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9 17:09:03瀏覽306|回應0|推薦0 | |
猶如化學武器襲擊的中國霾害,難道無法根治嗎?撰文者恩平 2013-12-13 來源:张春海@flickr,CC BY-NC-SA 2.0 這是筆者繼1月初那次之後,一年之內第二次寫關於中國霧霾的文章了。 11月底到12月上旬,北至呼和浩特、南至深圳,東至青島、西至重慶的100多個城市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全國範圍的嚴重霧霾。這次雖然爆表值沒有年初那次高,北京PM2.5(細懸浮微粒Fine Particulate Matters,係指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2.5μm以下的粒子)曾接近1000,但是捲入重度污染的城市數量遠多於年初那次。 再加上10月下旬東北地區的那場嚴重霧霾,中國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霾」國。 本次發生霧霾的這些城市的空氣中,連續幾天瀰漫著一股強烈刺鼻的味道,家家戶戶門窗緊閉,似乎遭受了化學武器襲擊一樣。各地的實體店和電商,空氣凈化器和PM2.5口罩的銷量比平時暴增了數倍。 受霧霾影響,高速公路被迫關閉,航班被迫取消,中小學幼稚園被迫停課,大量污染企業也「被迫」緊急停工……。雖然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統計結果,但給整個經濟和國民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估計應該近乎天文數字了。 霧霾持續期間,筆者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的朋友們用手機上的App,你報一個值,我報一個值地玩起了PM2.5擂臺賽。幾位朋友互不服輸,215、、237、250、317、350……,數值不斷攀升。筆者(在北京)調侃地問:「朋友們,難道在這方面也要和我們偉大的首都一決高下,爭奪『霧都』桂冠嗎?」 還有個有意思的事。北京的一位朋友為了躲避霧霾,給自己找了個機會去上海出差。同樣,上海的朋友知道北京冬季多風,為了躲避霧霾,也給自己找了個事由去北京出差。可結果他們發現「天下霧霾一般灰」,京滬兩地空氣污染嚴重程度不相上下,都感覺自己真正陷入了無論如何也躲不開的十面「霾」伏。直到12月8日前後,受強冷空氣影響,大風才陸續吹散了盤亙在百城上空多日的嚴重霧霾。 難道政府管理部門不能針對具體成因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徹底根除霧霾嗎?難道中國空氣污染問題的解決只能靠天吃飯嗎? 據國家環保部網站公布的資訊,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這次大範圍灰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一是氣象條件不利造成污染物持續累積。受近地面靜穩天氣控制,空氣在水準和垂直方向流動性均非常小,大氣擴散條件非常差。二是機動車廢氣和北方冬季燃煤採暖對空氣品質惡化貢獻較大。靜穩天氣條件下機動車廢氣排放累積,特別是北方地區因為採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對空氣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分析一下上述解釋:第一點只是表像而已;對於第二點,北方地區每年冬季都是燃煤取暖,為什麼這兩年霧霾非常突出呢?其實,環保部避重就輕地繞開了最根本的原因:排放未符標準的大批燃煤與化工企業才是真正最大的元凶。這次全國範圍罕見的嚴重霧霾,南方,尤其是江蘇的很多城市,霧霾同樣非常嚴重,就是明證。這些地區的燃煤與化工企業密度之大不亞於北方。 另外,筆者還專門查看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地環保局的網站。 在上海環保局網站上發現,10月18日,市政府推出了《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一位副局長當時表示,歷屆市政府與社會各界一樣,都很重視空氣品質的改善。近年來,上海通過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在電廠脫硫脫硝、燃煤鍋爐綠色能源替代、污染企業結構調整、機動車和揚塵污染控制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指標呈明顯改善趨勢,2012年均濃度分別比2007年下降58%、15%和19%。並提出到2017年的治理目標: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空氣品質明顯改善,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上海的空氣污染防治工作要繼續走在全國前方。 