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文言文算不算傲慢 - 雲山居士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雲山居士的部落格
作家:雲山居士
文章分類
    Top
    愛看文言文算不算傲慢
    2023/12/12 16:10:35
    瀏覽:1103
    迴響:8
    推薦:27
    引用0

    最近文言文議題在網路上泛起一陣漣漪。回顧數年前教育部修訂高中國文課綱,研議降低文言文比例引發爭議,參與課綱審議的學生代表稱:「過去歌頌唐宋古文八大家都只是在『造神』,文章傳遞的更有可能是封建、保守、古板的思想。」此說法顯然又是意識型態作祟,跟誣指媽祖是統戰工具如出一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千載,歷經無數烽火而不墜,台灣人有幸學習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怎可任意貼上「封建」標籤?正當全世界都在學習漢文化時,台灣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豈料當局反其道而行,以民主和多元化為藉口,恣意篡改課綱,刻意淡化中國色彩,去除中國成分,刨根中華文化淵源脈絡,實屬不智。 

    《教育基本法》第6條明文規範「教育應本中立原則」,然而主政者為了包藏去中國化的禍心,不惜以狹隘的意識型態綑綁學子,蓄意透過教育對下一代進行洗腦,不僅誤導學習方向,更與「探索未知領域」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馳。何況,學習的真締不能只侷限在「我喜歡才肯學」、「我認為重要才值得學」,特別是語言教育攸關國人文化素質提升,甚至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豈能如菜市場般漫天喊價。 

    經典文學的地位與核心價值不會因國族演變、歷史更迭而喪失,但若是為了迎合政治目的便輕易剔除文言文,只怕會剝奪學子們求知的機會,造成未來社會文化水平普遍低落庸俗化。而過度政治化的結果,也將導致學習態度與獨立思考能力每況愈下,代價難以估算。 

    孩子們學習精緻古文學,除了於潛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養、養成正向人格外,更可藉由欣賞詩詞優美意境陶冶性情、抒發情懷、厚植文學涵養。就這幾年,台灣歌手登陸參加歌唱比賽屢獲佳績,歌曲創作「軟實力」令對岸驚艷不已,若非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如何寫出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曲子? 

    本土文學家曾指出,以閩南語吟唱唐朝白居易《琵琶行》,韻味體現最到位,在琵琶悠揚樂聲伴奏下,完美詮釋騷人墨客不得志的蕭瑟落寞。盲目去中的結果,諸如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珍貴文化資產或將因此沒落失傳,殊為可惜。 

    日本人特愛三國演義,學者鑽研漢學用心程度不亞於漢人,那台灣為何就不能比大陸更了解漢文化?與其糾結於抗中情緒,何不主動積極認識中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誰說台灣在文化領域上無法與對岸一爭長短。期許未來主政者能針對課綱撥亂反正,將教育政策導向更具競爭力與前瞻性的軌道上。

    最後想請教那位呂老師,文言文讓人看不懂是傲慢,那愛看文言文算不算傲慢?

     

    回應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民進黨何不自創台文
    下一則: 票投賴清德、歡喜做功德?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8) :
    8樓. 貓靈子
    2023/12/16 00:00

      不用理那些趨炎附勢的無知之徒,這幫人表面上張牙舞爪,實際上膽小心怯,一看就知道不能成事.明知自己打不過,就扯老美老日作虎皮,不敢真正強硬地與老共對幹,連澤連斯基這種小丑型的演員還不如,人家是真的開打.搞來搞去沒步了,就只能搞阿Q式的台式文革.這幫貨只能教出蠢蛋與製造出許多未來的窮光蛋.

      真正的經典,不分種族與文化,都是人對於天道的體悟,表示方式不同而已.連這都不懂?書讀得再多,不過識字而已,而且這幫阿呆是書讀得越多,其人越愚,只能鬧笑話!

    謝謝貓大回覆,一針見血,擲地有聲。 雲山居士2023/12/16 13:22回覆
    7樓. 冽風
    2023/12/14 23:56
    其實是精神錯亂,一邊看不起大陸簡體字,另一邊又反對文言文。
    他們何不自創文字 雲山居士2023/12/15 08:07回覆
    6樓. 上大人-驚堂木
    2023/12/13 13:41
    是錯亂

    早年有台友在聚會大談古文﹔說古文古詩皆應為台語發音﹐而禮節沿用到今天台島上﹐大有台灣語文才是中國正統的意思。但一下又跟起去中國風﹐古文和中國歷史都與他們無關了﹗ 

    台灣人精神錯亂﹐已是無藥能治了。

    哈哈⋯的確錯亂。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所以端午節與無關中國,那龍舟上的龍是中國圖騰,要不要一併改掉?好笑 雲山居士2023/12/13 17:12回覆
    5樓. 古非
    2023/12/13 04:33

    少俠認同這篇內容!

