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頭髮容易就長得又多又厚,為了洗頭方便及天熱時涼爽,我每個一兩個月就會理一次髮,多年以來,我所接觸較有印象的理髮師,有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臺北捷運南港站、彰化基督教醫院附近,以及新北市八里區某處店內的,除臺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附近理髮店內的是男性外,其餘我所接觸的例子,理髮師都是女性。
這當中,我最新近接觸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附近這家理髮店的陳姓中年女性理髮師,幫我理髮時除稍微跟我討論她如何理之外,也會跟我聊些理髮師的工作經驗、家庭生活點滴,當中還有提到理髮師常須跟客人聊天,讓客人放鬆心情。
而最近讀有關理髮師、調酒師、肉舖店員、蒸餾酒廠人員「臺前」展演的《老派工作是潮的:從傳統勞力到職人美學的新社會學報告》一書中,美國社會學者理查˙歐塞霍(Richard E. Ocejo)以質性研究法中的田野調查法,對美國某理髮店內理髮師的調查報告中,也花了些篇幅描述理髮師與顧客及理髮師之間的聊天狀況,當中也提到理髮師會藉著聊天讓顧客放鬆心情、有時須做情緒勞動,讀到這部分,再對照我所接觸的理髮師,似乎就屬彰化基督教醫院附近店內的這位陳姓理髮師,狀況與這本書所討論的理髮師最為接近。
臺灣各種領域的業務員、客服人員、服務生、基層公家單位人員、演藝人員、政治人物、模特兒、新聞主播、啦啦隊員、命理師、諮商心理師等,其情緒勞動目前可說處在傳統大眾傳播媒體及新媒體,也就是網際網路的「全景敞視」,而八大特種行業小姐的情緒勞動也無時無刻被高度要求著,這些情緒勞動產品提供者,現在經常會有人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並評論其品質;例如,中天新聞主播、《靈異錯別字》主持人賴正鎧最近再次於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提到Hooters女服務生關心客人的舉動,這又是一個情緒勞動的實例。
有些臺灣傳統「社會規範」不傾向定義為服務業從業人員的醫師、護理師、空中乘務員、列車站務員、清潔隊員、理髮師或髮型設計師,如今也經常被要求要在情緒勞動方面做好的「臺前」展演,若是沒按照當下依據社會規範中之道德、慣例、角色期待,還有公司內規(組織規範)等所擬定的劇本演出,就會被顧客或主管責備。
甚至,像三龍法師、賴正鎧合著之《符咒的力量》一書還提到,法師有時也得要充當諮商心理師,這說穿了,就是法師有時也要做情緒勞動,但臺灣媒體或網友大都似乎不要求其產出的品質,也許是因為以臺灣社會來說,找法師是為了求財、求人(姻)緣、改運、消災解厄等工具性目的,評價優劣、正面或負面,全看前述相關科儀的實效。
上面所提的這些工作職業的從業人員,從事情緒勞動為的也無非就是像美國社會學者喬納森˙特納( J.H. Turner)、簡˙斯戴茲(J. E. Stets)所著《情感社會學》一中,關係凝聚理論所討論的社會情境,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一次次成功的資訊、情感等之交換,提升關係凝聚的水平,營利事業從業人員與顧客、消費者關係凝聚的水平越高,則其客源也可能就越穩定、忠實顧客也可能就越多,這些忠實顧客的家人親友等,可能會將其當作參考團體,進而同樣成為忠實顧客。
像〈啦啦隊經濟學:台式應援如何成球場外的吸金利器?〉一文所提到的,啦啦隊女孩們在場邊與球迷或粉絲們近距離互動、付出情緒勞動、做著符合既定劇本的「臺前」展演,也是有可能提升啦啦隊女孩個人,乃至所屬球團與球迷或粉絲間關係凝聚的水平,進而能持續賺進大把的鈔票;其他一些被臺灣主流媒體、網友津津樂道的演藝人員寵粉行為,說穿了也同樣是藉著演藝人員與粉絲間多次成功的訊息、情感交換來提升關係凝聚的水平,好維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氣、流量、收益。
至於同樣做情緒勞動的基層公務人員乃至其直屬長官,在如今這個年年有選舉的臺灣,倘若與所接觸之民眾乃至民代關係凝聚的水平越高,則被認為是對上頭政務官的選舉有幫助,臺灣媒體常講的搏感情,其實也就是與選民之間的關係凝聚,而政治人物、政黨幹部等亦復如是,也都隨時在做著情緒勞動的「臺前」展演,就我多年來對政治新聞的觀察,臺灣政壇在這方面做到極致的,早年是陳水扁、民主進步黨,最近這陣子,我則發覺柯文哲、臺灣民眾黨做到了極致。
所以,我認為臺灣真是個處處得靠情緒勞動以進行關係凝聚,才能發大財、賺大錢的社會,而目前藉情緒勞動之產出提升與受眾關係凝聚之水平這項行動,仍是演藝人員、政治人物這兩個領域,相對做得比其他情緒勞動領域來得徹底,但若已經被羈押、起訴、判刑或受到其他處罰還搞這套,如陳水扁、柯文哲這樣(在我看來,兩人是一丘之貉),我個人就覺得太超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