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吃魚安全嗎?
2006/02/21 17:58:29瀏覽494|回應0|推薦3

吃魚安全嗎?

水廣者魚大     王道還    2006/2/9

 20051220日(星期二),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公佈國人頭髮汞含量的研究報告,消息披露後,引起國人對於吃魚的疑慮。


 原來這是我國首次居民頭髮含汞量的大規模調查結果。以平均值而言,台灣居民與日本人相差不大。可是媒體報導的重點卻放在國人頭髮中含汞量比美國人高出許多上,然後將這個差異歸咎於國人吃的魚比較多。特別是深海大型魚。由於汞(一名水銀)中毒是大眾熟悉的健康風險,這樣的報導當然會引起恐慌。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公佈這個研究的發現時,顯然沒有考慮到溝通的問題。例如環保署並沒有說明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結果公佈後,也沒有提供解讀的資訊。新聞報導並沒有適當地強調我國人民的頭髮含汞量與日本人沒有顯著差異。

 我們應關心的,不是台灣、日本居民的頭髮含汞量比美國人高出許多的「事實」,而是這個「事實」的意義。台灣、日本居民的頭髮含汞量比美國人高出許多,有什麼後果嗎?環保署並沒有提供相關資訊。主持簡報的專家只是指出:國人與日本人都愛吃魚,有些魚體內甲基汞含量很高,因此我國與日本人民頭髮含汞量比較高。報紙報導的焦點是「少吃含汞量較高的魚」。

 事實上,日本與美國之間沒有任何流行病學數據與頭髮汞含量的差異有關。要是有,呼籲大家吃魚要當心才有意義。

 針對這個議題,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與環保局(EPA)在二○○四年發佈的聯合建議,值得我們借鑑。美國那兩個單位向消費者提出警訊的文件,是有關魚類與水生有殼類(如蝦)含汞量的消息,他們的網站裡還提供了相關訊息。

 首先,他們指出,甲基汞對於胎兒與幼兒正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特別有害,因此他們警告的對象是預備懷孕的婦女、正在懷孕的婦女、以及幼兒。

 然後,他們一再強調魚類與水生有殼類是健康、均衡飲食的重要成份,其中含有高品質蛋白質與其他重要營養素,飽和脂肪酸很低、而有益健康的奧美加(Ω-3)脂肪酸很高。因此婦女與幼兒的飲食應包括魚類與水生有殼類。

 接著他們提出三個建議,照著做,既可維持健康、均衡的飲食,又能降低攝取大量甲基汞的風險:

 第一、四種常見的大魚少吃:鯊魚、劍旗魚、土托、馬頭;

 第二、每星期吃兩次含汞量低的海產,例如蝦、罐裝輕鮪魚(如柴魚)、鮭魚、鱈魚、鯰魚,合計一星期吃三四○公克;

 第三、鮪魚有許多物種,有的體型小,有的體型大,體型小的如柴魚,含汞量比較低,體型大的如長鰭鮪,含汞量高。罐裝鮪魚中,標明輕鮪魚(light tuna)的,含汞量低,標明白鮪魚(white tuna)的,含汞量高。但是,即使是含汞量高的白鮪魚,每星期吃一七○公克也無礙健康。

 這份由政府機構發佈的文件一再強調的是:魚與水生有殼類是健康、均衡飲食的重要組成份子。

 我國環保署的表現,反映了國內科學界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有很好的科學家,可是有通識的科學家並不多見,對科學有批判能力的科學家更少。台大劉廣定教授、清大曾孝明教授最近以具體數據一再指出:台灣科學家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論數量,過去十年的確增加了,可是影響力卻有不升反降的趨勢。這表示國內科學工作者選擇研究題材的識見不足。

 以台灣、日本居民的頭髮含汞量比美國人高出許多這個事實來說,其實沒什麼與健康有關的意義。只要看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七八歲;女性八五歲;平均八一歲)高於美國人(男性七五歲;女性八一歲;平均七八歲),就知道吃多了魚使頭髮含汞量升高,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了這種識見,就不至於提供了一堆數據後,反而說不出什麼道理了。

 這些年來,環保、消費者自助團體使大眾對於造成食物污染的風險因子,以及可能遭環境污染的食物十分敏感,功不可沒。但是我們的日常食物中充斥著各種化學物質,有的是自生的,有的是人工物;任取一種大量餵食老鼠,有的可能會引起致命疾病,有的則可能有保健功能。這是常識。至於我們攝取食物後,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如何相互作用,科學家幾乎不可能知道。

 既然大量文獻早已證實多吃魚有益健康,多吃魚同時會導致頭髮含汞量攀高,就不值得憂慮了。

{
本文原載於中央副刊2006.1.4}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spring&aid=18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