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題目:建立公醫制度,改革醫學教育
2007/09/22 09:16:20瀏覽1506|回應1|推薦1

桃檢偵辦署醫採購官商間不當利益案,至100年4月,前後已有9位院長或主任級醫師被收押。四年前則有全台二十一個牙醫師公會為了法案利益行賄立委,遭到調查局全面搜索;台南林杰正大夫,揭發許多同業使用具有副作用的類固醇藥物,來「養病人」。更有署醫主任,將正常人當做精神病患來醫,牟取不義之財億,遭到求刑三十年。無獨有偶,陳楷模大夫曾經揭發許多骨科醫師故意剁掉病人的膝蓋,換以人工關節,為了賺材料費以及手術費,此種行徑,比將正常人當做精神病來醫更惡毒!其他如全台各醫院、診所偽造病歷詐領健保給付,時有所聞,早已見怪不怪。(另有 高雄前藥劑師公會理事長製毒 遭判重刑 )
※109/7/6楊志良在聯合報透露,1993年草擬健保法時,醫界強烈反對納入「預防保健給付」,原因竟是為了 「避免病患數量減少」。 這就可笑到極點,醫院大門可以這樣貼春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橫批:大家生病
 
以上醫師形象的負面案例,可謂罄竹難書,早已不是冰山一角,而是醫德敗壞普遍現象。神聖的醫療志業已經變質成不擇手段賺大錢的醜陋行業。另外就算醫師的合法收入也有爭議性,月薪數十萬的醫師不在少數,遺產也是動輒上億。一般民眾捐贈遺體供醫學生練刀,並沒有向他們收費,等到醫師執業時,卻要賺這麼多的錢,合理嗎?綜以上非法暨合法的醫療行業獲利,不禁令人質疑,當初這些醫師報考醫學院,目的究竟是在「救人」,抑或「救錢」?
 
一切弊端的根源在於「錢」,因此改革也從「錢」字著手,建議如下:
 
一、將一切醫療院所改制成為公營,一切醫護人員編制為公務員銓敘任用,禁止私人開業斂財,杜絕公立醫院醫師離職另起爐灶,如同禁止私人開設警察局。目前醫界的壞現象是,公立醫院的名醫磨練到羽翼已豐後,就跳出去私人開業,並打出XX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廣告,將國家的栽培轉變成個人利益,非常不應該,成為當前醫界見怪不怪的歪風。是故欲改革當前醫界,必先將暴利的誘因移除,一心想賺錢的高中畢業生,自然就改走向理工高科技,讓真正有心救人而非救錢的高中生進入醫學院。學貴慎始,一開始就別打錯了念頭!
 
二、醫學生在學校期間,應享受公費補助,使其學雜費降到一般大學水平,避免因在學期間投資太多,成為其執業後拼命地回撈金錢的藉口。也使清寒學生有能力就讀醫學院。
 
三、醫學院另外一個歪風是不願救人,外科等真正救人於急難的專科,乏人問津,輕鬆而無責任壓力、醫療糾紛的皮膚科、精神科卻成為高材生的首選。改革之道為醫學院招生之初就應分門別類,直接根據各專科學門招生,高中生在報考之初就應考慮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志救人?是不是要走向砲火最猛烈的專科?如此變革才能挽救真正救人的重要專科,找不到醫學生的困境! 
-----------------------------------
相關新聞     
 
台大  「內外婦兒  四大皆空」恐爆人力荒,
柯文哲也傻眼      2012/6/6  王蕾雅 報導 

台灣醫界出現四大皆空! 原來是內科 外科 婦科 兒科 醫生空空,而這波醫師荒,連台大醫院也淪陷了!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在台大開了9年的基礎外科重症醫學」課程,今年暑假卻只有3位學生報名,柯文哲對於現在學生一窩瘋選皮膚科要走醫美路線很擔心,因為攸關人命的外科醫生竟然沒有人要當,以後該怎麼辦呢?

開了九年的台大「基礎外科重症醫學」課程,原本6月25就要開課,但一百三十名學生,卻只有三人報名,破天荒達不到開課標準,讓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很傻眼。
有醫學系學生透露是開課時間搭不上暑假計劃,不過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四大皆空的問題早已不是新聞,柯文哲在臉書開玩笑說,招不到學生,要研究一下明年開新課程「外科醫美」,柯文哲更透露,眼前連要找九名急診醫師加開病房,都只能找到一個,外科醫師已經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頂尖醫師了。

未來看診問題困難重重,潮流改變他們也沒轍。
學生想法大轉彎,但病患們該怎麼辦?

