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森堯〈《沉默》的電影和小說〉(摘)107年4月22日聯副
2018/04/24 17:26:19瀏覽1825|回應1|推薦17

美國前福特汽車總裁艾科卡從日本得到的啟示是,國家的富和強不是看工廠和實驗室,而是看小學教室。

天主教世界裡多的是殉教的聖徒和烈士,去為一個沉默不語的天主殉身,真不知道榮耀在哪裡,他甚至還懷疑上帝根本就不存在,他的這層狐疑至少比伏爾泰早兩百年,比達爾文早三百年,比今天的史蒂芬‧霍金早將近四百年。在訪問裡有人問霍金有沒有上帝存在,他斬釘截鐵認為沒有。有人問他,他最想見到的三位前輩是誰,他的答案是伽利略、愛因斯坦、華格納。

反英雄主義不是畏縮,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對威權的一種聰明反擊,當烈士表面看來是冠冕堂皇,事實上是如湯瑪斯‧曼在《浮士德博士》中所說,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

格主案:小學教育非常重要。捨生取義是孔子孟子所讚許的,可惜的是,講出「君子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話的聖賢,沒有機會以他們的生命,展現這崇高的節操。殉國,殉教,殉節,殉情,殉物,可不可以等量齊觀?伽利略的故事,可供思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aomiao105&aid=111628421

 回應文章

雨荷軒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12 17:32
《楢山節考》的起點,是作家深澤七郎根據民間流傳的楢山小調所寫成的,1956年發表於《中央公論》雜誌11月號的短篇小說,「節」有曲調之意,書名「楢山節考」即意指楢山民謠之考證。這篇小說影像化不只一次,今村昌平執導的1983年版因為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名氣最大,所以坊間提到這個片名,搭配的往往是83版的影像。不過抒情派大師木下惠介和創作始終關注女性與生存議題的新藤兼人,分別在1958年和1999年翻拍過這個題材,美學與觀點雖然有別,但是影像成績同樣出眾。木下惠介的58版與淨琉璃巧妙結合,幾乎全片皆在棚內搭景拍攝,舞台效果強烈,且具有非常豐富的音樂性;新藤兼人的99版則是另闢蹊徑,將深澤七郎的小說化為帶有傳說意味的戲中戲,而這般存在於過去的「虛構性」,於是便與片中面臨應否將父親送進養老院而陷入天人交戰的主人翁身處的「當代現實」微妙地形成了呼應。
雨荷軒主(miaomiao105) 於 2018-05-12 17:34 回覆:
電影慢慢聊》今村昌平登山記:《楢山節考》的性衝動與下流本色(鄭秉泓)摘自《自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