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聽故事的故事─張愛玲的後設小說〈相見歡〉(摘)(顏擇雅)
2015/10/02 23:51:39瀏覽626|回應2|推薦34

此文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華民國104年9月30日、10月1日)

亦舒把〈相見歡〉批得一文不值:「世界原屬於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這是不變的定律。」

亦舒與水晶都是知名張迷,寫過很多捧張文章,如今卻嫌她過氣,應該別再寫了,張愛玲當然啼笑皆非:「這些人是我的一點老本,也是個包袱,只好揹著。」

張愛玲:「中國人對老的觀念太落後,尤其是想取而代之的後輩文人。顏元叔稱徐復觀老先生,我都覺得刺目。」

格主案:顏元叔在何處何語境下,稱徐復觀老先生,待查。據說,臺灣因受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影響,以年輕為尚,老年人不認老也不服老,總想裝年輕。年輕人則有厭老的傾向,厭老人發號施令,厭老人享盡資源,厭老人不給年輕人機會。據說,有「啃老族」,也有「老啃族」(「啃小族」)。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aomiao105&aid=31974848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3 21:19

文字打開了閉鎖的黑盒子,而這是個祕密:我們未被告知老年的真相!兒孫繞膝,在家養老,對上年紀的人,真是值得嚮往的生命處境?我們的傳統講究敬老尊賢,許多時候,敬老卻敬而遠之,把老年真相從意識層遠遠地隔離出去。

像這篇以書信體平實道來,便有機會窺看作者的真實人生。到了被稱為「北北」、「老北北」的年紀,心底依然有少艾的感情,與年輕人同樣是尋求知己,希望被人疼、被人愛,那團火焰,大水不能夠澆熄。

我們的傳統卻急於阻隔這類「出位」。老人家被擺放在家中尊長的系譜裡,似乎就應該表現出兀自圓滿的境界。他不能憂、不能惑,也不能夠表達心裡的浪漫純情。傳統還把「福」與「壽」連在一起稱頌,老人家被分派福蔭子孫的位置,又如何吐露聽起來沒那麼「正經」的真心話?(平路〈老年的隔離心境〉摘)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05 20: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