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是不是“校中校”?
2008/09/05 11:05:16瀏覽588|回應0|推薦0

                               宜昌市教育局社會服務承諾
 一、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嚴格實行機關接待首問負責制、科室主辦制和服務承諾制,做到“服務項目、辦事程序、辦理要求、辦理時限”四公開。努力創建群衆滿意機關。
 
    二、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對課程設置、學生在校活動時間、課外作業量、學生用書、考試與競賽、學業補習、收費與服務、教學組織及學籍管理等八個方面實行規範管理,做到依法治校、依規辦學。
 
    三、規範教育收費工作。實行教育收費公示制,義務教育嚴格執行“一費制”收費政策,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嚴格執行“三限”政策,堅決制止以改制為名的亂收費,嚴禁公辦學校開辦“校中校”、“校中班”進行高收費。落實教育收費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違規收費嚴肅查處。
 
    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制定完善師德管理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在職教師要遵守師德規範,廉潔執教,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嚴禁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嚴禁違規補課和從事有償家教。
 
    五、實施招生考試“陽光工程”。做到“招生政策、計劃、標准、結果、咨詢和投訴辦法、收費標准、違規處理結果”七公開,確保招生考試公平、公正。
 
    上述承諾,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進行監督!
 
    認為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有違諾行為的,可向市、縣教育局行評辦投訴,對投訴問題在一周內答複查處結果(特殊情況除外),投訴人不服查處結果的,可向紀檢監察機關投訴。對違諾人員,進行過錯責任追究。
 
    市教育系統行風評議監督舉報電話:6443670  傳真:6458260
    電子信箱:jyhp2006@126.commailto:jyhp2006@126.com\">jyhp2006@126.com>
    宜昌教育信息網網址:www。yc.e21.edu.cn

 

嚴禁公辦學校開辦“校中校”

2006年我們進入宜昌市教育行列,學校正式由市政府管理。

2006年、2007年宜昌市教育局多次要求葛洲壩旅遊學校變更校名---宜昌市26中,該校至今仍是葛洲壩旅遊學校。

可見企業辦教育的學校移交地方政府就是不一般,奈何它不得。也就不奇怪真相門事件至今未有結果。

這是不是“校中校”?

是聯合辦校?還是出租學校場地賺錢?

----  
 
< />
  
A11教育2007.8.5 星期日

青华职校牵手华师大
把大学办到农民家门口
荆楚网消息 (三峡晚报) 本报通讯员熊晓燕 记者王光荣 汪颜
    “青华职校牵手华中师范大学把大学办到农民家门口,在家就可以上大学,这是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啊!由华中师范大学与青华职校联合兴办的‘新农学院’成为全国首所旨在培育、造就新农民、新农工、新农干的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副院长、宜昌校区校长、青华职校校长李青松认为从办职校到办大学是一种质的飞跃。
    农村同样需要高层次的文化基础教育。2006年11月22日,宜昌首所面向广大农民而兴办的大学——由华中师范大学与青华职校联合兴办的“新农学院”在秭归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全国首所旨在培育、造就“新农民、新农工、新农干”的大学正式诞生。
    开班初,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胡宗山教授至宜昌分校各校区授课,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新农学院开设的专业为《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宜昌校区结合广大农村实际,与宜昌市青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紧密联合,在秭归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扶贫办、市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初次招生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首批学员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山区,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质。胡教授课堂上的旁征博引和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部分学员表示,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当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还有这么高水平的教授给我们上课,又上得这么精彩,感到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目前,高校的毕业生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的,这使得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有文化、高素质、善管理的农民十分稀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新型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造和谐社会的突破口,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才能力,如何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制度,加强在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使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探索的新课题。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学历教育正是立足于农村劳动力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院点多面广的优势,坚持“办农民自己的大学”,把“大学办到农民家门口”的项目理念,从而达到送大学下乡的目的,带科技进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新农学院对农村村干部的继续教育,更有利于身处农村实践中的农民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并进一步扎根农村,反哺农业。培养的村干部本身就是本土农民,学习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毕业后仍扎根农村,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指导性操作性更强,不会造成学成“跳农门”,农村人才流出的问题。毕业后的村干部在种植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具备专业性和创新性,自身致富能力更强,在村民中形成对比,其模范带头作用将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更多的农民安心农业生产。
    据了解,村干部的学历教育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全面负责,为贫困地区村干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深造平台。学院院长徐勇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于2006年11月30日走进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会上,作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讲解,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所有专业课程均由华中师范大学的32名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等亲自授课,最基层的村干部可以在最优秀的农村问题专家亲自指导下深入了解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为了保证学员的复习备考,新农学院还配备了40名助教,均是农村问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教师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都是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讲课结合实际,通俗易懂。
    今年6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要求,在秭归、五峰两县开班,其中秭归干部200人、五峰120人已通过三次培训,于7月7日分别进行了第一门课的考试,考试成绩非常理想,一次通过率超过90%。7月中旬在远安、枝江、兴山开班,学员400人。通过第一门课的培训,学员的热情高涨,积极性较高,自学能力较强。每年1月、4月、7月、10月四次考试前集中学习半个月,既不影响村干部的正常工作,又可以抽出时间学习。每次上课,除村紧急事件外,其它均无一人请假,全部服从学校管理,班风班纪较好,全部在学校内吃住。秭归杨林镇响水洞村副主任秦建华老婆生小孩,只请了半天假。学院采取的“自办自考”现代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独立命题、独立考试考核的优势,采用面授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学员业余时间进行辅导,系统教学。这种以县为单位开展活动的方式既减轻了村干部的经济负担,又使村干部不会离开岗位,没有压力,工作、学习、家庭三不误。
    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副院长李青松表示:他们力争通过2-3年专业培训,使村干部真正领会当前新农村建设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新农村,认识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在每个村培养1-2名新农村建设的“明白人”和“带头人”,增强他们在当地农民中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