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腸的吶喊
2011/02/11 08:16:31瀏覽111|回應0|推薦1

大腸的吶喊






勿小看之 請多查閱 張牧師祝你新年如意





口述:王正一教授



























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 


整理:游繡華 


在臨床與研究上,我與「大腸」為伍的日子已經超過四十年,以後還要繼續糾纏下去,也許五十年、六十年。透過大腸內視鏡與相關的檢查,我對於大腸這個器官及它的功能運作也稍有瞭解,敬重而又非常愛護它,我們已成莫逆之交了。 


大腸的長度大約一公尺,當我在做大腸鏡時,知道大腸真的是可長可短,非常有彈性,如果做人能像腸子一樣能屈能伸,那真是了不起。 大腸裡邊的內容物東西,大家都熟悉,非常不討人喜歡但是,能夠維持大腸暢通無阻卻是很重要的每個人幾乎一天、二天就要去上洗手間做這個必須的動作如果你沒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會很麻煩的。 飲食之後,大腸就會快速反應,排空內容物以便容納新的廢棄的食後垃圾。 


最近幾年,大腸癌發生率突飛猛進,五、六年來已快速竄升到發生率第二名,僅次肝癌每年發生案例多達一萬人,非常恐怖。 我覺得有責任替大腸說說話,讓每一個人,學會尊重自己體內這個了不起的器官,善待它它也會因此給予人體最好的回饋,也就能避免大腸疾病的發生了。 所以,以下我將以大腸為第一人稱,帶著大家進入大腸的世界,也聽聽它的心聲。 


 


少油少肉多運動 避免息肉轉癌化 


「你們要多運動,我才會有力量蠕動。」











大腸對身體的主人提出第一項重要建議:一定要多運動。


「每天日行萬步」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每天以一分鐘一百步的速度,走一百分鐘。成為生活習慣。我有一大串的「小兄弟」小腸,小腸有五、六公尺長,年輕有活力。而我的直徑寬約三至五公分,小腸比較細,直徑寬約一公分。


我的小兄弟每天每天很認真地工作,會壓、磨、揉、搓、切,什麼功夫都會。食物從胃送下來以後,小腸就開始把它們由大變小,由小變細、弄碎,吸取其中的營養,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肪、無機鹽、維他命等等,還有一些微量金屬。


我的小兄弟們有很多「衛星工廠」,就像便利商店有中央廚房、連鎖店,各有不同設備或功能,有的負責存放,有的負責代謝。當然它存放以後,什麼部位需要什麼營養、或什麼物質,全由它分配。而我,大腸,只要身體吃進東西,立刻藉著胃反射,帶動我蠕動,我是很勤快的。所以主人很快有感覺要上廁所。


這是帶動反射,我要負責「清空存貨」,運好準備儲存新的「貨物」,負責存放小腸處理後的廢棄物,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吸收水分。
如果我沒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一個人一天要拉出四、五千西西的水,每天就要補充很多水分才夠。


我有又厚又韌的腸壁,但是我也需要營養最害怕的是肉類脂肪,特別是「含高油脂的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到了小腸以後,哦!油頭粉面小兄弟被迷住,動作變得慢吞吞地,吃得飽飽地完全不想動像人剛吃飽不想做事一樣,也像人喝酒後東倒西歪,五、六公尺長的小兄弟都不動了,連帶著,我想動也動不了。


腸子不動是非常麻煩的事喔,因為我們兄弟雖然都不動,我吸收水份的功能還是很好,不會中斷,不會停止我大腸裡的排泄物就變得越來越硬,液狀的貨物結果變成像石塊般硬,搬運好費力,我也可能無力搬動它了,這一來就會變成「便秘」了。


身長一公尺的我,身上也會有一個一個小倉庫,叫作「憩室」。有的憩室是先天的,有的是因為我壓力太大、緊張,為了消除緊張,腸壁就向外膨出造成憩室。


還有,如果存在我這兒的廢物變得很硬的時候,比較硬的廢物也會變大,相對於小兄弟小腸年輕力壯,沉穩如中老年人的我,可沒有力氣把這些大石頭給搬出去這些沒有搬走的石塊,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可能戳傷我腸壁的皮,而且小兄弟分解完食物糜,送下來的廢物,可能存有很多毒素、很多細菌,時間一久,我的皮就壞掉失去我美麗的外表,也失去功能,好像雞皮疙瘩,一塊一塊的,這是所謂的「息肉」這些疙瘩一個一個跑出來以後,有的時候會長大,會變成壞的癌細胞,所以我最不喜歡主人吃太油的東西。


