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7 05:41:20瀏覽2575|回應6|推薦63 | |
一九五四年三月由南京遷臺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友十五人,組成建校委員會,公推誠恩慈校友為召集人,籌備設立金陵女子中學,在女大校友杭陳越梅之夫婿杭立武先生的協助之下,以及女大校友們的熱心籌款,遂購置座落於台北縣三重的「以德新村」,作為建校之用,這塊土地原本屬於「中國大陸來臺知識人士協會」所有。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成立台灣金陵女子中學董事會,前聯勤總司令賴名湯將軍夫人、金陵女大校友賴孫德芳女士為首任董事長,同年十一月五日獲准立案,正式招生開學。首任校長為徐秀英女士,首屆招生僅高、初中各一班,學生人數共五十四人。 金陵女中校訓「厚生」,其理念來自於聖經中耶穌的教導:「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顯得更豐盛」,其涵意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予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學校用這個目標來教導學生,並通過學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向這個方向努力。 艱辛肇創之初,整個校園裡除了十間破舊校舍外,特備有教職員宿舍,為的是穩定師資,使教師安心的發揮所長,提高教學品質。 我進入金陵女中高中部就讀時,教授國文的是李文霖老師,李老師頭頂略禿,每次唸到四書裡面的字句「童山濯濯」,總是用書掩口,自己先笑了起來,師母吳慧老師則是我們的英文老師;他們育有二子,都在小學唸書,經常早上我們下了公路局汽車走進學校的同時,李、吳二師的二位小公子正好也從教職員宿舍出來,穿過校園準備到附近的小學去上課。 曾任中華民國駐歐、駐美、駐加使節的李大維,就是他們的大公子,那時我們何曾料到,在校園碰到的二個小男孩中的一個,會是日後功成名就的外交官。加拿大政府接受中華民國官方基於互惠原則,互予免簽證待遇的交涉,即於李大維任內成功的。 教了我們三年數學的是韓靈惠老師,和我們亦師亦友的韓老師,年齡只比我們大十四、五歲,因此高中畢業後,雖然同學們進入不同的大學,但是大夥仍然每年都會集體到韓老師家拜年,直至大部份同學相繼出國深造為止。 高一教英文的是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的王敬羲老師,師大藝術系畢業的師母劉秉松是我們的美術老師,學校操場旁邊是一片農地,不遠處就是淡水河,劉老師常常帶我們到淡水河畔寫生;後來王老師遠赴重洋,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讀研究生,獲文學碩士學位,之後他們舉家遷往香港定居。王老師一生著作甚豐,是位頗負盛名的作家。 高二教化學的是畢業於金陵女大的王俠飛老師,王老師曾於我們升上高三時,帶領我和另外二位同班同學─吳筱筱、湯文鐶,為參加中華民國第一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利用課餘和週日,在學校實驗室裡,測定不同顏色花卉和蔬果汁液之pH值。 金陵女中在那一屆的競賽中,得到中華民國第一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的優勝獎,一九九五年金陵女中在華府開第二屆北美校友會大會時見到王老師,她說後來每年也都參加競賽,但這卻是唯一得獎的一次。 一九六三年王老師辭去教職到美國德州進修,於一九六六年拿到生物化學碩士學位,晚年則在波士頓老人中心義務教授國畫。 王老師早年曾在台灣肥料六廠工作過,十餘年前王老師前來多倫多參加肥料六廠員工團聚時,我和王老師也小聚了數小時,當時王老師送了一幅她的畫作給我,至今仍然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高三教物理的是留了一撇小鬍子、整天騎一輛重型摩托車進出學校的年輕帥氣老師,我們稱他為小鬍子老師,大約教了我們僅僅一個月的光景,小鬍子老師就因騎摩托車不小心闖向路邊大樹,不幸身亡,留下一個剛出生的女兒,令人感到不勝唏噓。 徐校長重視師資,除敦聘金陵女大和國內其他大學畢業的優秀教師之外,特聘請外籍老師教授英語會話,不但定期舉行語文背誦,還規定每星期五,同學或師生之間,必須以英語交談,因而奠定了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 為培養學生持家之道,學校特設立四人一組、為期四星期的實習家庭,由於白天要上課,中午我們和住校生在學校食堂裡共進午餐,但早、晚餐則需由實習家庭裡的成員自行負責,原本嬌生慣養、家裡有佣人服侍的許多嬌嬌女,在這四星期裡都學會了如何掌廚和整理家務。 學校還提供獎學金給成績優秀的前五名的清寒學生,那時際公立中學的學雜費不到台幣二百元,而私立中學的學雜費竟高達台幣七百元之多﹝一般公務員每月的薪資大約台幣七、八百元﹞,我在金陵就讀時,二個哥哥也都在私立大學唸書﹝學費約台幣二千元左右﹞,每逢開學,三個兒女交繳學費的重擔,總是壓得在台大教書的老爸喘不過氣來,好在我每學期的大部份學費,均來自賴孫德芳董事長供給的台幣五百元獎學金,這份感激之情,至今仍存留在我心中。 我們班上的方靜靜和張文連,曾報名參加中國小姐的競選,她們二位都從一百八十餘位初選中,入圍至十五名內,那年林靜宜獲得第一名的頭銜,代表中華民國前往美國長堤參加世界小姐選舉。 那個年代,許多鄉下孩子還在打赤腳或穿球鞋上學的時候,白襪黑皮鞋已是我們校服的一部份,高中畢業生穿上潔白旗袍和白高跟鞋舉行畢業典禮的,全省好像也只有我校金陵,也許這就是那時外界稱我們為貴族學校的原因吧。 幾十年過去了,除劉秉松老師目前情況不詳外,文中提及的幾位師長均已先後作古,而我們也成為耄耋老人,然而回顧往昔,過去的點點滴滴,依然歷歷在目。
原文刊登於7月5日和7月6日的北美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