緯度的海水溫度低,颱風形成的因緣容易被破壞,現在連日本這種高緯度國家附近的海水溫度都上昇了,所以日本受到颱風的傷害已經不會比台灣以及東南亞國家少了。

 
至於正報的身心世界,《無量壽經》說我們是活在五痛五燒:「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貧窮下劣,困乏常無。」

 
「貧窮下劣,困乏常無」,在現實的台灣社會新聞隨時可見。報紙不久前刊載著一名生病又失業的男子,和三個小孩每天只吃白飯配醬油充饑,耶誕夜他帶著小兒子到大賣場偷吃了四百多元的蛋糕和飲料,離開時還叫兒子偷東西。父子倆隨後被報警逮捕,小孩當時用雙眼望著員警直說抱歉:「對不起,可是我真的好餓啊!」

 
台灣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社會底層像這樣的邊緣人愈來愈多,每天都有人活不下去!連全台工商最發達的台北縣,近年因為離婚造成單親家庭,因疾病或意外造成傷殘,以致無法工作,造成低收入戶人數幾乎是以每年10%的比率上升。

 
這些都是社會局能保障的救濟數字,但是有更多的邊緣家庭因為法令的僵化,無法獲得政府低收入戶的補助,悲劇幾乎都發生在這些邊緣家庭!有一位男子因為老婆離家出走,他被迫放下工作帶四歲的兒子,沒工作就沒收入,交不出房租只能去當遊民,帶著孩子四處流浪,住車站、睡廟宇,看到兒子餓到要撿地上的食物來吃,做爸爸的說「真的想帶兒子去自殺」!台北市一家五口因經濟陷入困境,卻得不到政府的補助,最後一家人先後投河自殺。

 

街有餓死殍!在台灣窮得沒飯吃的人越來越多,一擲千金的貴族富豪也大有人在!多少大財團老闆、企業強人耍盡手段,掏空公司資產,製造更多的失業人口,自己遠走海外,住進日出斗金的總統套房。事過竟遷,依然家大業大,坐擁豪宅!

火宅人生吶!善導大師告訴我們「歸去來!魔鄉不可停,六道盡皆經!」可是我們如果不是「貧窮下劣,困乏常無」的社會邊緣人,如同「溫水煮青蛙」的比喻。如果我們把青蛙放進滾燙的熱水,青蛙對熱水的知覺,一定馬上跳開;如果我們把青蛙放進冷水,然後慢慢加溫,青蛙對水溫的知覺就變得遲鈍,當慢慢調到高溫,青蛙在不自覺的狀況就被煮熟了。我們人生的確也是如此,安樂於「火宅」!

 
所以現代的生活是建築在不斷的消費的理念上,我們不斷地被鼓吹著「採購、瞎拼」!社會上甚至成立「消基會」、「消保會」這種機構,來保護消費所帶來的懷疑、恐懼與不安。

 
消費的刺激與追逐的快感,形成了新的人生觀與快樂哲學。人們總是想盡辦法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來消費,套句資訊的名詞叫做「更新、升級」(Upgrade)。以為有更多的選擇而能到更多不同的地方去度假,不斷地更換更多不同的穿著款式,吃更多不同的山珍海味,甚至更換更多的性伴侶,這才是人生中的快樂。而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老是喜歡嘗試多重選擇的「無常心態」,這才是令我們不安、不快樂的原因。

 
看著我們安樂於悶燒中的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大悲隱於西化,驚入火宅之門」,化作釋迦世尊跳入火宅中,在黑暗中為我們舞動光明之燈;同時阿彌陀佛從淨土朝向娑婆火宅為我們打開一道安全之門。

 
而我們對佛的態度呢?對佛心慈悲充滿疑慮,有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的人是壓根不信自己處在悶燒的大樓,火勢瞬間就一發不可收拾;第二種態度的人是不信釋迦世尊指示的安全之門(淨土法門),想要自己在煙霧迷漫,不斷竄著火舌的大樓另外找尋一條生路,有人說這是「火宅清涼」;第三種態度的人是在火宅中既然相信安全之門,同時還眷戀、累積自己身邊的財物家當,作為出離火場的逃生工具(積功累德,集聚資糧),這叫做「迴顧失道」!

 

在火宅的人生,我們要選擇這三種人,還是選擇明知自己已經身陷大樓的火海,強烈的求生意志,急於找出一條出路。本能讓我們不顧身外之物,依循釋迦世尊在大樓指示的安全之門求生。這種求出火宅之心,就是「隨順佛願」!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moamtb&aid=71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