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8 23:27:53瀏覽371|回應0|推薦8 | |
理性與冷靜是成熟的智慧 很多事情在發生或聽聞的當下 憤怒是必然的、反駁是必然的、情緒等等都是必然的產物 只是理性與冷靜是一種控制的修養而不是一種壓抑或逃避 難得,有些人一輩子也遇不到某些情況需要冷靜的面對 難得,有些人一輩子也遇不到一個機會需要理性的思考 這些事情是一種難得的考驗 雖然也不是挺重要、通過測試也不是挺偉大 總是明天還是會來、地球還是會轉 慢慢長大了,縱使年歲與成熟的智慧未必成正比,倒也未必成反比的彼長我消 少年十五、二十時,話說得急、決定下得也快 慢慢的會明白,說話也總得從腦子裡轉一遍才能出口 會說出口不再是一時興起 決定總要千萬反覆的思考過後才能出手 會下決定也不再是突然的轉念 是好是壞不得而知,至少心裡算是有個底 主觀意識、情緒衝動--人皆有之,我亦如此 我考慮的一層一面都很主觀,也該主觀,畢竟只有自已知道情況是該如何著手下去思考 我決定的一舉一動更是主觀,也該主觀,畢竟有些問題牽扯到的不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誰夠客觀? 很多事情要聽懂容易,要感同身受卻困難,所以我常掛在嘴邊的客觀也漸漸的收斂起來,再也不以客觀自居。 畢竟很多事情是從我們眼裡看出去的、是從我們耳朵聽進來的。 所以說,我們聽懂了、看懂了,卻也永遠沒有對方感受之深刻。 說再也顯得不重要了,說只不過是陳述的過程。 我父親常罵我說(說話只是在表達事情的,發洩情緒的出處,口若懸河並不代表就能把事情作好) 從小罵到大我也才慢慢懂得這個道理。 行醫者,望、聞、聽、切,為什麼望字不準,望是最主觀的看法。 總要聽對方說說話,才能正確的下處方,不是? 如我一位朋友說的,關心~淡淡的就好,默默的就行。 太關心反而會迷失了自已的雙眼和心智。然而,關心別人之前先把自已關心好。 當你開始在干涉一個人的時候時,那種關心能免者免。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