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化療必須考慮慢性心臟副作用問題 (感謝春風四月提供)
文╱ 署立新竹醫院心臟內科蔡貴嶔主任
台灣乳癌病患好發年齡逐年下降,較歐美年輕十歲以上,隨著許多抗癌新藥的研發,病人的存活期也逐年增加,使得乳癌治療儼然成為一長期抗戰,因此我們更應重視病人的生活品質及慢性副作用問題。像以前癌症病患的存活期短,所以我們僅會注意及觀察到病患的急性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血球降低。但現在病患的存活期增加,所以許多需要較長時間觀察才會出現臨床症狀的慢性副作用就會困擾病患,其中最嚴重的、可能致命的就是心臟毒性。因此,醫師在期望為病人根治癌症的同時,在用藥選擇上,就必須考慮到是否會出現慢性副作用。
近期的醫學報告目前許多臨床用來治療乳癌的藥物(如:傳統小紅莓、紫杉醇或賀癌平)都有心臟方面的副作用,其中一種治療效果好、最常用的藥物—傳統小紅莓(Doxorubicin)所產生的心臟毒性是最嚴重的,它會在體內產生自由基,會使細胞產生過氧化的現象,進而改變細胞的構造與功能,破壞心臟肌纖維及產生空泡,造成細胞死亡。正常的心臟壁是很厚實的,一旦產生病變後,心臟肌肉層則變薄,導致心臟收縮沒有力量,血液無法順利送出而產生心臟衰竭的問題。這是一種晚發型的心肌病變,它的臨床症狀不明顯,會慢慢惡化而有可能會致命,治癒成功機率相當低,一旦心臟衰竭症狀出現,兩年內存活率不到50%。
在增加心臟毒性的危險因素中,劑量是最重要的考量。由於傳統小紅莓造成的心臟毒性是會累積的,隨著累積治療劑量的增加,對心臟功能的危害也就越加明顯。根據國外一項針對3,941名病患在使用傳統小紅莓治療後的長期追蹤報告指出,當累積施打劑量達到550毫克/m2時,7%的患者會產生嚴重心臟衰竭。所以國內目前使用傳統小紅莓的治療劑量上限多為300毫克/m2。此外,由於顧慮到病患未來的健康狀況,對於早期乳癌患者亦傾向不採用高劑量的治療,所以目前早期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已經很少見到,反倒是較低劑量引起的輕度心臟功能受損變的需要注意。因為隨著患者壽命的延長,這種晚期潛伏性的心臟衰竭可能會慢慢出現,進而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及生命危險。
其他會影響心臟毒性的因素包括化療藥物的併用,當傳統小紅莓與剋癌易(Taxotere)或賀癌平(Herceptin)合併使用時,亦會加深心臟毒性的問題。另外,接受放射線治療時,若照射部位在胸腔、甚至是心臟區域,對心臟功能的危害也會增加。還有,病患的年齡及自身心臟功能也是需要考量的重點,病患的年紀越大,心臟功能自然較差;而對於本身心臟功能不佳的患者,在用藥時更需特別小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心臟若再受到傷害,則造成的危險性也更大。
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降低心臟毒性的問題。既然劑量是如此重要的影響因素,儘可能減少施打的累積治療劑量以及每次投與劑量即是應被控制的重點,尤其是針對早期乳癌病患,更需顧慮到病患治癒後的生活品質及健康狀態。由於產生心臟毒性是使用傳統小紅莓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因此,在選擇使用傳統小紅莓治療之後,醫師必須持續監測病患的心臟功能,每一次療程前都需進行心臟狀況的評估,一旦發現異狀,立即調整劑量或用藥選擇。
還有一個方法能夠控制心臟毒性的問題,就是改用以奈米技術製造的微脂體小紅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微脂體小紅莓是用微脂體將傳統小紅莓包裹起來,具有導向飛彈的特性,可大幅降低藥物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並減低對心臟的毒性。根據國外的臨床實驗證實,在相同的施打劑量下,微脂體小紅莓的心臟毒性只剩下原來的十分之一,在維持療效的同時,也控制了藥物對心臟帶來的傷害。
從心臟科醫師的角度來看,治療乳癌必須要考慮到慢性心臟毒性的問題,由於早期心臟毒性的症狀相當輕微,不易察覺,因此更需要在治療初期就開始重視,避免造成患者癌症治癒後,卻受到心臟疾病及其併發症的困擾,甚至導致死亡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