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伊朗印象
2009/11/24 14:07:17瀏覽363|回應0|推薦6

大約是一年前看完『德黑蘭的囚徒』這本書,可能是書中所寫的Tehran 正處於動亂時期,社會風氣正從「自由開放」轉向「封閉保守」,變化最大的應該是對「女性」的觀點、行為、思想的控制,對伊朗的印象是恐怖的!

2009.11月剛好有機會親自訪問 Tehran,出發前特地重新閱讀一次,想趁機會比對書中1982與2009 年的 Tehran之差異,也正好看看成為「穆斯林」國家的伊朗是何種光景!

實際的感受相當複雜,也許政治上的動亂已經經過27年,人民的日常生活已步入正軌,對女性的管制也不同於其他阿拉伯國家嚴厲,不一定要全部『黑袍面罩』,只要包著頭巾,穿著長衣、長褲即可,公共場所嚴
格遵守『男女分別』外,似乎求學、外出、就業的權力都有適度開放。

也許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抵制,讓我們對伊朗存在許多錯誤印象,漫步Tehran訝異於民風的保守與純樸、當地民眾的熱情與善良、致力於恢復『波斯文化』的努力,著實令人感動。才發現伊朗原來不是『阿拉伯國家』、不是『阿拉伯人』、不
是使用『阿拉伯文』,而是『波斯人』、屬於『波斯帝國』、使用『波斯文』。



也許以歐美的觀點,目前的Tehran還不夠開放,女性的權益仍然受限。然而,以主觀的立場、眼光、價值觀去看待、批判別人的「國家」「文化」「宗教」不也是一種野蠻的侵犯,有失客觀。實在很
期待,伊朗能夠摒除『聖戰』的陰影,找到融合『波斯文化』與『穆斯林教義』後,創造令世人耳目一新的『伊朗文明』。



這本書出版於2006年,算是作者的『療傷』之作,也為世人對於伊朗的過去與現在補上一小塊拼圖。正如現在的我們回頭檢視中國人在1949年的『大遷徙』一樣,不再從當權者的眼光看歷史,而是從倖存者眼中體會當初的血淚斑斑、生離死別,理解在動亂中,無論敵友都存在『人性』,惟有
『面對』與『理解』,傷口才會結痂癒合,也許有疤,但不會再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elle700115&aid=352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