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師尊開示:「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是希望「真佛密法」的光芒,永遠存在。
2024/10/28 00:20:41瀏覽10|回應0|推薦0

師尊開示:「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是希望「真佛密法」的光芒,永遠存在。

那麼來世,我是不是還要出家呢?生生世世要出家呢?

我生生世世,是要弘法度眾生。但是出不出家?看它的緣(師尊笑)!

我是覺得這一世出家,真的是很好。很美妙,天天很HAPPY ,我是HAPPY MONK,天天很快樂。

我是真正得到「大樂光明」的,沒有什麼事情,讓我太過於憂慮,所以煩惱也沒有了。煩惱、憂慮,大部分在我的身心當中,看不出來,沒有的。

好吧!我就「生生世世出家」吧(師尊笑)!

至於未來世,幾歲再出家,我沒有定(師尊笑)。這一世,是四十三歲。那麼下一世,是幾歲?我也不知道。那是下一世的事情,也不用想太多。

......................

2024年西雅圖秋季大法會後活動報導

四、2024年秋季法師進修班之3-「入菩薩行論」

文/宗務記者

2024秋季法師進修班,隨著課表進行,來到了「入菩薩行論」這門課程,邀請傳法部二位長老蓮滿上師、蓮傳上師授課。「入菩薩行論」首次出現在法師進修班課程,由二位長老概略講述經文內容,之後再透過分組討論後,各組代表上台發表。

首先長老先介紹《入菩薩行論》的作者為「寂天菩薩」亦稱「法稱菩薩」。《入菩薩行論》全由偈頌組成,共有十品。長老先解釋受戒的意思:

當居士受菩薩戒後,就是再皈依,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今天是重新的我。

當居士受出家戒後,就是再皈依,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今天是重新的我。

受了戒之後,只要有生出後悔的心,戒神就離開了,要重新受戒。受戒就是踏入廣度眾生的行列,所以受戒是非常嚴肅且慎重的一件事。

接著提到八難處,大家經常提到「暇滿人身」,暇就是空閒之義,無暇表示沒有空閒,滿即是代表圓滿。所謂八難處,就是處在八個無暇無空閒的地方,這些都是難以聽聞佛法的地方,稱為八難處:

1.盲聾喑啞。2.諸根不具。3.邊地受生。4.地獄。5.餓鬼。6.畜牲。7.長壽天。8.佛前佛後。

經文中常見「生於中國」,是指生於有佛法的國家,這也是要福德因緣俱足才能夠生於中國。出離並非出家就是出離,若有分別心,留在權位名位,仍在世俗輪轉。若生於末法時代,沒有佛出世,難以聽聞到佛法。

「他圓滿」是指身在有佛出世的時候,是外在圓滿之義。當我們生於中國、具有出離心、他圓滿皆俱足時,聽聞佛法後,便要真正去實行,即是入菩薩行論的「行」,教導我們如何做、如何行?

很快的進入第二堂課,長老帶入了很多實際的例子,解釋何謂「行」、如何「行」?例如:

1.在修法中,有三段法生觀,大部分的人修法的缺點是很快,沒有做好觀想,要先觀想清晰後才持咒。

2.根本傳承的重要性,佛菩薩的加持如閃電的力量,是在剎那間,若沒有把握住,下輩子難有修行的機會。

3.菩提心的基礎是大悲心,先有大悲心才有菩提心。大悲心還未生出,說有菩提心,是假的。成佛 一定要有菩提心,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則是行菩薩道。

4.修持密法把我們的心很快的改變,不要去想那些容易得到的東西。資糧不夠 並非只是錢,資糧夠了,如以前佛經看不明白,現在可以看懂了,是因為以前福份不足。

5.資糧不足,無法禪定,因為福德不足。

6.懺悔是累積種種的功德,具足功德就沒有恐懼的心,面對眾生會怯場,因為平常沒有真正去修持。

7.為什麼出家?是希望我學到以後,再廣度有緣的眾生,出家跟菩提心,很重要。把握這輩子的生命,發出菩提心盡力修持,修出光明,眾生自然尊敬。

8.沒有出家之前也是在家眾,所以對在家眾也是要尊重尊敬,不可用惡語指指點點,以此來修持菩提心。

9.謹記師尊經常開示到的內容,就是重要的,如「什麼東西是你的?」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10.不管在哪裡服務,每天換供品時要同時觀想變化。換淨水,觀世音菩薩入於水中成大悲咒水 。果,變化成無數無量的果,這就是在修法了。把握時間、把握機會,感恩給你做功德的機會,而不是埋怨。換供佛的供品一邊埋怨,等於趕佛出去,不想供養的意思。

11.所有供養的物品或者護摩供養時,若升起瞋恨心,未來就是入阿修羅道,喜歡打架,男的長的醜陋,女的長的漂亮。

12.嫌棄飯菜不好吃,你拿了飯菜然後供養,沒有歡喜心就無法產生大悲心,更無法生出菩提心。

13.如果是香積組,炒菜時要觀想,希望大家都吃得舒服平安,用歡喜心來做菜,出自己的力,做出美味的菜餚,佈施給大眾。

14.只要不是為了自已,為了別人能夠成就就是菩提心的展現。幫助眾生成佛,功德比成佛的人還大,所以要行利他幫助人家之事。

15.僧眾在修持當中,不管行住坐臥皆俱足良好威儀,作為在家眾的榜樣,這也是菩提心的展現,從而能讓在家眾升起恭敬心甚至有出家的信念,更是無上功德。

16.吃飯時,威儀很好,是菩提心的開始,因為有替別人著想,不要將口水汙染食物。

17.菩提心即是日常生活當中,凡事替他人想,從自己做起,也防止他人造業。

最後是各組代表上台報告,由二位長老講評。在每一組報告之後,長老說道,每一組的代表表現都非常好,但是長老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1.台風,比報告內容還重要。

2.穩重,要有頭有尾,態度從容。

3.表現很好,還要再增加語調陰陽頓挫、高低音、吸引人家,給時間讓聽眾思考。

4.自報法號時,要講清楚哪一個法號,怎麼寫,從哪個國家來?

5.問候及報告時,要看著對方,要面向大眾,不是只有講給上師聽而已。

6.學習不分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每一個都很好,自己跟自己比,不要跟人家比,互相學習才有進步,要放膽去講。

這一門「入菩薩行論」的課程,除了讓我們知道原來行菩薩道,是必須要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修行的法門。根本上師蓮生法王亦經常開示,佛法不離世間,什麼都是佛法,行住坐臥皆是佛法,念茲在茲。做每一件事情要有歡喜心,才能生出大悲心,最後才能展現菩提心,真正成為一位菩薩。課後,法師們亦真正的開始實踐於行進間、取餐、用餐等日常之中,展現莊嚴威儀,讓旁人不禁油然升起恭敬之心。

...................

《真佛天空新聞報》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真佛天空綜合台》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真佛天空綜合台-101368999386001/

歡迎大家在首頁按讚,成為會員喔!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8122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