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琪貽表示,日本確實戰敗,不應憑感覺講“終戰”。(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7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台灣政治
大學民族研究所日裔教授藤井志津枝(中文名傅琪貽)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對
日抗戰(1937至1945)8年期間,1940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已經準備
戰敗如何收拾殘局;從中日諜報戰的史料也很明顯看出蔣介石會贏;而且日本確實
是戰敗,有些人不願承認敗仗,才不斷運作用“終戰”字眼。
目前多使用中文名的傅琪貽現年66歲,原名藤井志津枝,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
究所博士,住在台灣40年,說得一口流俐的中文,長期研究台灣原住民、抗戰期間
蔣介石與日本關係、中日關係等研究,現為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文化大學日研所
教授,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種
台灣對於抗戰一直有兩種說法,藍營稱為抗戰勝利,綠營則稱“終戰”。傅琪貽表
示,台灣有人稱“終戰”70週年而非“對日抗戰勝利”,使用“終戰”的意涵主要是指戰爭
是自然的結束,可是日本戰敗是事實,這不能否認,而且戰敗的趨勢從1940年後就
很清楚,日本軍方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已經在準備如何
收拾戰局,有些人不願承認敗仗,所以檯面下一直運作使用“終戰”字眼。
她指出,台灣有些年輕人視野很窄,談到“終戰”與“敗戰”,頂多會思考“敗戰”認
為不好聽、負面表達,不好吧,所以沒有價值觀,就盲目接受,憑感覺看問題、講
話,缺乏依照事實判定的訓練,不願意面對現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 她說,她長期研究抗戰8年蔣介石與日本的關係,發現蔣介石年輕時留日,對
日本有感情,但七七事件蔣立場很清楚,就是結合共產黨共同抗日,因為蔣當時是
新中國的領袖、抗日戰爭的領導人。
她分析,蔣介石是個很聰明、有戰略概念的人,巧妙運用對日關係,若隱若現
的透露萬一不行了就會與日本聯手的訊息,藉以得到美蘇援助;因為歐美各國忙於
對付德國與意大利,沒空理會中國戰場,萬一蔣沒牽制成功或者中日合作,整個戰
局就全垮了,所以蔣十分重要,後來蔣也確實做到了世界領袖之一。
她表示,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中日諜報戰史也很明顯看出蔣介石會贏。日軍一直
想用諜報戰讓蔣屈服、合作,結果反讓蔣利用諜報戰去牽制南京汪精衛政府成立;
其中很重要的關鍵是蔣從不直接與日本接觸,接觸的全是蔣外圍的人,所以中國當
時出了很多漢奸;另一個史料也顯示,當時汪的南京政府與蔣的重慶政府其實是
互通的,所以也有人質疑蔣、汪當時是在“唱雙簧”,一個主戰,一個主合。
有人指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原兇,傅琪貽認為,蔣介石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當
然要負道義責任,可是這與部屬下命令開槍的層次是不同的。其次,因為一起發放
補償的緣故,大家將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混為一談,其實二二八是有原因演變發生
的;白色恐怖完全是政治迫害,而且有許多外省人被殺,很多都是單身、連補償、
名字都沒有了,探討這些議題,需要深層研究,大家都忽略事實真相的發掘與過
濾,所以各說各話,立場就變成是政治了;所謂的事實,就是提出來大部分國家都
願意接受的才叫事實。
傅琪貽指出,釣魚台主權爭議,中國大陸與“中華民國”主張是重疊的、也可說是
一致的。1972年美國將琉球行政權交給日本以後,日本才開始很清楚的主張釣魚台
主權,於是不斷創造很多地圖、教科書;之前有人去營造釣魚台與琉球的歷史脈
絡,可是歷史連結交待並不清楚。
她分析,釣魚台是地球很自然的運作出現的島嶼,背後一定有政治、經濟或戰
略的因素存在才會有領土主張,所以主權會隨環境或國際局勢改變而改變,日本“國
有化”後無法再進一步展現軍事力量,是因為美國沒有完全支持日本,且美國將注意
力移到南海主權爭議;馬英九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是很好的建議,大家擱置爭議,
彼此作好捕漁協議,利益共享,共管、保護、維持現狀,不要往戰爭方向思考,應
往民生經濟的方向思考。
南海主權爭議,傅琪貽認為,日本的沖之鳥島根本只是珊瑚礁,日本人去填土
造成島,美國也在其他地方做人工島,所以根本沒立場讉責中國,如果能鼓勵代替
指責,讓中國提供為急難、避難之用,開放各國共享是最好的方法。
對於美日聯手阻止中國出海到太平洋或封鎖海路等說法,傅琪貽認為根本行不
通,難道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能去嗎?軍艦航行也可以從事敦睦活動呀,要發動局
部戰爭也不太可能,因為真要打仗,一顆飛彈就過去了,何況歷史上的中國多行朝
貢制度,多為文化傳播而非西方武力殖民,會想圍堵、阻止中國,可能是妒嫉中國
變強成為新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