----------------------------------------------------------------

醫界「五大皆空」 監院糾正行政院

國內醫學界傳統的四大科「內、外、婦、兒」和急診醫學科,出現嚴重的醫師出走潮,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今天通過糾正行政院。

監察院表示,國內實施健保10多年來,行政院未能營造有利的醫療環境,造成五大科醫師出現嚴重「五大皆空」的出走潮,其中大多數醫院四大科的住院醫師人力不足,一個月工時有人超過三百多小時;有些完全缺乏住院醫師的醫院,四大科主治醫師更要代替值班,一個月工時有時竟然多達四百小時。相對醫美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四大科則「錢少、事多、離監(獄)近」。急診科也不例外,從台大到長庚,都已很難招到醫師,有些醫院更掛零,所以「四大皆空」實已成為「五大皆空」。

監察院在糾正文之中指出,醫療糾紛和支付制度已經儼然成為扼殺五大科發展的兩大「緊箍咒」。加上醫院評鑑制度的不勝其煩,台灣已經失去合理的醫療環境,這是健保問題的最大根源。

--------------------------------------------------------------------

台灣以及已開發國家,之1病態是醫學院壟斷醫療、法律系壟斷司法。碰到司法不公,不幸者跑到總統府去自焚!窮人沒辦法支付昂貴的正式醫療,大概只有去印度了,以下新聞:

原文網址: 千萬窮人無法進診所看牙 印度街頭牙醫

「路邊裝假牙」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22/510480.htm#ixzz3asNukO8l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印度班加羅爾市(Bangalore)吵雜的街上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畫面,牙醫克希(Allah Baksh)無視路人圍觀,直接在路旁替患者治療,一副完整的假牙,從壓模到安裝,只需30分鐘800盧比(約台幣367元)。克希表示,會這麼做,是替印度超過千萬的窮人服務,因為他們沒錢到有消毒設備的診所看牙。

克希在街頭僅用塑膠工具、鏡子,以及陳列滿牙齒的玻璃櫃就開始看牙。他沒有受過牙科相關訓練,技術也都是父親教的,從14年前開始就跟弟弟、兒子與姪子在外面替人治療牙齒,一天可以約看20位顧客。

雖然印度在1948年通過法律,只讓有執照的牙醫得以治療病患,但也因為法律規範有許多模糊地帶,讓不少無照牙醫可以繼續在路邊開業。無照牙醫的治療相當便宜,一副假牙只需800盧比,一顆假牙也只需要50盧比(約台幣24元),但都只使用肥皂與水清洗

克希向《法新社》指出,知道這樣的治療方式看起來相當不衛生,但若使用看起來高級的物品,窮人就不會來了,印度有數百萬人無法負擔牙齒費用,但他們仍有權接受治療。克希堅稱自己這麼做是改善窮人生活,未來也將繼續這樣做,他說,「我們有數以千計感到滿意的客戶,不僅復錢給我們,還給予他們的祝福。」

----------------------------

台灣也有功德密醫,牙科史懷哲:

國中畢業男 醫牙30年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9日電)鄭姓男子僅國中畢業,學做齒模後,在自家二樓看診牙科長達30年,因收費低,服務佳,又低調,從未露餡,昨晚才被查獲。

台南市警局第三分局今天指出,47歲的鄭男,16歲拜師學做齒模後,開始在台南市安南區自家二樓獨立看診牙科,且非常注重診間衛生,廣受病患好評。

鄭男因僅國中畢業,不具牙醫師、齒模師執照,平時非常低調,但因服務佳,又能自行製作假牙,收費低廉,連企業老闆及工程師都願讓鄭男看診。

警方表示,一般坊間牙科瓷牙收費單顆新台幣8000元至1 萬元,鄭男只收2000元;坊間白K 假牙單顆要價6000元,鄭男只收1500元,算是非常便宜。

鄭男昨晚為病患看診時,當場被警方查獲,並查扣診療椅、紫外線消毒箱、高壓蒸氣消毒鍋等設備,依法送辦。1030319

---------------------------

「假牙1顆2000」密醫看診14年

中國時報【謝幸恩╱新北報導】

57歲吳姓男子在五股觀音山區替民眾拔牙、裝假牙長達14年,新北市衛生局去年7月獲報後,將他移送法辦,昨遭法院判處6月徒刑。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去年共送辦22件密醫,無牌牙醫就占11起且多在偏鄉;衛生局呼籲,密醫收費雖低廉,但感染併發風險高,民眾勿因小失大。

