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誌文---定期檢視,做筆記才有意義
2010/02/05 23:39:25瀏覽1035|回應0|推薦1

整理、撰文 / 謝明彧


後續整理比當下記錄更重要,發揮筆記的真正價值
很多人在上課、開會、聽講的當下,都會振筆疾書、拚命做筆記,但之後卻一次也不曾看過自己的筆記,失去了筆記的意義。《超有效備忘錄》作者大勝文仁強調,要充分發揮筆記的功用,後續的「整理」更重要,可讓第一手內容大幅增值。


不過,整理並非只是將紙本內容輸入電腦歸檔。大勝指出,有效的筆記整理與保存,有下列4個作業程序:


(1)審視:再度確認筆記內容,如果覺得某部分內容是不必要的,就此捨棄也無妨。
(2)做記號:在筆記上標註明顯記號,幫助自己之後即使不再重新閱讀筆記,也能一目了然筆記內容或重點。
(3)分類:將做記號的部分摘出重點,並依個人偏好的方式做分類,也就是為資訊做索引。記住,分類是以自己日後需要該資訊時,能夠立即提綱挈領、掌握重點為原則。
(4)整理:將分類好的資訊,再依類型或相關性歸檔,供日後需要時可運用自如。


利用歸檔,讓舊筆記本成為資料庫
《弘兼憲史教你活用記事本》一書指出,舊的筆記本或手帳,記載了許多難能可貴的生活經驗和心得,不應任意丟棄。藉助於上述4道程序,可將筆記本活頁拆下、做好索引,再分門別類集結裝訂,不但可在日後供做資料檢索或工作使用手冊,再次閱讀也常能帶給自我新的啟發。


?製作失敗筆記,克服弱點與缺點
《筆記成功術》《超有效備忘錄》《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等書的作者一致建議,應該為自己建立一本「失敗筆記」。人生難免會犯錯,能從錯誤中成長,犯錯的經驗才會產生價值。


「失敗筆記」的製作方法是:先挑選一本合適的筆記本,然後在自己遇到失敗、挫折,甚至只是疏忽大意犯了錯時,簡單地寫成清單,並且反躬自省,列出具體的改善對策,避免自己重蹈覆轍。

轉載自: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2314

經理人雜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kan1460&aid=375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