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極之間
2007/05/30 19:01:08瀏覽539|回應0|推薦19
人生是在一系列的拉與扯之中過去的。當你想做某件事的時候,往往都會有很多的顧慮牽絆著你。沒有人和事會永遠和你想像中的一樣,沒有『本來就應該怎麼樣』的事;所以千萬不要把每件事都看得理所當然的樣子,然後在事情發生過後才開始傷心落淚。

黑與白、是與非的中間,就和像皮圈一樣,拉得越長,就越緊繃的。遺憾的是,我們往往都在這個緊繃著的中間地區週旋不停。對,像摔角賽一樣,我們就在這些拉拉扯扯之中渡過一生。

結果,哪一方會勝出?

愛呀。
愛就是最後勝利的一方。

~墨瑞.史瓦茲



好幾年前同事丟了一本書叫我看。當時因為工作忙碌,我並沒有特別去注意那本書,只知道那本書好像還挺有名的,結果那本書就這樣子被我擺在書架上待了好一陣子。去年,偶然發現了由奧普拉.溫芙瑞 (Oprah Winfrey) 大力贊助製作的同名電視電影《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看了過後我帶著熱熱的臉頰回到書架上,把這本由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的著作找了出來看。結果我就這樣迷上了這一本書,坐著躺著走著都在翻閱,在工作時也讀,在捷運裡也讀,一個星期之內就把整本書看完了,破了我自己的閱讀記錄。呵。

也許是因為根據真人真事編寫而成的關係,《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故事連貫性很強,從第一頁開始便有一氣苛成的動力,所以整本書也比較容易讀。故事的主角,墨瑞.史瓦茲 (Morrie Schwartz) 從四十三歲開始便於美國麻省的布蘭戴斯私立大學 (Brandeis University) 當社會學系教授,七十八歲那年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又稱盧賈里格症)後,在逐漸惡化的情況之下,他才從教育界退休。後來著名的電視主播泰德.可貝爾 (Ted Koppel) 在他主持的節目裡為墨瑞做了一個專訪,這本書的作者米奇才決定在畢業了十六年以後(也因為自己的人生與事業碰到了瓶頸),再次登門探訪他曾經答應會繼續『保持聯絡』的恩師。這一個登門造訪,衍生而成一次又一次的星期二聚會,因為米奇在大學裡都是在星期二上墨瑞的課,墨瑞也常說他們都是『屬於星期二的人』。

在那十四個星期二裡,墨瑞和米奇談了很多人生中的道理,米奇把這些談話記錄下來,說這是他和墨瑞的最後一篇畢業論文。墨瑞覺得,當你懂得怎麼死,你就懂得怎麼活。他覺得,科技的發達、自動化、還有事業與金錢上的優越感都不重要;嚴格來說,這一切一切加起來都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與健康來得重要。墨瑞和米奇上的最後十四堂課就是以這個想法為中心,領導米奇,以及所有被物質沖昏了頭的我們。

雖然墨瑞說的、教的都是我們覺得『這,還需要你來說嗎?』的生活中最基本的道理;但在所有的憤世嫉俗、所有的名利斗爭、所有的奔忙勞碌之中,我們往往都已經忘了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活,忘了這些道理,忘了這些簡單的快樂的理由。偶而也得把視線從電腦熒光屏移開,望望窗外,看看落葉,笑一笑。墨瑞說:『愛是讓人活著的理由。除了學習如何去愛別人,我們也必須懂得如何讓愛住進自己的心裡,如何接受愛。』

基於這一些簡單的理由,《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簡單易懂的書,通過墨瑞積極的生活態度,讓我們看清楚什麼才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這本書似乎短了一些。正當我想慢慢地細細地品嘗以他的智慧拼湊而成的美味糕點的當兒,書本就像墨瑞的病情一樣,急遽地消失。能夠挽留的也只能藏在腦海裡,偶而在不經意的時候出來提醒一下自己,以及這一段文字而已。

藍色的文字是從米奇.艾爾邦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摘下來的。我讀的是英文版,覺得這一段挺有意思的,便嘗試用自己破爛的文字把它翻譯出來。當然翻譯得不怎麼樣。正式的中文版由白裕承譯,大塊文化出版。誠品有賣哦。

你也可以上米奇.艾爾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官方網站瞭解瞭解一下。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ddymop&aid=99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