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從高雄出發,我感受到了!
南台灣這滿樹烽火般的紅,是詩人筆下的木棉火把,已經點燃,將一路往北傳遞。
愛河,睽違廿載,今春重回河畔!
怎麼會這麼久才重回河畔?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是之前沒有高鐵的緣故嗎?
也才發現人到中年,歲月以十為單位,以為還是不久前的事,回首已是十幾廿年。
曾經母校、工作地點與租屋,都在河畔不遠處。當時愛河不在心中,不過是眼裡的一條河溝。
對它的了解,不如課本中的長江和黃河。
也沒有依戀,嚮往的是巴黎塞納河和曾經一遍遍輕唱的藍色多瑙河。
港都多年,鮮少來到河邊漫步(幾乎沒有),一年四季的河景不存在記憶裡,一別竟是兩個十年。
終於2009春日的夜晚,來到愛河邊,乘著「愛之船」觀賞河岸風光、穿過一座座橋底,聽著船上人員細說愛河的源流歷史...
愛河畔的遊子,成了河上的觀光客,這種感覺太奇妙。
你問我悵然嗎?有那麼一點點。
但很快地拋開多愁善感,隔日白天再經過愛河,看到河岸邊的木棉花引爆一樹焰火,是英雄熱情的召喚吶 (木棉又稱英雄樹 ),急急切切投入他的懷抱,和樹梢上成群啄食花蜜的鳥兒,共享春日的紅美。
這一刻,我體悟珍惜眼前景,往事難追,明天、後天、四季,仍然會豐盛的在我們眼前演出。
讓春天從高雄登陸
這轟動南部的消息
讓木棉花的火把
用越野賽跑的速度
一路向北方傳達
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余光中~
木棉花是高雄市的市花,廿多年前詩人余光中由香港定居西子灣,在中山大學任教。應高雄市文藝季的邀請,寫下「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短短詩文勾勒出城市季節的特色、英雄樹的豪邁和熱情。第一次讀後,就深深印烙在心。
台北街頭的木棉樹葉已脫盡,花猶未綻。港都熱力十足,早催開了紅紅的木棉花,春天從高雄出發,詩人的妙絕!
「世界上的花樹之中,若論陽剛之美,我的一票要投給木棉。因為此樹的主幹堅挺而正直,打樁一樣地向大地扎根。發枝的形態水平而對稱,每層三尺,一層層抽發上去,乃使全樹的輪廓像一座火塔。」
「花發五瓣,其色亮橘或豔紅,一叢叢地順枝發作,但從樹下仰望,一朵朵都被黑萼托住,明麗之中另有一種莊嚴。一棵盛開的木棉樹展示出勻稱而豪健的抽象之美。」
摘自民國76年五月,詩人余光中在聯合副刊發表的「木棉之旅」。詩人的觀察如此細微,筆下如此傳神,我難以再用更恰當的字眼去形容木棉花了。
木棉花是眾鳥春日的美食,圖中的白頭翁,和麻雀、菲律賓椋鳥、綠繡眼等都飛來吸吮花蜜。
吃紅了眼的菲律賓椋鳥
撲翅吮蜜,特技高手。(連著的數張鳥影出自筱先生之手,其實相機原本被我霸在
手上!都是鳥兒對我太好,樹下當場中彈,衣衫兩團汙濕,邊笑邊擦拭著,是這
樣才換手的...)
自由奔放的枝影,最能吸引我,一地紅花也難以忽略。
河畔英雄列隊,英挺精神。
「木棉花季是醉了的視覺。梵谷死了,梵谷的靈魂在向日葵裡熊熊發光。但願木棉能找到中國的梵谷。」
詩人的結語,心潮澎湃!重回愛河畔、重溫詩人的木棉花,一切都好值得。
美麗的格友傅孟麗曾為詩人寫傳,書名「余光中傳----茱萸的孩子」(天下文化出版)
離開河畔前,隨手拍下的鳳凰木垂映河心。
全長十二公里的愛河,源自高縣仁武鄉的八卦寮,歲歲月月向西流向大海。不知下次再訪,是否又是十數年後。(取景於投宿的飯店)
港都的熱情一路沿燒,經過鳳山市衛武營公園也看到木棉的燦紅。不禁又佇足
這片林下...滿地落花,鋪成紅毯。
木棉又有斑芝樹、攀枝花、鍋木之名。
還有一說,木棉盛花期時,往往將仰視的人映照得滿臉通紅,古人稱為「烽火花」。
木棉樹高可達卅米,花朵開口朝上,常常拍到的都是她的背影呢。
初苞粉嫩,很快就成了一團紅火。
想要拍鳥,守在木棉樹下就對了,只要不怕頭抬得發昏、不怕中鳥屎彈,保證有收獲。
木棉樹下蹓躂的狗狗,豈能不入鏡。主人幫牠戴的項鍊,好合酷酷的牠。
矇矓的椰影、木棉花影,我在南台灣。
離去,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路旁成排木棉花在眼前滑過。我知道,火把就要傳到台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