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1 11:05:32瀏覽755|回應0|推薦6 | |
夏日玩水防溺水 拼命掙扎易昏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常常會有接觸到水的機會,舉凡游泳、溯溪、泛舟、搭乘船舶、海邊戲水、甚至泡溫泉,在這些活動中,如果未能衡量自身的體力與安全,就有可能面臨到溺水的危險。在某些情況下,即便是在家裡浴缸都可能溺水,民眾可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溺水時切勿慌張,一旦消耗過多力氣掙扎,很容易就早一步失去意識。 當溺水發生時,溺水者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驚慌失措,並且奮力掙扎,消耗大量的體力。這時身體為了避免把水吸入體內,會產生喉頭痙攣,將呼吸道關閉;另外,大部分的溺水者會開始意識喪失,或是到達一個臨界點,此時便無法再自主的控制關閉呼吸道,水會被動的或是經由吸氣而流進入體內,影響氣體交換,再度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的升高,最後仍會進展至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在溺水的現場可以將病患分為兩類:沒有症狀及有症狀。沒有症狀的病患指的是本身沒有任何疾病,意識清醒,沒有咳嗽或是任何呼吸道的症狀;這樣的病患,在現場仍需要注意保暖,給予氧氣。送醫與否,目前的研究仍未有很好的結論,但因為病患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4到6個小時內惡化,故仍然建議將病患送至醫院觀察治療。 任何有症狀的病患,除了現場的急救外,都應該要送醫治療。現場需要處理的,首重呼吸道的維持,保持暢通;若口腔中有異物阻塞,可用手指清除,若是呼吸道中異物的清除,壓胸優於哈姆立克法。若病患的狀況危急,需給予心肺復甦術,愈早給予對預後愈好。相反的,給予病患呼吸的支持,卻應該在呼吸道暢通後立刻施行。 有許多措施與方法可以減少溺水的發生。如果在旅遊前計劃參與水上或是跟水有關的活動,也應評估自身狀況或是本身疾病,是否會帶來溺水的危險;應當避免活動前飲酒或是使用不適當的藥物。游泳池、海邊等場所必須善加管理,並設有救生員;加強急救的訓練教育,特別是救生人員,因為在現場的急救,對於日後復原的好壞,扮演重要的角色。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旅遊醫學訓練手冊)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