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4/23 23:06:42瀏覽948|回應0|推薦6 | |
聯合報的一篇報導:大學生就業薪資 男高女低 差距續擴大 這個研究指出一個結論:薪資差異的部分原因,是個人選擇所致(如主修工程及電腦科學收入較高)。另一原因是雇主對一般人所做選擇的主觀認定。 第二個原因是所謂的性別歧視,但第一個原因則是女性主義者應該繼續努力的目標。但以高知識份子的群體而言,其實女性不但沒有被歧視,還常常佔男生的便宜。 以我的例子,我從讀研究所開始,我便發現只要我跟男性有同樣的表現,我就很容易脫穎而出。我碩士班和博士班只要能進入口試名單,最後就一定會被錄取,相同的經驗也發生在我的女朋友身上。甚至我到美國做交換學生,後來申請轉學,跟我一起來的男同學沒申請到,我卻不知道我為什麼可以被錄取,我們共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我只是第二作者。 我的一對夫妻朋友,男女生都主修電腦,男生唸博士班,女生碩士班卻唸了四年。男生只比女生晚畢業一年,博士畢業起薪卻跟女生一樣,後來兩人為了在一起共同生活,男生跳槽到女生的公司,薪水竟然還比女生少了四千多美金。幾年後男生到別州另一家公司上班,女生便選擇以遠距離方式在家裡的辦公室替原公司上班,因而薪水上漲空間被限制,此時男生的薪水才真正超越了女生,這個生活型態卻是男女生都歡喜甘願的。因為兩個人都有體認:如果為了婚姻必須做犧牲,要犧牲的一定要是女生,要不然男生的面子會掛不住。如果是犧牲女生,那麼便符合社會的期望,生活會過得比較順利。 由類似的例子可知,男女不平等,常常不是雇主對女生的歧視,而是社會觀感對男女生的歧視:女生賺少一點錢沒關係,男生賺得比女生少就是沒出息。這種觀點之下,造成男生必須把事業看得比家庭重,必須犧牲人生其他的部分來賺錢,而女生少賺點錢沒關係,當然就不願意為錢犧牲生活品質。因而如果你單把錢和事業當作評量男女平等的標準,女生當然看起來是被歧視的。 剛剛那個電腦工程師的例子,忘了告訴大家,女生電腦系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去科學園區上班,選擇去當空姐。男生除了當兵之外,從事的都是電腦相關研究,兩人卻申請到相同的博士班,女生博士沒唸完就找到工作去上班,因此拿了碩士學位就走,薪水卻拿得跟博士老公一樣多。請問,以上的情節,這個女生哪裡被歧視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