多纖維多喝水,蔬菜水果最健康我喜歡的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水分、纖維,當然也喜歡主人多喝水


因為纖維跟水在一起,就會膨脹起來,當膨脹的體積夠大了,我就知道我要動作了我要把廢物排空,然後我也會覺得很舒服。所以,主人要了解,我這中老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像大石頭般的糞便,我是排不動的,請無論如何要多喝水。


如果身體太少攝取纖維質、水分,我這兒的糞便太多太大,我搬不動、排不動之後,就形成醫生們說的「機械性腸阻塞」〈Mechanical ileus腸子前端可能會腫大起來,壓力也越來越大,我也會受不了,最後我會爆炸、腸子穿孔,對身體是很危險的。只要醫師警覺,就會立刻切掉我潰爛的部分,唉,那我真是無辜受罪啊。可是只要平時多吃蔬菜水果,我就會很健康。


我的營養是來自血管,我的腸壁周圍都有很豐富的血管如果血管不暢通,我的外表就會受到傷害,就會出血這就是所謂「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粘膜表面是很嬌嫩、脆弱,最容易因缺氧,缺血出血。


二十多年來,臺灣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改變,西化的速食連鎖進駐,人們都愛吃油炸的食物。而且平時都很忙碌,就少運動,可能也沒有多喝水的習慣,所以這幾年來,聽到我們大腸罹患癌症的例子是越來越多。大腸癌的死亡率增加十倍,發生率增加到十多倍二○○五年的數字顯示,大腸癌的發生率達到九千六百例,這已是接續在第一名肝癌之後,排名第二了,與九千九百例的肝癌相差不多了。


而就在 2007 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已經突破一萬例。肝癌是第一個突破一萬例的癌症,大腸癌是第二個,而且案例還在持續增加中,這是非常恐怖的。「我不希望健康的我長癌細胞,因為長了癌細胞我就痛苦了,我被害、要被開刀,我要變短了,這些都是我不樂見的。」


切勿亂服藥 











我有的時候也會發炎,有種種原因可能引起發炎,特別是主人喜歡吃抗生素時,抗生素可能會讓我「拉肚子」,引起我「結腸發炎」,甚至害我的表皮爛掉、鼓脹起來,形成偽膜,這是很嚴重的。所以我也呼籲人類,非必要時不要隨便吃抗生素。


長期吃抗生素,就要小心有特別的細菌會跑出來,這些細菌就是偽膜性結腸炎發生的重要原因。已知大約百分之二至三的人身上有這些細菌,現在越來越多,尤其在長期療養院的住客可能多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醫院住院的病人也多到百分之三十,這是所謂的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這也是未來院內感染管制非常重要的課題。


「吃了壞東西,我受不了,就要很快排出去。」所以,主人腹瀉是因為食物中有毒素,需要儘快把毒素排掉;所以不必立刻吃「止瀉藥」來解決問題。例如偽膜性結腸炎,就是標準的梭菌引起的發炎,你給我吃抗痙攣、


抗蠕動的藥,結果呢?就發生一個問題,這些壞東西跟我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反而不好,所以有這種屬於刺激性的毒素、細菌存在時,最好是不要給我吃止瀉藥,毒素反而排不出去。


還有,或許主人會覺得奇怪,如果我發現裡邊有血,我也會想辦法很快地排出。雖然血本身是很寶貴的東西,可是我很愛護我的環境,我很環保,我不要這裡血流成河,我不要,也不喜歡。


胰臟發炎腸不動 


還有一項我大腸最害怕的刺激──來自胰臟。


胰臟發炎的時候,會分泌胰臟酵素,胰臟酵素會消化我、我會被溶解掉,我會被吃掉;如果我亂動,這酵素就會亂跑亂竄,影響就會很大,所以我
懂得犧牲小我不影響大局,我要發揮防火牆的功能,把它隔開。


可是如果遇到「腹膜炎」這樣的大災難,我也沒辦法,我也分不清楚那裡是真正的病變,這時候我只能消極地罷工處理,整個腸子不蠕動,這是所謂的「麻痺性阻塞」,唯有這樣能保護大腸也保護整體。我不是不愛動,我絕對是盡責的。平時,我是很規律地在動,一分鐘動二次、三次。我一動就是整條按照次序地動,但是遇到外面情況不好的時候,我就不敢動。


少用牙籤免危機  











很多人習慣用牙籤,但是小腸和大腸我們兩兄弟都很害怕牙籤。牙籤一不小心咬斷了,喀擦,結果牙籤掉到食道,沒問題;掉到胃,沒問題;掉到小腸呢?「那我的小兄弟會被這些尖尖的牙籤傷害,甚至被牙籤刺破。」所以我們最不歡迎主人用牙籤。