衛生局去年7月接獲檢舉,吳姓男子不具牙醫師資格,卻在五股凌雲路自宅私下替民眾拔牙、裝假牙。稽查人員走進診所,看見診間十分簡陋、燈光昏黃,數張隨意擺設的診療椅、高壓消毒器、脫牙器,外觀老舊斑駁,當場傻眼。

檢警調查,吳男曾因違反醫師法遭判刑1年2月,緩刑4年,但自2001年起,他在緩刑期間復業看診長達14年,病患多為口耳相傳而來,更變本加厲使用未經衛福部核准的非法禁藥,現場也查扣4盒麻醉藥、逾百張診療紀錄表。

衛生局也發現,吳男掛號、看診比照健保給付,陶瓷、貴金屬假牙收費約6000元,賤金屬假牙2000元,僅一般市價的一半,吸引不少高齡病患慕名而來;衛生局將吳男依違反醫師法、藥事法送辦,新北地院昨判處6月徒刑,可上訴。

衛生局表示,密醫不具醫師資格,去年稽查移送22件密醫,以推拿、醫美、牙醫最多,其中,無牌牙醫就占了11起,若民眾貪圖便宜看診,進而感染併發症及發生醫療糾紛,雙方責任難以釐清,民眾求償恐困難重重。

衛生局指出,密醫多半選在偏鄉、市集開業以掩人耳目,新北市29區均有牙科診所,但牙醫師分布不均,萬里、石碇、平溪、雙溪、坪林與石門僅1名牙醫師,烏來2名、三芝4名、金山與深坑各5名,衛生局也推動牙醫師巡迴治療服務偏鄉,解決城鄉醫療資源差距。

---------------------------

狀元愛讀醫科 有前途有「錢」途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大學聯招放榜,盡攬11個狀元的香港大學搶盡風頭,但尖子的選科更受關注,7個狀元都選讀醫科,比例奇高,在講求懸壺濟世的理想外,也因是低風險高回報的安穩之選吧!

今年11個狀元 7個選讀醫

在本港讀書最叻的學生,未來最想做甚麼?按過往傳統,一般都離不開醫生、律師、ibanker等,故填報大學志願時,醫科、法律系、環球商業均是不少尖子的首選。但在今年,醫科更見一枝獨秀,11個在文憑試7科取得最高5**成績的狀元,高達7個揀讀醫科,全數入讀香港大學,創下港大醫學院歷來取錄最多狀元的紀錄,其餘4人,分別選讀工商管理與法學、政治學與法學、牙醫,以及社會科學。

憑藉滿分的成績,在選科時自然要風得風,早在文憑試成績放榜時,不少狀元已經談到想讀醫科,訴說視救人為理想,甚至有狀元表示,在讀幼稚園時已立志等。做醫生固然是救人性命,但能夠在多年來一直成為眾多尖子的首選,相信亦不乏使命感之外的吸引力。

在本港入讀醫學院,本身就像為自己印上一張社會精英的名片,沒有頂級成績,根本無法通過那極高的收生門檻,而在畢業之後成為醫生,社會地位又高,自我滿足感自然高於一般人。在此之外,另一更大的吸引力,或許還是讀醫這條路,正是在前途之外,對未來「錢」途有最大的保障吧!

未來人口老化 就業有保證

有別於其他學系如商科等,不論經濟好與壞,醫科生亦不用為搵工發愁,本港醫生一直不足,自然就業有保證、人工又遠高於同屆畢業生,在未來人口老化之下,飯碗只會更加穩陣。

做醫生的進場門檻高,6年的全職課程,雖然投資大,但同時亦保證其他人難以進場競爭,更甚是醫生行業本身更有一道「護城牆」,連外來的競爭,亦可擋走!

縱使本港鬧醫生荒多年,公院醫生人手嚴重不足,但每當政府想吸引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如有限度引入具資歷的外地醫生、精簡審批程序等,往往被業界阻撓,就算被外界詬病是保護主義等,醫生組織繼續大加反對。結果,本港醫生人數遠遠不足人口所需,智庫「香港黃金五十」曾推算,2039年本港將短缺約7,000名醫生,此行業又怎會不是穩陣之選?

