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立立 ﹕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
2015/10/21 02:00:33瀏覽199|回應0|推薦13

 

朱立立: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 非马诗歌的意象世界


诗人常常是寓言家,但决不仅仅是那种传统意义上道德故事的制作者。诗人往往凭灵光闪烁的感觉驱策充满感性的语言,最终水到渠成地显现生命的抽象意义。美籍华人作家非马在一首题为《今天的阳光很好》的诗作中,借画家特有的视角洞察生存现实的表象及实质,以画面的自然发展巧妙地完成了一则寓言的抽象。诗歌首先以从容不迫的笔调徐徐展开一幅令人心悦神怡的画卷,「蓝天」、「白云」、「小鸟」、「绿树」以及「蹦跳的松鼠」和「金色的阳光」, 一系列光明亮丽生机勃勃的意象喻示了人类淳朴动人的理想;然而画家对此却陷入了疑惑,现实生活的复杂丰富给予了他巫师般的敏锐与直感:「但我总觉得它缺少了点什么/这明亮快活的世界/需要一种深沉而不和谐的东西/来衬出它的天真无邪。」这种预感即刻得到了证实:「就在我忙著调配最苦难的灰色的时候/一个孤独的老人踽踽走进画面/轻易地为我完成了杰作。」诗的前后两部分 形成了对照,明亮快活的世界被沉重灰暗的世界所渗透,天真无邪的幻想在孤独老人所象征的人世苦难面前,既显现出人类希望的光亮也被衬托得单纯柔弱而显出理想的某种虚幻性。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相反,他以深谙生活辩证法的理性态度观照理想与现实的悲剧冲突,诗篇告诉人们:人类注定置身于苦难 与阳光之间,置身于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中,唯有在这种既定的悲剧处境中直面现实人生才能完成人类生命的「杰作」。敏感的读者还可以感觉到诗人对自然淳朴的和谐和理想境界的深挚温存的爱心和执著明确的眷恋,故作沉着平淡的语气并不能掩盖住「孤独的老人」所带来的凝滞沉重的阴影,其间隐隐透露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宿命般的认定和忧患,同时也因其正视命运的积极姿态表明诗人对人间黑暗面不妥协的挑战倾向。

全文链接:

http://feima.yidian.org/pinglun-zhulili.htm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3366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