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肩膀城市的大詩人
2012/05/20 21:33:08瀏覽146|回應0|推薦10

 

 一提到大肩膀,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美國早期工業與交通樞紐的芝加哥。這城市裡粗獷、強壯、勤勞、滿臉黑灰、雙手油污的人們,被芝加哥的詩人桑德堡(1878-1967)以“大肩膀”這個形像,完美地定格在他那首〈芝加哥〉的名詩裡:

世界的豬屠夫,
工具制造者,小麥堆垛工,
玩鐵路的好手,全國貨運管理員;
粗暴的,結實的,愛爭吵的,
大肩膀的城市:

他們告訴我你邪惡而我相信他們,因為我
曾見到你塗脂抹粉的女人在煤氣燈下
勾引農家少年。
他們還告訴我你腐敗而我回答: 是,沒錯,
我曾見過槍手殺了人卻逍遙法外
又去殺人。
他們還告訴我你冷酷而我答復:在
婦女及兒童臉上我見過飢餓
肆虐的痕跡。
在回答了這些之後我再度轉向那些譏笑
我這個城市的人,報以譏笑
並對他們說:
來吧,給我看另一個昂首高歌,
為活得粗獷、強壯、靈巧而自豪的城市。
自堆積如山的苦工中拋出磁性的咒罵,
這裡是一個果敢的拳擊手,
在眾多軟弱的小城市中昂然挺立;

凶猛如吐舌待撲的狗,靈巧
如一個同荒野對抗的野人,
光著頭顱,
揮舞鐵鍬,
摧枯拉朽,
設計,
建造,破壞,再造,
在濃煙中,滿嘴塵埃,露著白齒豪笑,
在命運可怕的重軛下像一個年輕人般豪笑,
甚至像一個從未輸過、不知天高地厚的鬥士般豪笑,
自吹自擂地笑著,在他的腕下是脈搏,
而在他的肋骨底下是人民的心髒,
豪笑!
狂暴地,沙啞地,喧鬧地笑那種青春的,半裸的,
汗水淋漓的笑,
為身為豬屠夫,工具制造者,小麥堆垛工,
玩鐵路的好手,全國貨運管理員而自豪。


 也許是因為在芝加哥住了這麼多年的緣故,我對芝加哥出身的桑德堡一直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但更大的原因,我想是因為他是現代美國詩人當中,社會意識最強烈、最關懷民間疾苦的一位。生於伊利諾州的桑德堡,是瑞典移民的後裔,有一個當鐵匠的父親,十三歲便在一輛送牛奶的貨車上工作,以後又在戲院裡換過布景,做過搬運工、農場工、洗碗工,又當過兵,做過救火員,搞過政黨組織活動,還當過密爾瓦基市(我來美國後度過最初幾年的美麗城市,在那裡結婚生子,並找到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市長的秘書,後來又當過售貨員、記者等等,生活經驗非常豐富。

 桑德堡在二十六歲時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但一直要到十年後他發表了一組詩,其中的〈芝加哥〉得了獎,才引起詩壇的注意。他一生中除了寫詩(出版了七本詩集)外,還寫過散文、小說,並且出版了厚達六卷的《林肯傳》。此外他還搜集了許多民歌。

 他的詩繼承了早期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平民化傳統,關心廣大的下層階級,社會性很強。他的詩題材大多是關於美國中西部的人物及景色,特別是芝加哥這個工業城市的生活。

 從下面這兩首譯詩,我們也許可看出,桑德堡的確不愧為美國一位重要的新詩人。他對社會的關懷,對平民老百姓的熱愛,以及對工業文明的擁抱,使他成為一個很獨特的工業美國的桂冠詩人。

把手交疊在胸前——這樣子。
把腿扯直一點——這樣子。
把車召來帶她回家。
她的母親會號幾聲還有她的兄弟姐妹。
所有其他的人都下來了他們都平安
 火起時沒跳成的只有這不幸的女工。
這是上帝的意旨也是防火梯的不足。

這首題為〈安娜•茵露絲〉的詩,抨擊資本家為了賺錢,忽略保護工人的安全設施。倒數第二行長得有點出奇,頗有一口氣要說出滿肚子的憤懣與不平的味道。下面這首題目叫〈圓圈〉的詩,則巧妙地譏諷了白人的種族優越感:

白種人在沙上畫了個小圓圈
對紅種人說:
“這是紅種人所知道的。”
又在小圓圈外面畫了個大圓圈,
“這是白種人所知道的。”

印第安人撿起小樹枝,
在兩個圓圈外面畫了個大大的圓圈:
“這是白種人同紅種人,所不知道的。”
 
 桑德堡在他去世前將他的文件賣給了伊利諾州大學的珍本書與特別收藏圖書館。傳記作家亨立克兄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從桑德堡的檔案裡整理並協助出版了六本桑德堡無暇發表或結集的散文及詩。最近他們又整理出來了兩本書。一本叫做《給離投票年齡還很遠的孩子們的詩》,收集了二十首配有插圖的童詩。另一本叫《給人民的詩》的書則收集了七十三首短詩。芝加哥的《詩刊》主編說《給人民的詩》提供了一個同當今詩人有趣的對照。它挺身出來反對今天詩人們寫的高度內心化且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的詩。

 桑德堡的傳記作者尼芬說:“我很高興看到這些詩的出版。我強烈地覺得他的觀點有必要傳達給另一個世紀的另一代人。”她說在桑德堡去世後一兩天,一封信送達他在北卡州的家。信上說:“我在報上讀到你逝世的消息。那不可能是真的。像你這樣的人不能死。”

 尼芬說,桑德堡是世界性的也是不受時間拘限的。像那封信的作者一樣,她說:“我想卡爾•桑德堡此刻還在那裡活得好好的。”

 
桑德堡詩集〈蜜與鹽〉封面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647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