還有一些很硬的藥物也可能傷害到我。


特別是止痛消炎藥〈NSAID〉,品質差的消炎藥「崩解率」很差,意思是說不容易溶解也不容易吸收,從食道滾啊滾到大腸來,在滾的過程,藥的外表有一部分已經破掉,帶著很強的腐蝕性,NSAID 的成分都是鹽酸,我的內皮被灼傷、潰爛。NSAID 引起的腸壁的問題,是最近十年非常嚴重的事實,會引起出血,醫生用內視鏡檢查可以看的到藥就留在那位置上。


大腸歡迎益生菌〈probiotics〉,但是益生菌一吃就是幾億個、幾十億個,甚至一百億個,數量太大,裡面是不是有藏著一些「壞菌」?很令我憂心:「一次吃進這麼多的菌,如果藏著『壞人』,那就很麻煩,會不會傷害到我?」


所以,我還是希望:有正常的飲食,有適量的纖維,有正常的活動,有足夠的水分,而且不吃油,不吃肉,四個有,兩個不,是保護我最好的方法。


 


王醫師的大腸經 


各位讀者,聽完大腸的吶喊之後,回復到我腸胃科醫師的身分。


我要呼籲大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肉類,要多運動、多喝水、多吃素,絕對可以「腸」保健康。










 


 




 15種含有植物生化素(簡稱植化素)的救命食材(吳永志醫師) 




 






























15種含植物生化素的救命食材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吳永志醫師


 



 















調味料類 


 


蒜頭 


每公斤體重一天吃0.125克,遠離大腸直腸癌


大蒜(Garlic)俗稱蒜頭,為蔥科植物。大蒜與蔥、薑、韭、薤合稱五辛,是烹調料理時不可或缺的香辛佐料,也是全世界公認最接近藥品的健康蔬菜。根據美國北加里福尼亞大學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證實,常吃蒜頭確實可以遠離直腸癌。


那麼一天應該吃多少蒜頭,才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根據台灣三軍總醫院所發表的研究結果,算出按照每公斤體重一天吃0.125克蒜頭的比例,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以體重八十公斤的人來說,一天需吃3~4瓣蒜頭(10)


不過,蒜頭若食用過量也會造成貧血、抑制精子生成、損害肝臟功能、體重減輕及生長萎縮等狀況,所以計算最恰當的食用量相當重要。這個超級大明星還含有類胡蘿蔔素成分,能預防癌細胞的生成。美國愛荷華女性研究中心便發現,經常吃大蒜的人得到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少了30%


還有蒜頭的硫化醣胺(Glutathione),能夠刺激巨噬細胞、輔助性T細胞、調節性T細胞和細胞間素(Interleukine)的活動,從而降低罹患腸、胃、乳房、攝護腺癌的危機。蒜頭的稀血功效(註解1),也不亞於阿斯匹靈、可邁丁(Coumadin),且不會帶來藥物的副作用。蒜頭所含多種植物生化素像是硫丙烯(Allyl
sulfide)
、二烯丙基硫化物(Diallylsulfide,DAS),還可以抑制致癌毒素HCAPAH的形成,這些致癌毒素多存在於炒蛋、高溫燒烤的肉類中,但若與蒜蓉、蒜片一同食用,可有效降低致癌機率。


許多的研究資料也顯示,大蒜中特殊的蒜素(Allicin)成分,不僅有殺菌、保健效果,還能降低膽固醇的合成,也能降低血小板的黏度,防止血小板貼到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是保護心臟的好食物。


最後別忘了大蒜中含有很高的硫磺和多種活性成分,古代民間即有將蒜汁塗抹在傷口消毒的治療方法,從古以來就懂得用大蒜對抗黴菌、細菌、驅趕寄生蟲。


 


食用小祕訣 


對大蒜辛辣味始終不能接受的人,可先把蒜頭拍碎,在烹調蔬菜或肉類時再加入,這樣便能減輕濃濃的蒜頭味。但長時間加熱也會分解蒜素的藥效成分,所以烹煮時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分鐘,這樣既能享受蒜頭的好處,又能避免辛辣的氣昧。


如果真的害怕蒜昧殘存口中,吃完大蒜後,不妨試試嚼根香菜或巴西利,就能將濃濃的蒜頭味去除。






註解 


1. 稀血功效:指的是清除血毒,保持血液的清潔與暢通。所謂的血液污染指的就是血毒,醫孿上把血液中積存了過多有毒垃圾如高膽固醇、菸毒、高脂肪、藥物殘留等,統稱為血毒。


 


 


