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馬雙語短詩鑒賞:《春分才過》
2014/03/15 23:29:01瀏覽349|回應0|推薦16

作者:向詩而生的人

 

 春分才過

      非馬

 

 春分才過了沒兩天

 枝頭的雪才開始融化

 他們已在那裡爭論

 如何擺置花瓶

 

SPRING HAS BARELY BEGUN

       William Marr

 

spring has barely begun

the snow on the trees is yet to melt

but they are already arguing

where to place the vases

 

 [鑒賞]

 “春分才過了沒兩天,枝頭的雪才開始融化,他們已在那裡爭論:如何擺置花瓶?”

 簡直是一首微型敘事詩。

 兩個“才”字,一個“已”字,均為副詞,於表情達意,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詩歌中,實字與虛字是相依而存在的。如果說實字可以營造詩歌的意像,虛字則可以傳遞委婉或細膩的情感。

 至“如何擺置花瓶?”盼春之心,乃急切切矣。

 有了動詞“爭論”,  盼春之心,更加凸顯。

 再看標題:《春分才過》,與小詩開篇之“春分才過了沒兩天”,形成頂真。於是,急切之心,又顯。

 綜合觀之,小詩表面敘事,潛意卻在抒情。

 以“如何擺置花瓶”結束,其言有盡,而其意無窮。

 至於爭論的主語“他們”,究竟何指?

 詩人不言,讀者也無須深究。

 明之,則寡味矣。

 小詩措詞用語雖然簡單,漢英之間卻仍有變化:

 首行,“春分才過了沒兩天”對應英文spring has barely begun.  “春分”,漢英詞典一般給出spring equinox,  詩人卻只是用了spring;  “沒兩天”,為漢語口語所常用,言時間之短,乃模糊概念,若直譯two days,  乃為呆譯。整個句子來看,漢英字面雖有變化,內在含義卻正匹配。

 第二行,“枝頭的雪才開始融化”對應英文the snow on the trees is yet to melt.  “枝頭”,英文變成了“樹”(trees);“才開始”,不用字面對應的only begin或has just begun之類,而用be to句式,則更顯文氣。

 第三行,“他們已在那裡爭論”,對應but they are already arguing.  添加了表示轉折的語氣詞but,  省去了表示地點的狀語“那裡”。一添一省,各得其所。

 第四行,“如何擺置花瓶”,對應where to place the vases.  “如何”,不用how,  卻用where,  正得其意。另外,“花瓶”一詞,漢語不顯單數還是復數,一個亦或多個,英譯的vases,  顯為復數,從而鉗制了讀者的想像。由漢語到英語,總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候——一嘆!

 總之,漢英之間的變化,值得初學譯者認真揣摩、悉心把玩。

 (張智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117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