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甘做萬矢的 著論求為百世師 - 沈政男 - udn部落格
沈政男
作家:沈政男
文章分類
    Top
    獻身甘做萬矢的 著論求為百世師
    2023/02/23 21:50:10
    瀏覽:1613
    迴響:0
    推薦:13
    引用0

    【獻身甘做萬矢的 著論求為百世師】

    今天二月二十三日是梁啟超一百五十歲生日。梁啟超政治生涯的啟蒙者與最大影響者當然是他的老師康有為,但後來也成了他政治思想的最大掣肘,因為從尊師衍生保皇,從保皇而選擇立憲,然後就被革命黨在思想上與行動上超越了。

    因為康有為,梁啟超才能被光緒認識,並且參與了戊戌變法。基本上變法的內容也是從康有為那邊得來,但因為梁啟超有一支無人能及的健筆,可以洋洋灑灑寫出震動人心的文章,並且透過辦報宣傳改革思想,而有了比康有為更巨大的影響力。

    戊戌變法的模範是日本明治維新,究竟清代洋務運動,一直到戊戌變法,為什麼跟明治維新的結果天差地遠,到今天仍是一個有趣的歷史問題。如果梁啟超今天仍然在世,不曉得會有什麼看法?

    是這樣:戊戌變法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沒有除掉慈禧,當時譚嗣同曾鼓吹握有兵權的袁世凱參與政變,但終究沒有說服他。

    袁世凱,比起日本的維新三傑,如何?戊戌變法不會成功,原因之一在此。當然,維新三傑為什麼出現,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當時如果能夠除掉慈禧,光緒是有意願與能力變法圖強的,而如果真的施行君主立憲,有了成果,或許可以抵擋革命浪潮,甚至阻止革命成功。1900,梁啟超在日本與老同志唐才常商議勤王之舉,後來唐發動了推翻慈禧的起義,可惜沒有成功。

    第二個影響梁啟超政治生涯的人物是孫中山。1898,戊戌政變之後,梁啟超流亡日本,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民國成立,他才回國。他在日本遇到了孫中山,當然也受到他的影響,因此一度認同革命主張,但也只是一度,後來旅遊美國,發現美國的總統制不適合新中國,又回去擁抱立憲制了。

    我很喜歡比較梁啟超與孫中山,結論是:梁啟超如果能像孫中山那麼年輕就出國念書,一切就會有了不同。孫中山要感謝他的哥哥帶他出國念書,否則他也成不了孫中山。

    相較起來,梁啟超在陳腐的老中國,能夠敏銳地被啟蒙,擁抱新思潮,並且起來倡導改革,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梁啟超的文章脫胎於中國古文學,我認為他是司馬遷以下,兩千年來最會寫散文的中國人,但,也因此他的西學底子不如孫中山,我想他應該沒辦法讀英文原典。他的分析與統整能力也稍遜於孫,沒辦法形成一套精實的思想體系。

    梁啟超跟孫中山沒辦法大力合作,是中國近代史一個很大的遺憾,甚至在北洋政府時期,兩人南北分庭抗禮,分散了振興中國的力量。

    其實,梁啟超與孫中山,嚴格講他們的路線後來都沒有成功,因為,中國的老大守舊,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兩人都在北洋政府時代過世,沒有看到民主共和的真正到來。

    第三個值得提的人物是袁世凱,他跟梁啟超很熟,也尊敬他,因為在戊戌變法期間就認識,後來也找他當司法總長。

    袁世凱因為洋務運動的建軍練兵,從傳統清兵變成現代化將領,他在北京訓練的官兵,後來構成了北洋軍閥的班底。

    現代化軍隊成立以後,如果政治人物不能掌控,就會養虎為患,反過來騎在你頭上。

    袁世凱要稱帝,梁啟超馬上跳出來反對,並且寫了名作〈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把支持稱帝的人都罵了一頓。後來他鼓吹他的學生,名將蔡鍔,發動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打退堂鼓。

    袁世凱過世以後,軍閥割據,其中段祺瑞主政時期,梁啟超當過他的財政總長。梁啟超在民國成立以後,牽扯在北洋軍閥裡好一段時間,多少為人詬病,但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也只能這麼做。後來張勳復辟,段祺瑞發兵討伐,也受到了梁啟超的襄助。

    從段祺瑞的內閣離開以後,梁啟超不再從政,但仍關心國事。他以民間代表身分出使巴黎和會,間接引爆了五四運動。後來梁啟超完全離開政壇,專心從事學術,在清華大學任教,並埋首學術研究。

    梁啟超的學力就不用多談了,對他來說做中國文史哲的研究,就是蛋糕一塊,他的好多著作與創見輕易影響了後人的相關研究。

    梁啟超的政治影響力雖然不及孫中山,但他的文章與思想在廣大中國知識份子心中掀起了無形的革命,等於是那個時代的啟蒙者,連毛澤東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更不用說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還有無數五四時代的新青年了。

    我在高中時代買了《飲冰室文集》,只是幾百頁的梁啟超文選,乃為了學習他的文筆,想要提升作文實力,但他的文章還是太過文言,幫助不大。他寫文章,氣勢滾湧,自然而然,但因為如此工整與精實,也充滿了排比,難免給人雕琢的印象,其實這是中國古文的通病。

    後來越讀他的文章,就越對他的愛國心與淑世熱誠感到崇拜,幾年前我到北京旅遊,有到協和醫院看一看,那裡是梁啟超過世前生病住院的地方,當時西醫剛引進中國,醫術不怎麼樣,誤診了他,造成嚴重傷害,但他並不怪罪,反而為協和醫院辯護。這一點,跟孫中山是完全一樣,他們都是奉行自身思想觀念的人,不只是喊口號唬人。

    我也到了北京植物園,那裡有梁啟超的墓園,特地過去向他鞠躬致敬。梁啟超自許,「獻身甘做萬矢的」,這一點後來我寫文章也體會到了;他說,「著論求為百世師」,我想他至少有我這樣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私淑學生,記得他一百五十歲的生日。

    回應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散文
    上一則: 二二八、白色恐怖與台獨
    下一則: 鄧麗君留下的淡淡幽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