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支持者如果你聰明就要看清政客的嘴臉 。
2012/10/06 21:34:31瀏覽474|回應0|推薦1
「血在沸騰」…謝長廷看到鄉親幾度拭淚
作者: 特派記者林河名╱廈門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0月5日 上午2:47

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到東山島(縣)祭祖,在謝氏宗祠祭祖表示,希望有一天,大陸也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民主政治」。

村裡許多牆上都貼著「熱烈歡迎謝長廷宗長伉儷回鄉認親祭祖」的紅紙,謝長廷說,看到這麼多鄉親,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血液在沸騰」。祭祖過程中,他還幾度拭淚。

對於掉淚,他事後解釋,除了對宗親的熱情表示感動,也覺得感恩,因為「如果祖先當年沒有那麼辛苦去台灣,就沒有我」。他還在宗祠當場揮毫,留下「追遠厚德」的題字。

村裡的人被問到認不認識謝長廷,有人說電視上看過,但也有人印象不深。

謝長廷喝了宗親用紅色杯子裝好的茶水,代表「飲水思源」,隨後進入宗祠,遵循古禮完成祭祖儀式。宗親送他「貝雕寶瓶」,謝長廷除了回贈南投特等茶葉,還準備了許多本他的新書「未來:不一樣的台灣」,讓宗親好好了解他兩岸主張。

另外,謝長廷參觀東山島「寡婦村」展覽館。對於國共內戰留下來的寡婦村,他呼籲勿讓歷史悲劇重演,「兩岸應和平、不能有戰爭」。民進黨與共產黨過去沒有內戰過、也沒有恩怨,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希望不要製造新的恩怨,也不要有誤解。

 
 
 
 

思帆註:

「兩岸應和平、不能有戰爭」。民進黨與共產黨過去沒有內戰過、也沒有恩怨,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希望不要製造新的恩怨,也不要有誤解。

登陸祭祖 謝長廷哭了!

    以上是主張台獨的扁政府前行政院長所說的一段媚共的談話,以上是竭力挑起省籍情節,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跟中國,一邊一國,高舉台獨並去中化的扁團隊中的謝長廷竟然到對岸去祭祖,承認沒有祖先到台灣,就沒有謝長廷。

    這就是翻臉如翻書的政客嘴臉,難道政客都犯了嚴重的失憶症嗎?

    當初在內閣任閣揆時期,上杜下謝又連莊時,是如何極盡所能的去中化?是如何的批評國民黨的不反共?請教杜部長,你對你的頂頭上司的前院長今日之言行,有何見解?

    民進黨的支持者與跟著台獨政客搖旗吶喊的群眾們,看了謝長廷這一幕政治鬧劇有什麼滋味?

    這些台獨支持者,跟著民進黨慷慨解囊,跟著綠十字旗犧牲大半輩子的青春,義無反顧的奉獻,目的只有一個,創建一個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

    如今領頭者卻火辣辣的做180度的轉變,向中共靠攏,而說「高雄市與廈門市同屬一中」,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恩怨,二岸要和平相處,這番話若是出自馬英久口中,必被批成賣台傾中,如今由民進黨高層頭頭親口說出,你們是否情何以堪?

 

思帆回覆綠營好友親子博物館館長的留言:

積舟兄您好:

    謝謝您的提醒與指教,為文當時,的確有些情緒化,將立即遵照您的意思更改主題.

    如果每個公民都能像您我這般理性論政,雖然意見不同,都能心懷善意,尊重不同意見,包容不同立場,今天台灣會搞成如此二極化的偽民主嗎?

    我在國會不到半年時間,接觸過不少媒体曝光最多的立委,其實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殊途同歸,都是要使台灣這個小島,勿為外人打壓,幸福的生活下去,在私下彼此均以同事.委員相稱,可是一到國會論壇,便嚴守黨團立場,互不相讓,這是為何呢?說穿了,就是要做秀給支持自己的選民看,否則失去選民的 支持選票,失去立委的席位,一切政治理想將無實踐空間.所以蘇格拉底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我之說無知便是指選民沒有民主政治學的認知,無法深入瞭解政客的用心與苦衷,反而讓有政治理想的人,隨著選民的好惡而搖旗吶喊,選民只從螢光幕上看到立委們的肢體衝突,而未目睹會後二黨立委握手言歡的場面.

    我們不可因人廢言,謝長廷登陸的開展之旅,是在為民進黨開疆闢土,為歷史留下痕跡,做中國歷史上應該做的事,眼界相當寬廣,寄望謝長廷能突破二岸纏繞糾結的死結,有尊嚴的與中共一笑泯千仇,而不是像台灣國民黨,一味巴結台灣人,學民進黨的愛台灣口號,而對中共卻懷著主僕的朝貢心態,將失去台灣的尊嚴.

    一國二市,謝長廷早在十年前便敢大膽的越過民進黨的藩籬喊出來了.如今更在廈門的鄉親面前表示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的親切,並當場掉下感動的淚水,這便是人性的流露,政客最可怕的就是泯滅人性.

    如果政客為了一己之私利,竟然可以在街頭運動中,煽動群眾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或維安的憲警丟石塊,以削尖的棍棒去攻擊同是同胞手足的憲警,便是泯滅人性,這是政客最殘暴的行為.

    民主政治最珍貴的便是尊重不同意見的人的發言權,且以包容心對待反對自己的人.

    我不會為自己的觀點預設立場,只要是做對的事,便讚揚他,肯定他,做不對的事,便批判他,唾棄他.

    今天謝長廷是在做對的事,便該支持他,絕不可為反對而反對,這不是民主社會該有的現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johntu&aid=692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