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馬雙語短詩鑒賞:《花•煙火》
2013/12/14 02:02:23瀏覽442|回應0|推薦2

                       文/向詩而生的人



花•煙火

非馬



微弱的星光下

一群植根於泥土的花

仰著天真的臉



花枝招展的煙火

現身說法

渲染大都市的

酒綠燈紅



黑暗裡

花們看不見

煙消火滅後的凄寂



FLOWERS * FIREWORKS

William Marr



under the faint starlight

a crowd of flowers on the ground

raised their innocent faces toward the sky

and watched with sparkling eyes

the splendid fireworks

highlighting colorful city life



in the dark

the flowers did not see

the sadness and loneliness

of the fireworks

burnt and spent

falling to the ground



[鑒賞]

煙火,一名煙花;於是,煙火與花,便有了親緣的關係。

雖然如此,被人稱為煙火的煙花,畢竟是火的一種變形,與“植根於泥土的花”,正有著“天壤之別”。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一個絢爛多姿(“花枝招展的煙火”),一個默默低調(“微弱的星光下”);

一個“現身說法”,“渲染大都市的酒綠燈紅”;一個質樸單純,“仰著天真的臉”。

然而,煙花絢爛,只在一瞬間。

“黑暗裡,花們看不見煙消火滅後的凄寂。”

都市雖然表面繁華,其內裡的凄涼與寂寞,是那些“植根於泥土的花”所不知曉的。

想起胡適多年前對北大女生所講的話:你們所享受的榮華富貴,是那些鄉下女孩子做夢也想不到的;而你們內心的痛苦,也是那些鄉下女孩子做夢也想不到的。

榮華富貴,該與“花枝招展的煙火”相關;內心的痛苦,該通向“煙消火滅後的凄寂”。

這些,似乎只關乎煙火,而與地上的花兒無關。

花,所常見也;煙火,亦所常見也;

將花與煙火如此寫入詩歌,卻未嘗見也。

好詩,總在平常處,發現不平常的東西。

漢英之間,“一群植根於泥土的花”對應 a crowd of flowers on the ground。“根於泥土”變通為on the ground之外,“一群”竟然直譯為 a crowd of: 英文亦令人想起以花喻人。

“仰著天真的臉”英譯:raised their innocent faces toward the sky。添加了toward the sky, 只是原文深層含義的挖掘。

“看花枝招展的煙火現身說法,渲染大都市的酒綠燈紅。”對應 and watched with sparkling eyes the splendid fireworks highlighting colorful city life. 此處變化較大:“現身說法”,何其幽默,英譯卻無法譯出;with sparkling eyes 當指地上的花們,雖然沒有忠於原文,卻忠於詩歌或詩美。接下來的 highlighting colorful city life, 對應“渲染大都市的酒綠燈紅”,英譯淡化而出之。

第二個詩節中,“黑暗裡,花們看不見煙消火滅後的凄寂。”對應英文 in the dark, the flowers did not see the sadness and loneliness of the fireworks, burnt and spent, falling to the ground. 最後的 falling to the ground, 又屬添譯,無它,只為詩美之故。

從詩行觀之,第一個詩節中,漢語8行,英語6行;第二個詩節中,漢語3行,英語6行。合而計之,漢詩11行,英詩12行。

詩人寫詩之時,如同操雙管而齊下,時輕時重,時濃時淡,雖然均為妙筆,節奏並非一致。何故?語言不同,運筆亦有異也。

(張智中)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990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