    懂文言文不只是文化層次的大幅提昇,它還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原本氣質。

    如果在這世界上、這社會上,人人都像是販夫走卒、市井之流,請問大家受得了嗎???

    難得大俠認同,感激不盡。 雲山居士2023/12/13 07:25回覆
    4樓. 向來
    2023/12/12 23:44

    秦統一文字 無緣統一六國語言方言
    西漢揚雄方言一書 是部記錄各地方言字詞發音不同的田野調查研究
    書寫文章作文 就不可能各自以各自的方言書寫
    文言文 文簡易賅
    有助方言語文趨向融合統一
    "古代財富是教育的門檻"
    不知呂捷知否 耕讀?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寒族戍族? "唐代宰相一半左右都是寒門出身"

    以下維基百科條

    耕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生活方式,鄉人以農耕維生之餘,利用閒暇的時候求取學問。[1] 中國歷代有不少文人崇尚耕讀的生活,鄉紳門第以耕讀傳家為族訓,流傳至今的詩詞歌賦,也有不少描述耕讀生活的作品。[2]

    訓子語 : 耕與讀又不可偏廢,讀而廢耕,飢寒交至;耕而廢讀,禮義遂亡。
    教育乃百年大計
    文言文少學而不學 以後讀歷史要佐之以白話翻譯本才能讀
    豈不與越南朝鮮半島廢漢字 如出一轍
    台獨反中去中 真是欲練神功

    感謝回應,您的見解一針見血、擲地有聲。其實呂先生早有成見,說那話就是傲慢,顯得無知,忝為人師。 雲山居士2023/12/13 07:22回覆
    3樓. Taiga
    2023/12/12 21:33
    感謝版主給我1樓留言的回覆。

    呂先生我不想說他是胡說八道,不過他確實是胡說八道。

    假設有一個周朝的人「穿越」到廿一世紀的台灣,他看我們現代的報紙,雖然都是「白話文」,字他應該也大多認得,但我敢肯定的講,他看不懂文章內容。譬如說,他看到「電腦」二字,「電」他認得,「腦」他也認得,但要讓他知道電腦是什麼,可能得大費周章。

    同樣的道理,我們現代的人讀古文,就是我們「穿越」到了古代,我們對當時的環境、習俗並不熟悉,讀他們的文章當然有些困難,這和是不是文言文沒多大關係。

    所以呂先生說的古人寫文言文是「知識的傲慢」,故意寫得讓人看不懂。「呂先先說這話就是傲慢」,我完全贊同版主給他的評語。
    謝謝您的認同 雲山居士2023/12/13 07:09回覆
    2樓. !#@$%^&*()_+
    2023/12/12 21:08
    .

    傲慢就傲慢啊。有底氣憑什麼要怕別人指指點點?你不讀書,我讀書,還說我傲慢?

    本大爺傲慢有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雲山居士2023/12/13 07:07回覆
    1樓. Taiga
    2023/12/12 19:42
    版主:「最後想請教那位呂老師,文言文讓人看不懂是傲慢」

    呂捷的說法是:古代財富是教育的門檻,要讀書識字不容易,知識的話語全變成權貴階級的專利,也就是一種特權,即便有基礎的識字能力,也要寫得讓他人看不懂的文章,這種現象可稱之為「知識的傲慢」。

    有錢人家的子弟要讀書識字的確是比較容易,但古窮人也有變通的辦法,譬如歐陽修的母親就以荻畫地教歐陽修學寫字,所以端看有沒有心要學習和學習能力夠不夠,財富不一定是教育的門檻。

    至於「文言文」是不是故意寫得讓人看不懂來顯示「知識的傲慢」,也許有少數人是如此,我們現代人有少數人也一樣,譬如說講話時時夾雜著英文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但不要忘了,古代大臣們的奏章也都是寫的文言文,要知皇帝老子除了開國的一兩位外,其實其他的智商也都是普通而已,你要是把文章寫得讓皇帝老子看不懂來顯示你的「知識的傲慢」,那你是跟自己過不去。

    寫文章不能和講話一樣,必須盡量言簡意賅,文言文就是一種精練過的文字。我們看古人的文言文不太容易懂,主要是因為古今的語言不同,語言是隨時代變化的,使用的字、詞,甚至文法都會有所變動,所以愈古的文章對我們來講愈難懂。買一本古文觀止來看看就知,周朝的文章和明朝的文章比較的話,周朝的比較難懂,但和作者同時代的人看他們自己的文章並不會難懂。呂捷說古人寫文言文故意讓人看不懂,他厚誣古人了!
    謝謝您的回應。呂先先說這話就是傲慢,文言文其來有自,但能被收納成為教材的文章基本上是經典、可讀性高、獲得多數專家認同而篩選出的。身為教師譁眾取寵、以偏概全,顯得魯莽、主觀又帶有偏見,很不足取。 雲山居士2023/12/12 20: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