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苦則智慧不周 - 阿丙0.6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阿丙0.6的部落格
作家:阿丙0.6
文章分類
    Top
    心不苦則智慧不周
    2025/01/04 05:46:33
    瀏覽:595
    迴響:1
    推薦:26
    引用0
    弘一法師説:【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註1)

    弘一法師的智慧,尤其力行,驗證佛説【理行二入】(註2),敬表佩服,嘗試修改弘一法師該大作後句最後一個字的將【開】改成【周】,是出於以下幾個不甚成熟的想法,並以法學方法論為例,不當定有,惠請斧正。

    首先,大師前句説【身不苦,則福祿不《厚》】,解讀【厚】為【不薄】,【福祿不厚=福祿薄】,【薄】不是沒有,只是較少而已,符應【先天秉賦】及【後天努力】的圓融,即一枝草一點露,上天不生無用之物,因此【不厚】下得很好。

    我們常説的【不錯】,翻作台語來説即是【毋湯蓋好】,即還有努力的空間,亦即留給人們再努力的空間,這也是人們之所以還要活下去的充分理由,或也是台灣民間習俗對於年齡有不喜歡【九】的原因(《害怕》即將圓滿的周而復始)。

    其次,將大師的【心不苦,則智慧不《開》】改成【心不苦,則智慧不《周》】,似乎可以圓融第一句的關於【法學方法論】的【體系解釋】(註3),因為開不開是全有全無的命題,周不周則稍有迴旋的空間,即避開【零合】的絕對,似較能保全上蒼創造的可能,即上天同樣不會創造【絕對】缺乏智慧的人,所有受造物只是分享了上天智慧的部分也不能全部不分享。

    另外的附加價值即【周】有【ㄡ】的韻,與【厚】韻的ㄡ相同,讀起來相對比較順口,因此整句改作成為【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周》。】

    註1:弘一法師63句經典語錄⋯【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世人只知道鳳凰可以重生,卻忽略了它在烈火煉獄中的環節。所有大徹大悟的人都曾無藥可救過。人心不死則道不生,人的末路就是神的開端。】(6分30秒處)

    https://youtu.be/Zwdncl7D9XU?si=Ga2CklGvgYqGVcQZ

    註2:二入四行

     http://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22653

    註3:按法學方法論就法律條文的【解釋】順序,首先是【文義解釋】,其次是【體系解釋】,再者為【歷史解釋】及【目的解釋】,最後是【合憲解釋】。

    就【文義解釋】來説,【不《開》】與【不《周》】各自獨立;就【體系解釋】的前後對照,認為採用【周】字較妥,理由在本文已説;所謂【歷史解釋】是探求原作者的真意,然而弘一法師業已反樸歸真,所謂【目的解釋】,於人生哲理領域也沒有探討的餘地,最後的【合憲性解釋】也是,因此僅採擷【文義的個句】與【體系的圓融】的將原作修改一個字而成為【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周》。】

    回應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讀書心得
    下一則: 稅捐法秩序與法喜充滿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阿丙0.6
    2025/01/04 09:34

    其實【心不苦則智慧《不周》或《不夠》】都沒有差太多,最後所以選定【不周】的理由,是由於按約定俗成的用法,【不夠】是指涉未達預定目標,【不周】則是屬疏漏的意思,又既採【天命】+【努力】的兩元説法,即應將所謂的計劃或【目標】交給上帝來管理,也就是相信【夠不夠】屬【天命】的既定範疇,而【周不周】較屬於所謂【盡人事】的得以透過後天不斷努力來補強,因此最後決定【心不苦則智慧不周】。

    李叔同(弘一法師)的【送別】,記得國中的音樂課本有,民國60幾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夢之旅《送別》詞:李叔同(弘一大師)⋯

    https://youtu.be/V1yIdpgq8W0?si=RfaVE2VsLPN_o15b

    送別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0%81%E5%88%AB_(%E6%AD%8C%E6%9B%B2)

    阿丙0.62025/01/04 10:1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