薑母與薑 


每日吃一小杯薑蓉,健康防癌。


薑母(Turmeric)含有一種很強的植物生化素叫薑黃素(Curcumin),能抑制環氧酶2(COX2)。環氧酶2會帶來關節炎、細胞發炎以及癌症。薑母還可以讓出軌細胞(註解1)自我滅亡(Apoptosis)、防止血管增生,抑制癌細胞藉由血管增生而擴散。另外,薑母也有抑制血小板積聚,防止中風的危險。


至於為什麼特別強調是薑母,乃是因為醫學的研究報告都是以薑母為對象。當然。一般的薑也應有同樣的效果,只是薑的薑黃素比不上薑母那樣多而已。


而薑屬於薑科植物,根莖部分,除了是日常做菜用的辛香佐料外,薑還可以入藥,薑的主要成分有生薑醇和薑烯酚(止吐的重要成分)、薑辣素(辣味成分來源)、揮發油類(薑的香氣來源)、以及黃樟素、澱粉等。


薑所具備的辛辣成分薑油醇(Gingerol),也是一種植物生化素成分,它能適度刺激身體,促進血液循環,讓腸胃和內臟器官活絡,進而達到出汗增加食慾的目的。許多研究顯示,薑油醇還具有降低血壓,舒緩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薑還能舒緩許多症狀,從暈車、暈船暈機、消化不良偏頭痛,都能發揮療效。古代羅馬人行軍,身旁甚至都會帶一塊薑,作為保健之用。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養成每日服用一小杯薑蓉(即把薑洗淨後,連皮一起磨成碎末)的習慣,不管是將它加入蔬果汁、湯或飯之中,不僅能防止身體發炎、消除胃氣降低膽固醇,還能幫助血液循環,進而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食用小祕訣 


可別認為日本壽司店裡的醋漬生薑片,只是盤子上的裝飾,它們可是具有殺菌與幫助消化的雙重效果。。


只要把薑削皮後切成薄片,再用熱水稍稍燙過,趁熱時泡在有機蘋果醋、少許甘草粉和海鹽所混合成的甘醋汁裡,就成了醋漬生薑片,非常開胃爽口。此外泡過生薑的甘醋汁還可以拿來加開水飲用,因為醋能恢復精力、消除疲勞,增進食慾,也可以防止高血壓,延緩皮膚老化。






註解 


1. 出軌細胞:指的便是不依照正常細胞的新陳化謝規則,只是不斷的增多,也可以說是癌細胞的前身。




























 


 


水果類 


 


杏桃 


最佳的天然防癌水果。


杏桃(Apricot)屬於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實,隨著杏桃防癌、抗癌作用的被發現,也使得其身價一翻百倍。


杏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在水果中僅次於芒果,位居第二。維生素A有修復上皮細胞和防癌作用。另外,杏桃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B17,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天然抗癌新藥之一。


杏桃中含有的扁桃甘也有抗癌活性,南北朝《齊民要術》中就有「杏酥粥」食療記載。清代《養身隨筆》中也有「杏仁去皮尖,水研濾汁,煮粥,微加冰搪」的記錄,能治腸癌瀉血,無論是日常保健或腫瘤患者,如果能多吃新鮮杏桃、杏仁、曬乾的杏桃(註解1)及杏仁粥等,對健康大有幫助。


美國研究學者也發現杏仁(中國南北杏)或杏桃的種子,含有植物生化素叫阿米達靈(Amygdalin)或維生素B17,證實能防冶癌症。其他像是蘋果、櫻梂、桃子及李子的種子,也都含有同樣可抗癌、防癌的植物生化素B17。此外,小米、蕎麥、扁豆和埃及豆,也都有少量維生素B17的成分。


此外,杏仁(BitterApricotSeed)所含維生素E,是堅果類食物中的翹楚。杏仁其實就是指杏桃的核仁,是屬於核果類的家族之一。中國人將杏仁當成藥材來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著:「杏仁性味辛苦甘溫、有小毒。入肺與大腸經。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


一般來說,杏仁可依產地不同,分為南杏和北杏。南杏仁味甘,又稱甜杏仁,在中醫上的用途不大。北杏仁味苦,又稱苦杏仁,中醫所說的杏仁多是指此,具有許多療效。


而從營養素的觀點來看杏仁,它含有維生素E、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鈣、鎂、鋅、鉀等。最重要的成分便是維生素E,其主要功效便是抗氧化、抗癌及抗老化。而杏仁所含的維生素E,是其他堅果類的十倍以上,只要50克的杏仁(大約35)就可提供人體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E。


