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20307-12 雪山西稜_D3
2013/04/06 17:05:24瀏覽1889|回應0|推薦5

D3(3/9,六):晴
  0506 營地輕裝出發(H3033M)→
  0606 火石山看日出(H3310M),0621 出發→
  0703 火石山下營地收帳,0805 出發→
  0842 路旁活水源取水(水量小,H3024M),0917 出發→
  1123 大南山登山口午餐(H3085M),1246 出發→
  1300 大南山西鞍營地(H3096M)→
  1354 弓水營地前池水,僅一小池(H3230M)→
  1414 石瀑小休(H3155M),1425 出發→
  1520 稜線小休(H3270M),1532 出發→
  1648 頭鷹山(H3510M),1723 出發→
  1754 奇峻山看日落(H3519M),1809 出發→
  1853 奇峻西南鞍樹林營地(H3289M)
  PS:1.火石山之登山口為沿溪澗左側上行。
       2.大南山登山口溪溝有滴水。奇峻山下切無伏流池水。
       3.奇峻西南鞍樹林營地腹地不大,免強擠1T*1、2T*2、3T*1(需分開搭)。
       4.本日步行1.9公里,輕裝1小時57分(休息15分)。
       5.本日步行9.9公里,重裝10小時48分(午餐休息3小時11分)。

D3(3/9,六):火石山下營地→火石山→營地→大南山登山口→頭鷹山→奇峻山→奇峻西南鞍樹林營地



      本日的行程除輕裝往返火石山外,尚需陡上至頭鷹山、奇峻山後下至奇峻西南鞍樹林
營地,是本次縱走路程較為耗時的路線。自營地輕裝約1小時的陡上行走後,上抵褐色地質
的火石山山頂,並在迎接日出雪山與晨曦山巒飽覽後回到營地收帳,再次往頭鷹山續行,
惟「缺水」仍是本日須克服的最大問題。

0606,火石山,H3310M


褐色地質的火石山


晨間山巒與大小霸


晨間火石山上眺望山巒稜線


火石山上的我


火石山上的藏子


火石山上的小魚兒&子雲姐與心筠


日出雪山前的晨曦映射山巒一景


日出雪山前的晨曦映射山巒一景


0625,日出雪山





賞景中的大夥們


0621,火石山出發續行


林道續行





火石山途中下切的草原坡


林徑續行


0703,回到火石山下營地收帳後,0805 出發續行


林徑續行












      山徑續行約莫半個多小時後,一小崩塌處竟有活水源滴流著,縱然溪水流量較小,但
總解決已近缺水之苦,除暢快痛飲一番外,順將今明所需的水都給備足。續行箭竹林海、
倒木與多處的崩塌地後,約莫中午時抵大南山登山口午餐,此地雖有水源,但僅滴水水
量,1小時僅收集約700CC的水,然再往前15分鐘便是大南山西鞍營地。
 
0842,路旁活水源取水,並將今明2天用水備足,H3024M


林徑續行











倒木上橫切而過





崩塌上切續行


1123,大南山登山口午餐後,1300 路經大南山西鞍營地,H3096M



    自大南山西鞍營地至頭鷹山須陡上400餘公尺,期間經弓水營地(營地前池水僅小小一
池的水)、石瀑與草原坡後終抵頭鷹山,此山頂亦為心筠漫長山旅中完百的最後一顆山頭,
大夥相繼為她歡慶這喜悅的一刻。再續前便往另一顆山頭-奇峻山,因時序已漸轉黃昏,正
巧於奇峻山欣賞到這晚霞與日落雲海之景。

林徑往前不久後轉陡上續行


陡上30分鐘後回望來時路與雪山及山巒稜線


遠望山巒稜線一景











1354,弓水營地前池水,因枯水僅剩一小池,H3230M


草坡稜徑續行


石瀑陡上續行





1520,稜線小休的藏子,H3270M


稜線上的心筠


稜線上的我


草坡陡上續行














頭鷹山完百的心筠


頭鷹山合照


1648,頭鷹山,H3510M


稜線續行








1754,奇峻山,H3519M


1758,奇峻山日落夕陽一景


奇峻山日落夕陽一景











奇峻山上的心筠


奇峻山日落夕陽一景




















1809,奇峻山日落雲海一景


火石山下營地→火石山→營地→大南山登山口→頭鷹山→奇峻山→奇峻西南鞍樹林營地高度示意圖



行程照片如後:(僅整理部分相片)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10650093643448958504/102030712_D3
   上一篇:1020307-12 雪山西稜_D2
   下一篇:1020307-12 雪山西稜_D4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ctseng666&aid=74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