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份仔傳奇 ─ 范添順
2008/10/17 11:37:45瀏覽1092|回應0|推薦2

蒼翠聳立的大武山雲海,繚繞著夏季午後彩虹故鄉的神秘;支流交織的隘寮溪,搖曳著秋季原野菅芒花海的浪漫!泛著神秘氛圍的北隘寮溪沖積扇平原,在晨曦與夕陽餘暉中,不斷的向拓荒者眨眼、揮手。

竹田、內埔、長治的客家拓荒者,在大自然的魅力吸引下,懷著理想,抱著美夢,離鄉背井,來到隘寮溪沖積扇北側的鹽埔鄉七份仔,一處被閩南村落包圍,當下依舊典藏著客家文化的小村落,即使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從村畔穿梭呼嘯,依稀,我們在這小村莊的背影,解讀到客家先祖的神韻,流動在每個日出日落的七份仔,流動在這座被閩南文化包圍的客家小村落中。

入莊的每條路口,都蓋著一間「伯公廟」,是客家村落的典型記憶。「伯公廟」的身影,描繪著拓荒者在聚落的主要路口,由壯丁們守護著族群安危成長的背影,轉化為冥冥中的神祇-土地公,護佑著族群的作物、牲畜、大人、小孩們的生機暢旺。

春耕「祈福」,秋收「還福」,演替著大自然的四季,演替著一年中人們的辛酸喜樂,演替著客家人每年的夢想起飛與對大自然疼惜恩典無上的謝忱。

七份仔,也許是創意,也許是對大自然愛物惜物的體悟,也許是墾荒之初,生活艱困,他們改變了傳統客家春耕「祈福」,秋收「還福」的模式,在秋天,先「還福」、宴請「好兄弟」,接著「祈福」。儀式雖繁複卻隆重,一次完成了他們對未來的夢與期許,也表達了對過去一年大地神祇護佑的感謝,也對流浪在外的眾好兄弟施捨布施,流露出民胞物與的胸襟!

秋季「還福」、「祈福」對七份仔的人們來說,是村莊的一件大事,除了祭天謝神、祈福、謝平安外,也是外出遊子們回鄉團聚的時刻,一年在外奔波,逢年過節,就是親朋好友聯絡感情的最佳時刻,一年的辛酸與得意,盡在此刻杯酒笑談間,溶釋在濃濃的親情友誼紛飛中。

活動當天,家家戶戶準備牲禮、水果,到全村的信仰中心-惠善宮祭拜。一大早,婦人家就忙碌著準備祭拜的牲禮、水果等祭品,爐煮、禮生、信徒們則到三間「伯公廟」恭請伯公神像到惠善宮接受村民的祭拜。下午三點左右,大隊村民來到東方村口工請四面八方神祇與「好兄弟」到惠善宮作客,充分表達了大家的誠意。

焚香、唸誦疏文、三跪九拜、焚燒壽金給神祇、焚燒銀紙給好兄弟…。整個過程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進行。

大豬公是祭典中備受矚目的對象,光是比賽誰養的豬公最大能榮膺祭典的代表,就已是村落的一件大事。神豬愈大,好似能表徵所有人們心中最大的感謝,但任重道遠的神豬,背負著人們賦予任重道遠的「十字架」,其內心的苦與榮耀,皆在祭典結束分割「福肉」的歡笑生中,灑入每個村民對新的一年期待的夢裡飛翔。

祭典典藏著傳統的肅穆氛圍,卻也追逐著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新潮,鑼鼓聲與卡拉OK的電子花車歡唱聲交替著,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只要你願意,在三跪九拜的傳統謝神祈願後,你也可以站在電子琴花車上,以你最現代、也是最虔誠的一顆心,高歌一曲心中的感謝與祝福。方式或有別,心境卻依然。或許在許許多多追求外在形式儀典的衛道者心中,要他們認同,仍需要時間的洗鍊!但終究,有什麼是可以長存不易的呢?

語言逐漸消失改變了,不只是客家文化,河洛文化依然!強勢者有其背景因緣,勢之盛,逞其能,弩之末,自墜矣!

七份仔,不論生活作息、經濟活動、教育文化,在在無法脫離現代科技與商業的價值滲透影響:電視機改變了新生代的價值思維,電腦網路更讓多元文化生根茁壯,追求經濟財富更是人類自古以來不變的夢想,因此企業化的畜養經營,明知對環境與人體的健康是不利的,但是有幾人願意回歸自然簡單純樸的生活呢!

七份仔的「還福」、「祈福」祭典活動,處在一個閩南文化包圍的客家小村落中,依舊保有客家先祖拓荒時期的原始面貌,可說是一個異數吧!但終究,它敵不過現代化的潮流洗鍊!我們看到了資深村民與現代青年對時代背景詮釋的身影,在她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展露各自的風華!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6159&aid=230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