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8 09:09:46瀏覽199|回應0|推薦3 |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882698.shtml
原文連結 先說結論,我認為台灣的國中小教育,在教授基礎學科知識上,還是非常有效率的。 我自己是補習班教師,教授國中小數學。教師批改作業嚴格並沒有不對的地方,雖說「解」、「A」是太誇張了點,但「位」、「元」則屬合理。在國小階段,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單位概念是很重要的,也才不會常出現 5(瓶)+2(公升)=7 這般算式。只是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我想和教育政策是八竿子打不著。現實是第一線的教師為了圖省事,而要求學生的答案要維持固定格式,以方便批改。在過去,每班學生動輒四、五十人的年代,會以這種方式維持教學品質,是情有可原的;但現在,國中小學生人數大多降至三十人以下,若還如此要求,則難免讓人懷疑教師的教學心態了。 而最後一段論述,我大致同意,就像我鼓勵學生多思考題目意思及解題過程,但並不鼓勵學生自顧自的說出答案。做數學題目就如同在回答別人的問題一般,不受到規範的回答往往是沒有意義,且有礙於旁人理解其表達意思。所以我要求學生必須一次就回答出清楚、可理解的答案。「一次」,使學生知道要仔細思考;「清楚、可理解」,則要求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尋找答案的思維過程比答案更重要,甚至我在教學上常發現,即使學生寫出了正確答案,也不代表其解題方法或過程是正確的,推理錯誤、歪打正著的狀況屢見不鮮。 只是,我教學的環境是補習班,我有能力也有時間確認、改正學生心裡的思考過程,更不用說我教授的科目是數學,答案有一定範圍。若在國小的社會學科欲如此,這代表著教師工作量增加、授課所需的時間增加、教師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為了確保教學進度及維持教學品質,往往需要配合縮減班級人數,而這又代表要增加更多的教育經費‧‧‧只是在教育經費約四分之三用於人事費用的現況下,我懷疑政府還有多少資源能投注在其欲推行的教育政策?後面的這部份似乎是有些反動的意味在,我想強調的是:理想的追求,不能不考慮到現實可行的手段。教育當局除了要求學生應該要學習什麼以及能夠做什麼,更應該要追問自己願意付出多少成本來達成所制訂的決策。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