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人熱淚的文章
2011/06/08 08:26:15瀏覽157|回應0|推薦3

友人曾經傳一篇感人的

文章

每每看過總會

熱淚盈眶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中午 我站在學校大門口當交通導護,幫助一年級的小朋友放學。卓新勇的母親,悄手悄腳提著一個便當在校門口。被我一喊,她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老師啊!…」

 

「哎呀!我不是跟妳講了嗎?學校不喜歡家長替孩子送便當。如果每個媽媽都像妳這樣,學校大門就擠滿了人,那樣,我們怎麼放學呢?」

 

「我知道!我知道!」

 

「哼!知道了還送,簡直是明知故犯。妳不會讓他自己帶便當嗎!」

 

「我知道!我知道!」這些話,不曉得說了幾次。每次一到中午,送便當的家長和放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常常相撞在一起,造成相當的困擾。

 

卓新勇是一位沈默寡言,乖巧內向的孩子,有次上課,他竟然打瞌睡,我很訝異,把他叫起來。「怎麼了?」他一臉迷惘站起來,不回答。

 

第二天上課,也是這樣,我實在受不了,狠狠地把他叫過來。「你到底怎麼了?」我已經氣得半死,口氣已經控制不住。突然,他垂頭淌下淚水。我暗自一驚。「說呀!到底為什麼上課要打瞌睡呢?」

 

「我媽媽住院了!昨天我一直在醫院陪她。」

 

我一聽愣住了,頓時,心中的怒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無限慚愧,「她為什麼住院呢?」

 

「是肺癌!」我一聽,心都涼到腳底,心中想到身體贏弱的卓新勇。如果,不幸那天來臨,他將如何繼續往後漫長的歲月呢?想到這兒,不禁鼻酸。

 

吃飯時,妻子在餵兒子吃飯,我不禁想起,以前卓新勇的母親偷偷摸摸替他送便當。第二天下班後,我騎著機車到醫院探望他母親,幾個禮拜沒見,卓新勇的母親瘦得不成人形,蒼白的臉,光禿的頭,簡直不敢相信就是她。她看到我,顯得很驚訝,努力想站起來,但是,一咳嗽,整個人歪了一邊。

 

「不要站起來!不要站起來!」

 

「老師!謝……謝謝你!」她吃力喊著,眼眶流出淚水。

 

在醫院的走廊,卓新勇的父親對我說:「只剩下兩個月了!嗚!我…真的不知要怎麼辦?」他老淚縱橫。

 

回到學校,報告校長。「他爸爸已經六十多歲了,現在母親又將離開人間,是不是我們可以發動全校募款。不管多少,都可以幫助他。」校長爽快答應。

 

經過幾天募款活動,我們總算募到五萬二千一百二十元。把錢送到醫院時,卓新勇的母親已經在昏迷中。「我們準備今天送他回家!」卓新勇的父親,臉形憔悴得發白。我一聽,心頭抽搐一陣。

 

「老師!能不能幫個忙?」

 

「請說!我能夠做到的,我一定答應。」

 

「他前幾天,一直拉著卓新勇的手,喊著:『媽媽不能再替你送便當了!』我想,請老師再讓她送最後一次便當,只有送便當時,他才真正感受到一位為人母親的榮耀。」聽到這兒,我百感交集地點點頭。

 

中午,一輛救護車呼拉拉開到學校大門口,卓新勇的父親和一名醫護人員,推著擔架上的人。我淚水盈眶,站在旁邊,當交通導護老師。

 

「到了!到了!」卓新勇的父親買了一個便當,躺在擔架上的卓新勇的母親,伸出瘦細蒼白的手提著便當,在旁邊人員推送下,慢慢靠近大門口的鐵門。在鐵門的另一邊,卓新勇伸出右手,接過母親的便當。「媽!」卓新勇嚎啕大哭。

 

這時,我清楚見到她母親瘦削的臉頰,抽搐了一下,彷彿想說話,但是,又說不出來。

 

「媽!我不要!我不要妳走!」卓新勇呼天搶地叫著。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嘩嘩而落。我暗恨自己,以前是多麼殘忍!

 

隔天,卓新勇的母親就去世了。卓新勇的母親出殯後。一天,卓新勇的父親來到我辦公室,遞給我一包牛皮紙。「老師!這是你和學生們幫助我的錢,我認為還有更多的學生,需要這筆錢,所以,還給你們。謝謝你熱心幫忙。」說完,錢一放,就掉頭離去。

 

這筆錢彷彿生熱似的,直燙著我心坎。我天天找卓新勇聊天話家常。深怕他經不起喪母的打擊。

 

「老師!你放心!我很好!你不要一直替我擔心!」新勇對我說「我很早就知道,我母親就要死了,我也不是不想聽你話,叫媽媽不要送便當。因為,一天當中,只有中午,我才能吃到我媽媽煮的飯。」

 

我心頭一凜,「為什麼呢?」

 

「她很虛弱,家裡都是爸爸在煮飯。只有中午爸爸不在,她才能偷偷背著爸爸煮飯。是她堅持要送便當的。」說完,卓新勇淌出淚水。

 

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疏忽錯過。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後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每每再次看這篇文章

仍然會熱淚

也許平凡的白飯

是平淡的

但是很多很多的幸福

就在身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cn306&aid=53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