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上海在這次霧霾的嚴重程度方面也躋身了全國前列。 南京環保局網站關於南京位列這次全國性霧霾污染百城原因的相關資訊顯示,火電行業是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主要來源,而南京是火電行業密集的城市。 杭州環保局網站上公布了2012年8月3日該局對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第346號提案的答覆內容:杭州近幾年已經開展了產業結構調整、燃煤鍋爐脫硫除塵改造、氮氧化物減排工程、機動車廢氣污染治理等7項專項治理工程,並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使各項空氣污染物指標或者持平或下降了高達近40%。同時制定了下一步(從2012年8月3日起)的9項防治措施。 儘管杭州官方的說法確實「很好聽」,但同樣,在這次全國百多所霧霾城市「大比拼」中,杭州也非常不幸地榜上有名。電視新聞畫面顯示,遊客在西湖邊都看不到周圍的景色了。 先不提其他百城這些年的的空氣污染治理工作及效果,只看滬、寧、杭3市的情況。按官方的說法,都「非常重視」,「進行了燃煤脫硫、嚴控化工企業排放達標、機動車廢氣污染治理等類似的措施」,「且力度相當大」,自我感覺「成效也很顯著」。但是均無一例外地難逃霧霾百城的「光榮稱號」。 深層次的原因值得這些政府管理機構深思! 有經濟評論家指出,中國現階段粗獷式的經濟增長,必然導致排放增加。減排和經濟增長是完全矛盾的,最有效的就是降低整體經濟發展速度。而降低經濟發展速度對政府最不利,因為這會導致政府「錢緊」,無法過以前那樣「揮霍無度」的好日子了。 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環境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到底哪個優先,成為擺在政府管理當局面前的一道相當難選之題。不過儘管再難選,畢竟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應該是首位的,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儘管長期才能看出效果)換取GDP的增長。經濟發展應該建立在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套用一句老話,有了1,之後的0才有意義,健康就是那個1。 再狹隘一點,作為政府決策高官和土豪,豪宅和美女可以多佔,錢可以多撈,水和食品可以有特供。但任何人在空氣面前都是平等的,特權階層總不能每天戴著氧氣面罩吧?另外,再囉唆幾句關於汽車的話。 機動車減排方面,新能源汽車無疑可以充當重要角色。以北京為例,數月前,市政府出臺的空氣治理計畫中也曾提出要發展新能源汽車。 但實際情況是,購買純電動汽車仍然要參加抽籤。北京現在機動車保有量已近500萬輛,而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最多還不到萬分之一的水準。即使完全放開地鼓勵市民購買,短期內能達到幾千的數量級都很難。而且即使有幾千輛純電動車,相對近500萬輛的機動車總數,對交通擁堵又能產生多大影響呢?可以說微乎其微。 但為什麼政府對純電動車的購買政策仍如此苛刻呢?純電動車發展再快,對傳統車的銷售也根本構不成威脅。看看傳統車方面,面對如此嚴重的全國性空氣污染,各大整車廠商仍在爭先恐後地推出各種大排量的SUV車型。12月初,英國首相也給中國帶來了2014年10萬輛大排量SUV路華的「豪禮」(450億元人民幣),中國居然笑納了。 很明顯,這說明政府對大排量傳統機動車的限制措施非常不力,否則以盈利為目的的商家肯定不會大張旗鼓地發展SUV汽車,因為這與政府提倡的發展小排量汽車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馳。可見政府仍然無法擺脫經濟發展GDP至上的魔咒,所謂的「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不過是給百姓作秀罷了。 政府如果真正為了減排治污,鼓勵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那麼免抽籤,免車輛購置稅,免停車費等措施一點都不為過。至少三五年內,即各地出臺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第一個週期內(2013-2017),是完全可行的。這樣,即緩解了一部分空氣污染問題,又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中國摘掉「霾」國的帽子,不要再重複走歐美花了三四十年的老路。(記者恩平) |
|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