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01 18:12:17瀏覽1293|回應1|推薦5 | |
夢想相對於理想。 小時候,與未來有關聯性的名詞叫作「夢想」而甚少是「理想」。長大後發現,原來「理想」比「夢想」變成動詞的可能性大多了。於是,我們開始汲汲營營於理想的實現,而不再構築夢想的樂園,其實二者是可以並進的。 猶如評論成熟與幼稚一般。談論理想的人,像個成熟上進的有為青年,逢人便是志向、抱負、遠景及目標,如此的一番高談闊論,也確實在某些時候獲得如雷的掌聲。然而,談論夢想的人,就如涉世未深、不知江湖險惡的無知孩童,縱使引述 尼采「人因夢想而偉大」的名言來加持,大多數的人面臨經濟壓力、社會觀感等等…諸如此類的現實問題接踵而來時;有關「夢想」的種種言論及作為,都是屬於不知人間疾苦的童言童語及逃避現實的行為。 我們都曾經懷抱許多夢想。 記得自己就曾在國小的作文簿裡寫下「希望長大以後可以成為總統、總司令、科學家、醫生、太空人、甚至超人等等字句」,當時談論著夢想就如同進到兒童樂園一般;旋轉木馬、咖啡杯、摩天輪每一種都想嚐試,令人雀躍不已。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卻不得不在「理想」與「夢想」中間做個切割,好像唯有如此才能作為邁入現實世界的第一步。 不可否認的,絕大多數的人看著你的眼光是「薪水的多少與前途劃上等號,職位的稱謂代表著成就,然而工作的性質則決定你在社會上哪個階層」。 以前看著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忙的焦頭爛額,就為了幫小孩繳學費、瓦斯費、水電費等等一堆永遠繳不完的費用。猶記小時候,他總會告訴我們幾個孩子「讓你們讀書,以後可以坐在有冷氣的辦公室」。
相信自已,建構夢想第一步~踏實。 引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夢,他說:「我希望我的員工及公司每個部門都有不被取代的地位。產品、品質、服務在客戶心中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現在大學錄取率年年突破新高,大學生的素質與水準在許多企業主的心中,評等不斷降低。一位某知名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畢業的應徵者,在面對人資主管面試時被提問到,何謂「國際?」何謂「企業管理?」二個問題時,他的答案道出他對「國際」的認知與「企業管理」只不過是一知半解,更不用遑論對全球化及跨國企業有何看法。 學歷不再是當今公司、企業求才的標竿,當今企業求才重點置於於:「透過審視你的求學過程以及工作中學習衍生而出的態度以及創意。」來決定。對於一個在學習過程苟且、虛而不實的大學生,大多數企業寧願選擇一個相對工資較低的高職生。 所以,建構夢想的第一步~踏實。培養自已專業的內在與隨時充實自已,利用優於他人的工作表現來彰顯你不可被取代的地位。此時,你便可以踏上逐夢的旅程。 關於逐夢? 不斷充實自已、不畏面對挑戰、對工作負責以及等待機會。 週遭幾位比我早些踏入社會的朋友都曾提點我「夢想是會萎縮的,每個時代的夢想不同」。確實,夢想很難用一定的標準去衡量,也許父親圓的夢便是擁有一個家、家庭裡所有成員皆衣食無虞,構築一個幸福的家也絕非易事。2萬8仟元的薪資在現在,也可能是許多人還未能達到的夢想。 既然理想較有「標的」作為執行的目標,不妨把理想作為逐夢的第一步。夢想面對現實必須有所修正;前面說到「夢想是會萎縮的」,但大可不必悲觀的去看待。每個人都可以有夢想,夢想是多樣且無限寬廣的;有時萎縮成較可能實現的理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理想較有「標的」作為執行的目標;所謂的標的類如:財富的累積、職位的高升等等。不能說理想與夢想無關,夢想也不一定比理想偉大。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解讀。 「實現了理想者往往較有機會成就夢想,理想可以透過不斷努力與學習來達成,圓夢則只須多等待一個機會的到來」。 關於夢想。 關於夢想,有許多比喻。有時實現了,卻像結構較不完整的泡泡,容易因為吹的太大,飛的太高、太遠而破滅;有時我們會帶著夢想,乘坐著一雙厚實的翅膀,偶而遇上一陣逆流攪亂了你的航向,在撥雲見日後便是一片海闊天空。 往往我們因為害怕破滅帶來失望的打擊,便不敢吹那個夢想的泡泡;有時,我們害怕風的逆流會摧毀那雙搭載著夢想的翅膀,而不敢起飛。如前面談到的「超人」這個夢想一般,有許多夢想也可以永遠只是夢想,不必一定要實現。 但是我想,以「理想」為出發的目標,大多數的人仍願意在心裡開墾出一片荒地,撒下夢想的種子,期待它成苗茁壯。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