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4 02:05:03瀏覽223|回應1|推薦1 | |
選對托老所,老爸老媽笑呵呵文.王梅 攝影.陳德信 陳郁文
日托中心不該是放置老人的「倉庫」,選擇照顧機構有哪些必備須知? 爸媽年紀大了,該住在哪裡養老?安養院?搬到鄉下?還是與兒女同住? 其實,根據研究指出,最適合養老的場所是「在地安養」,老人家留在原本最熟悉的地方,比方自己的家,若是換到陌生的環境居住,反而會加速衰老。 近幾年,先進國家美、英、日等高齡者照顧趨勢已從傳統的「封閉與社區隔離」、「大規模」、「集體化」,轉變為「開放與社區結合」、「小規模」、「單元化」或「居家化」。「換句話說,絕不是把老人家『趕』到郊外離群索居,而是愈接近人群愈好,並且能擁有自主的生活,」台北市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劉弘仁概括指出。 老年最怕孤單寂寞。劉弘仁醫師在門診接觸過很多長輩,整天關在屋子裡和外傭在一起,根本講不到幾句話;即使被送進養老機構,也是悶悶不樂,「80%的老人都不快樂,不是把長輩『擺』在一個空間裡就好,」他語重心長提醒。 老年父母不是「植物」 好的老人照顧模式應該具有支持和療癒效果,既能延遲退化,又能促進健康。然而,一般老人照顧遭到最多詬病,就是把長輩當成「植物」對待。美國曾做過研究,許多入住安養機構的老人在住進去3個月過世的比例很高,「了無生趣的居住環境」是關鍵因素。 「養老機構應該像一個『家』,而不是放置老人的『倉庫』,」老年醫學專家湯瑪士醫師(Dr. Bill Thomas)大聲呼籲,他一手創辦了全美知名的「新伊甸園養老院」連鎖組織,並引進各種動物、植物、園藝等輔助療法,提升老年人心靈層次,甚受老人家喜愛。 老年人口增加,照顧需求愈來愈迫切。在台灣,老人照顧機構水準參差不齊,提供的服務項目差異也很大。歸咎原因,有的安養機構隸屬各縣市社會局管轄,有的又歸屬衛生局,管理標準不一,適用法源不同,「安養」、「養護」、「護理」、「日照」、「長照」、「日托」名稱混淆紊亂,一般民眾難以判斷優劣。 此外,入住費用也是一個門檻,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每月動輒三、五萬元的開銷是一筆不輕的負擔;某些照顧機構為了競爭,削減成本與縮編人手,降低服務品質,甚至發生照顧員虐待老人事件。…(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康健雜誌》131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883) ◎延伸閱讀: 延長青春、拒絕中年,把握人生最後一次出牌的機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