當然,除了含有特豐富的維生素E之外,杏仁所含的脂肪幾乎都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不但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反而能去除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而杏仁中豐富的鈣與鎂,則能建造好骨骼。此外,杏仁不只香甜,還是個開心果,因為它豐富的維生素B2與菸鹼酸,能適時地舒緩我們緊繃的情緒。


 


食用小祕訣 


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能與脂肪共存,但杏仁一旦不新鮮,脂肪就容易氧化,無法發揮維生素E原本的功效。所以,好好保存杏仁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帶殼杏仁較能減緩氧化速度,但市面上所販賣的多是無殼杏仁,建議將其放入密封瓶罐內,來減緩氧化速度,以保持新鮮。






註解 


1. 新鮮的杏桃固然富含銅、鐵、鉀、纖維素和β胡蘿蔔素,但曬乾以後,營養價值卻更高。不過,營養成分更多的是在杏仁裡,這是長壽的真正祕密所在。杏仁是維生素B17,也就是苦杏仁植物生化素的最好來源,這種物質具有很強的抗癌能力。


 


 


番茄 


所含茄紅素,是最出名的抗氧化成分。


番茄(Tomato)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自明朝,屬於茄科的它們,由於來自西方,因此被叫作「番茄」,而其樣子又酷似柿子,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西紅柿」。


番茄最出名的抗氧化成分就是茄紅素,它能保護細胞不受到傷害,也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具有防癌與抗癌的功效。哈佛大學在1995年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一星期吃十份以上番茄製品的男性,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能降低百分之三十五。以色列的研究也發現,茄紅素能抑制乳癌、肺癌及子宮內癌細胞的成長。


新鮮番茄含有高達三百八十多種的植物生化素,像是番茄中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註解1)可以開啟第二期排毒酶素,防止細胞被破壞。類胡蘿蔔素中的茄紅素(Lycopene),可以提升免疫系統天然殺手細胞(NaturalKillerCell)的執行能力,防止心臟病和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肺癌、膀胱癌的罹患機率。


番茄中的β胡蘿蔔素和γ胡蘿蔔素,還能提升免疫力,防止視力退化與視網膜氧化。維生素C和E,則可以防止自由基破壞細胞,預防心臟病,並幫助減緩老化。


 


食用小祕訣 


新鮮的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但稍微烹煮一下,效果會更好。烹煮時記得加一點脂肪(橄欖油或椰子油最好),就能讓更多的番茄紅素釋放出來,也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註解 


1. 谷胱甘肽:為一種抗氧化物質,存在於身體的細胞中,藉由自身氧化以中和自由基對脂肪酸或遺傳物質的傷害。此物質不但在美容方面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紅血球的抗氧化也占有一席之地。


 


 


蔬菜類 


 


胡蘿蔔(紅蘿蔔) 


含有高達四百九十多種的植物生化素。


胡蘿蔔Carrot)原產地在歐洲溫帶地區、北非及西亞。與原生於中國大陸的白蘿蔔並沒有任何的親戚關係,其名稱大概是元代從西域傳進中國時,大家對這種紅色植物都很陌生,又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但仔細看起來很像白蘿蔔,又從「胡地」傳進來,因此就稱為「胡蘿蔔」。


有人稱胡蘿蔔是「窮人的人參」,因為它含有高達四百九十多種的植物生化素。尤其是β胡蘿蔔素,可以支持免疫系統功能,幫助健康細胞成長,打擊自由基的破壞細胞膜,防止DNA異變,減少罹患癌症機率,同時防止脂肪氧化,降低壞膽固醇。


另外,胡蘿蔔中的硫化醣胺(Glutathione,又叫谷胱甘肽)可以將氧化的、使用過的抗氧維生素E回復,使抗氧維生素E能繼續消滅自由基,防止細胞被自由基破壞。硫化醣胺還可以開啟第二期排毒酶素,加速細胞內在排毒與防癌,並能降低肝臟指數,使肝臟恢復正常功能。


胡蘿蔔還含有鈣、鉀、維生素B和C。鈣可以幫助血管收縮,鉀可以幫助心跳率,維生素B可以幫助新陳代謝,抗氧維生素C則可以防止自由基破壞細胞,並能強化血管。還有,胡蘿蔔所含有的維生素A,對治夜盲症、去痰、咳嗽及高血壓都很有效。此外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指出,吃胡蘿蔔對於腸胃五臟都很好,經常食用可說是有益無損。


 


食用小秘訣 


雖然β胡蘿蔔素會在體內分解轉變為維生素A,如果每天能在陽光下曬20分鐘,就能顯現出它的效果。


 


 


甜菜根 


生機飲食界的超級明星。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ching&aid=487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