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再見
四個考試委員提出國家考試廢考國文提案。提案理由包括測驗題目有太多文言古文,與社會脫節,也非一般公務員所使用,且胡適之先生提倡白話文已達八十年,社會已全盤使用白話文;報章雜誌又不使用文言文,不應該為難應考人。還有一個理由是即使應考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將來擔任公務員,也用不到。主張不應浪費青春在研習古文、準備國文考試上。並說出加考國文,測試不出程度之類的奇怪理由。 幸好決議並未通過,否則真成了笑話。
本國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求生之必需。理解與表意程度之高低,難道無差別亦不重要嗎?雖然胡適之先生提倡白話文,他的國學造詣卻非尋常人能比。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標榜是已退休的「國文」老師寫的文章「文言文 ---應該被淘汰的文體」,極力鼓吹要把被逼迫學習艱澀古文的電腦時代可憐中學生拯救出來,又說「你們愛慕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吃狗肉,隨地吐痰),那是你家的代誌,但是請不要虐待台灣的學生,讓這群莘莘學子儘快擺脫研讀文言文的噩夢吧」。果然戴著有色眼鏡評斷,和一般的國文老師論點大相逕庭。
請問一個人的文字根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國文老師的文筆應有相當水準,未曾受到一點研讀古文之惠嗎?我忍不住在那篇文章後粗淺的回應: X老師,請本著良心說話吧。腹有詩書氣自華,隨著年齡增長,對古書古文的瞭解領悟必定更深,固然不必食古不化,然而擷取精華,亦有所用。而且,難道您不承認多讀流傳千古之佳文妙品是增益智慧、神遊鑑賞的一大享受嗎?一個好的國文老師應盡力啟發引導學生對古文的興趣,現在拜託您勿以政治意識型態掛帥而一筆抹煞古文的好處。得魚忘筌,過河拆橋,豈是讀聖賢書者之所當為?
並非不流行的文體就得作廢淘汰而擱置一邊、不必研習閱讀。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是文體順應時勢之變革。當今之時,我們用白話文寫作,仍然無形中由過去以文言體表意的文化豐富遺產寶山裏,挖掘無窮的智慧。其美盛之處,珍惜利用猶恐不及,何能唾棄?「古文觀止」中便有不少名家的傑作,文采風流,議論卓然,遣詞造句,絕無冗言,文章布局,足為典範,值得由年輕研讀到老,都有不同的感悟。自年少時培養駕馭文字的精準簡潔功力,古文之助尤大矣。
美國學生從七年級就要念莎士比亞 ( 古英文 ) ,國家公職人員考試必考英文。無人不知本國語文之不可取代、不可忽視。我國近來有三隻小豬是成語及火星文出現,與輕視文言文是否有關呢?
當然,專門研究漢學的人才必須特別培植,一般人也有權利從文化中取得滋養。文言文措辭精鍊,內容豐盛,蘊藏著舉凡文史哲各方面的珠玉珍寶,若不將基本的千古佳作妙品擇要介紹給學習能力最強的中學生,使之終生受用,(試看白話文的寫作高手,其文言文根柢淺薄的凡幾?)便是遺憾。至於各類考題不必過於冷僻鑽牛角尖,需因應現代社會的要求,研擬出比較合理的題材和方式,靈活運用,應是不難達成的。您認為呢?
(此文寫於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