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3 16:36:48瀏覽579|回應0|推薦9 | ||||||||||||
中醫師上菜精選 私房養生餐 從小,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告訴我們「吃飯要『定時定量』」,而大家也大多會奉為規臬;不過高齡96歲的前中醫師全國聯合會理事張駿,和同樣是96歲仍在執業中的資深中醫師姜通,卻都認為讓他們保持長壽又健康的秘訣,是「餓了才吃,不餓不吃」,顛覆了「吃飯要定時定量才健康」的傳統說法。 為什麼中醫師會認為,「餓了才吃,不餓不吃」會比「飲食定時定量」來得更健康?同樣也是餓了才吃的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說,因為這才能順應身體機體的運作,真正補充身體所需。定時定量的優點是能夠飲食有節,不過卻沒有真正去聆聽身體的需要;大家都曾有過的經驗,早上有吃早餐時,午餐往往胃口會比較差,這是因為腸胃的食物還沒有完全消化,消化系統還在運作,沒有休息,又要塞進食物,反而增加器官的負擔。 早就過了更年期,至今依舊保持麗亮的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長徐慧茵,更是有一套保持美麗與青春的飲食概念。她表示,很多更年期及停經的婦女,都會抱怨沒吃多少東西就發胖,皮膚愈來愈糟,其實年紀增長後,熱量的消耗就減少了,但需要營養素的劑量卻愈來愈大,若還維持原來的食量,當然會變胖。 遵循老祖宗的智慧 徐慧茵建議選擇食物時,基本的概念是蛋白質一定要充足,因為蛋白質是細胞修復的主要來源;原則上是每餐吃一個手掌心大、約手掌的厚度,因為每個人的體型不同,所需的量不同,所以盡量用自己的手掌來計量。而且每次只攝取一種蛋白質,例如想吃豆腐,這餐就全是豆腐類的蛋白質;想吃豬肉或牛肉,這餐的肉就全部吃紅肉;想吃魚,就全部吃魚,因為同時吃太多種蛋白質,身體會有過重的負擔。 而蔬菜的量則是蛋白質量的4倍,澱粉類的主食1天只要吃1~2次就好,維持菜多澱粉少的攝取習慣;而許多女性常會說「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會吃很多水果,徐慧茵認為,不管有沒有糖尿病或是過胖,水果的攝取也要適量,1天2份拳頭大小的水果,最多不要超過3份。 前中國針灸學會理事長郭嘯天,則主張烹煮食物時,盡量不要更改傳統煮菜的組合;如冬瓜蛤蜊湯要配上薑絲一起煮,不單是因為薑可以去除腥味,也是因為冬瓜和蛤蜊都屬於寒涼性味的食材,加一點薑絲可以緩和寒性,同時也能發揮清熱護肺的功效。每種菜的組合都經過千百年的驗證,吃了以後身體最能接受,治方非常嚴謹,才能保持人體內各機體的平衡,因此,不能隨意更改組合,像是梅干扣肉配的是豬肉,就不能配合羊肉,否則會引起胸悶等等。 餃子、包子少吃為妙! 台灣是「餃子王國」,但為了健康,應盡量少吃餃子、包子、鍋貼等麵粉包裹肉的食物。為了讓內餡多汁滑嫩,絞肉裡常包肥肉,而麵及油和在一起,是最不易消化的,油脂的熱量也太高。因此,不管吃什麼,都要吃天然且單一多種組合;如吃牛肉麵,因麵是單一的澱粉,牛肉也是天然的單一蛋白質。另外,烹煮食物盡量不加調味料,用食物原味帶出美味。 ※中醫師的私房餐
以上兩道由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提供
以上兩道由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鄭歲宗提供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