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3/01 01:49:10瀏覽434|回應0|推薦3 | |
去年十 其實這沒什麼好爭議的,站在教學第一現場的老師大抵都心知肚明,陳為廷的行為正是當前臺灣許多學生的態度,「剛好而已」!「禮貌」早就不是學校及社會教育的重點,大概只有十歲以下的孩童,還會被父母要求「怎麼不叫人?怎麼可以那麼沒有禮貌」?雖然這麼教育小孩的父母往往自己也沒打招呼!哎呀!「剛好而已」啦!你沒看見學生說蔣偉寧「白色恐怖」就可以,李家同說學生像在「搞文革」就不行!你沒看見學生批評教育部長「模糊焦點」多振振有辭,如同王丹一干人等,痛陳不認同學生態度的人「少用『禮貌』轉移焦點」般慷慨激昂,我卻只看見陳為廷在「備詢」時圍繞著「高學費政策」,幾乎沒提「反媒體壟斷」與「教育部發文爭議」。所以啦!雙方「一嘴毛」,「剛好而已」啦! 明明就是「剛好」的事,偏偏又有一堆蛋頭瞎扯「野百合學運」,拜託!套句年輕人很愛用的口頭禪,「都什麼年代了」?還「野百合」勒!當初那些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如今安在?不就是這十幾、二十年來把臺灣政治、經濟、教育搞得烏煙瘴氣的這群政客嗎?所以現在任何一位官員被罵,也都不過是「剛好而已」啦!以前他們也曾仗勢著學生的身份,賞人家巴掌、指著人家的鼻子罵。當然,我們亦不必急著指責、追殺陳為廷這些「弱勢」學生,十幾、二十年後,當他們完成抱負、理想,自然就會有更年輕的「弱勢」學生,來「報復」他們的理想了!出來混早晚總是得還,「剛好而已」啦! 只是,這些學生的訴求到底是什麼啊?我看了《聯合報》的頭版「追殺」,也看了《自由時報》兩大版面的「反擊」,我還是不清楚上從政府官員、立法委員,下至旺中、壹傳媒、學生,究竟在吵什麼?我只知道,我如果和他們任何一個人意見不一樣,他們便能高舉「自由」、「改革」……等大旗撻伐我,其實就算撻伐我這種小角色也沒意義,政客只要無恥什麼都做得出來、商人只要有錢什麼都做得出來、學生只要主張「受教權」什麼都做得出來,至於我嘛!反正目前臺灣社會普遍認定我這「小軍公教」領的是「不公不義」的錢,所以即使講些「不公不義」的話、教出「不公不義」的學生,也不過只是「剛好而已」啦! 《論語.公冶長》提及「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孔子讚譽子產擁有君子的四種道德,「個人行為莊重」、「事奉長輩恭敬」、「養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有法度」。選擇在二二八剛過的這天午夜,把去年這件舊事重提,您認為「都多久了」而感到不耐嗎?那二二八「都多久了」呢?我無意冒犯任何人,只期盼在這個人人傷痕累累的島嶼上,能不能有更多像子產一樣的智慧人物,帶領大家迎向未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