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年輕從政事蹟到基督信仰─ 陳耀明先生專訪
2009/08/26 16:39:44瀏覽1565|回應0|推薦0

五月份的這段季節裡正是梅雨季節來臨時,多雨陰天的氣候,幾乎不是下雨就是天氣陰陰狀態,此時,人的心情也會跟著天氣一樣,晴時多雲偶陣雨的變動著,然而今天的我卻是適得其反,心卻是沸騰的;因為下午兩點左右要拜訪仕絨村的陳耀明先生。

有午休習慣的他,已事先告訴過,下午二點多才是他精神最佳時刻;除了星期天上午到教堂做禮拜外,幾乎每天上午都會有朋友到家中拜訪、聊天泡茶…等。所以呢!選擇星期天下午到陳先生家中打擾於他。

陳耀明先生出生於民國16年,現年78歲,民國23年就讀於鹽埔國校,民國29年進里港國校高等科,民國34年3月屏東農業專修學校農科畢業。談到就學時候的他,陳先生說:「讀屏東農業專修學校的時候,和他一起就讀的,鹽埔地方只有五位,因為當時交通不便,所以每回上學需走路到校,為了節省時間以致長期住宿,每週回家一次。」剛於農校畢業的他,年僅18歲即進入鄉公所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徵為國民兵;自從地方自治實施,當年23歲的他被地方父老推薦為鹽埔鄉仕絨村長,然而從政的歷程就由此開始了。

◎民國39年開始任仕絨村長三屆

 鄉民代表包括代表主席三屆-                  

◎鹽埔鄉第6屆、7屆鄉長             

◎屏東縣第9屆縣議員

因早年就學路程遙遠因素,在鄉民代表任內積極爭取地方學校,興建鹽埔國中、仕絨國小,讓日後的莘莘學子免於就學之苦,成為當地教育的催化劑;任鄉長時,除了對於地方建設積極爭取改善,鋪設道路、橋樑、興建鹽埔鄉公所、圖書館等,對於地方黨派之間的問題,也必定盡量從中調解融合,儘以促進地方和洽、建設為前提,避開不必要的紛爭產生。

然而,從政多年的他,對於鹽埔鄉當地的開發建設、及地方發展演進過程可說是瞭落指掌、在地方文獻資料收集及其保存可見其完整性、牆壁上除了掛上地方貢獻匾額外,還清晰可見當年蔣經國先生遠至鹽埔巡視鹽埔堤防坍方,及其至鄉公所前所拍攝的照片;而訪談的過程中,陳先生以地方發展來描述當時從政過程、由從政的經歷來介紹其當地的地方文史;可說是鹽埔鄉最活的一本文史字典呢。

不過令我感到驚訝、好奇的事,除了當時他對地方發展的過程、事物、時間..等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外,他為了從事地方工作,替自己寫了兩份自傳,其字體工整、字跡整齊、文詞流暢,真是不輸給現代年輕人求職所寫的自傳啊!重點是至今仍保持完整,當然保存的不只於此;由此可見陳耀明先生是個嚴謹自律的人。

而訪談過程中,仍有地方上數位友人的拜訪,除了彼此相互點頭外,還會直接坐下來旁聽;或許陳耀明先生是個虔誠基督教的關係,總讓人感覺他是個祥靜溫和、平易近人的人;話說,陳耀明先生與鹽埔鄉結緣,其曾祖父從高樹搬至鹽埔居住開始,放棄鹽埔產業,再搬到仕絨村定居,熱心公益,其家中從事農業,也免費替人接骨,可說是地方上有名望的家族。

基督信仰從曾祖父陳安開始到祖父陳港,父親陳金鳳,而祖父時代走路到里港教會做禮拜,因當時鹽埔沒有教會,要到里港才有,所以等陳耀明先生有印象時改騎腳踏車,太太則隨夫信仰;然而,當我們聊起,若以後子女因連親關係,倘若宗教信仰不同該如何呢?他笑著回答說:「宗教信仰能一致那當然是最好的,即便不同的話,就依個人對宗教信仰來決定,這畢竟是一個,個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嘛。」

身為鹽埔人的我,或許是居住於高朗的關係,除了有事前往鹽埔辦事路過外,對於鹽埔教會的認知,它只是一個外觀、一個地點罷了。但令人好奇的事,在於鄉下的方,也有一個鹽埔在地人的教會存在。

有任務在身的我,也是因緣際會之下,踏進鹽埔教會,此時的教堂裡,已經充滿著聖歌齊唱,有鋼琴聲、鼓聲、有祈禱聲;其虔誠的基督信仰者裡,有人攜家帶眷扶老攜幼、有人則是親朋好友聚集前來做禮拜;此時參與眾姊弟做禮拜觀禮活動的場面,令我覺得既嚴肅又被感溫馨。陳耀明先生當然也不例外的觀坐於中,唸敬拜讚美、宣召、聖詩、信仰告白、啟應,祈禱、唱聖歌……等祝頌。

初次踏進鹽埔教會的我,除了不懂教堂做禮拜規矩外,對於進行中的程序更是模糊不清,除了牧師娘的講解目前所進行的項目,當時與初次見面的陳耀明先生只是從遠處相互點頭打聲招呼,令人感動的是,竟會從遠處走來親切地從旁引導說明聖詩現唱階段;然而教會中還有一項不錯的體驗,就是會邀請當時第一次來教會做禮拜的人,來做自我介紹,當時不知從何開始介紹的我,陳耀明先生替我解圍開了主要的場白;這也許是,陳耀明先生在我初次與他見面時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是基督教意的薰陶關係,只見陳耀明先生無論是道訴以前從政的他,或是現在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都是扮演著待人處事最為謙虛的一面。 

                   94年5月於鹽埔‧高朗  黃慧琪

附註:陳耀明先生已於98年8月16日安息主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6159&aid=326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