相對來說,本港的律師行業雖然亦圖壟斷、排外,還見得較為開放。縱使做律師殊不容易,但亦可透過完成學士後進修、再考試的方式成為律師,本科不讀法律專業的,也可透過進修晉身法律行業,行內競爭自然較激烈;且連海外來的競爭亦大得多,本港律師陳莊勤曾撰文指,在1996至2013年之間,海外律師通過執業試獲取本港律師資格的人,就有1,765人,佔整體20%,導致連在法律界內,也有人不滿競爭太大。

律師行業相對開放、競爭大,醫生行業的低風險特質,反而就成為讀醫者的最大優勢。即使本港尖子愛讀醫的情況,有人覺得太「穩陣」,甚至質疑本港精英不願去冒險,是否「無大志」等,但對尖子來說,作出安穩必贏選擇,反是理性表現。

就算做醫生「發大達」的機會不高,但回報有保證,年資漸長後在醫院做顧問醫生,或設私人診所執業,年薪達到數百萬元的實不罕有,與年薪過千萬元的商界精英人士相比,或有所不如,但已是全港首1%的高收入人士,回報極高。

投身商界 更需創意愛冒險

更甚的是,做醫生需要的是在某專科的專業知識,對其他能力如人際關係等的要求,較為次要,但是學識過人的狀元,如果要在商界跑出,除了聰明之外,更要有創意、愛冒險的性格、建立人脈關係的能力等,狀元不見得就有很大優勢,所以狀元創業成功率不見特別高,稍一不慎反而輸了要賠上不菲的機會成本。

醫生既可行醫救人,且競爭少、又有高收入保證,聰明的狀元,自然亦會為自己作出最安穩、理性的選擇,從功利角度看,與其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倒不如去行醫,選擇一切盡在自己掌握之內的康莊大道,以低風險取得可觀回報。

-------------------------------------------------------

古巴醫療公共化
本文原發表於台灣立報及台灣公共化協會網站

編者按:2014年12月17日,美國與古巴宣佈雙方關係正常化,恢復中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邦交關係,長久以來實施的禁運政策似乎也開始露出改變的 曙光。美國國會代表團於2015年1月18日抵達古巴訪問,美洲國際關係將因此有大幅的變化。菜市場政治學特別邀請「台灣公共化協會」的成員將其過去發表 過的專欄文章授權刊登,希望讓讀者們多多認識古巴,這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度。(本文為系列文章第二篇)

 

 

「台灣引以為豪的二代健保搖搖欲墜,面對藥價黑洞、偏鄉醫療體系失能等問題,難道僅能任醫院不斷競逐利潤,醫療-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淪為商品?筆者認 為,台灣需要新的醫療公共化想像:古巴在物質資源匱乏下,透過貼近社區、醫學結合人文與醫療教育公共化等措施開展一個更公平且有效的醫療體系,值得台灣借 鏡。」

當二代健保收入短缺,甚至為了保費讓民眾人人自危、擔心收入動輒被扣保費時,大家都將檢討焦點放在保費結構、藥價黑洞、醫院營利(甚至是近來吵得很 兇的病歷中文化),但卻鮮少有人問:為何醫療成本那麼高?難道,我們沒有在商品化、菁英壟斷的醫療系統之外,另一種結合科學理性、但平價親民的公共化醫療 模式?其實是有的,而且它不需像北歐社會福利諸國般需付出高成本,是透過務實且相對低廉的成本,提供細膩而全面的醫療服務,它的名字叫──古巴!

這個國度,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只有三個印象:棒球、共產黨、格瓦拉;但鮮少有人知道,他們的醫療公共化卻有驚人成就,以下參考《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的兩篇文章,分別是「古巴:新的全球醫療」(Cuba: The New Global Medicine),以及「古巴革命的醫生:團結的終極武器」(The Cuban Revolutionary Doctor: The Ultimate Weapon of Solidarity),據此來簡介古巴醫療的現況。

 

古巴醫療公共化的成就

古巴在1962年遭到美國禁運封鎖,其後開展出結合社區醫療、掃除文盲的公衛改革,在2007年,每1千名市民中有6.5個醫生,超越西歐的3.1 位醫師、美國的2.4位醫師(根據2007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調查)。而這又使得古巴每千名活產嬰兒的死亡率僅為5.3人(略低於美國),成 年人平均壽命為77歲(與美國相同),愛滋染率更僅有美國的10分之1。

這樣的成就,是來自美國的禁運、經濟封鎖下,社區每一角落的古巴家庭醫師的點滴付出。他們的辦公室不在醫院,而是用雙腳走進社區,徹底掌握各居民的 健康現況,來提供綜合性社區服務。所以在每個社區醫院接待台後方,都貼著一張社區居民健康統計表:詳述全體社區居民中,有多少孩子有哮喘?有多少老人營養 不良,需要在社區免費供餐?有多少人有高血壓?

最重要的是,這些資訊皆整合在一個辦公室,而非像台灣由小診所、社區發展協會、衛生室各自調查,卻難以共享。古巴並藉由社區醫師長期與居民共同生活 的過程,即透過社區工作來研究疾病與生活習慣間的關係,再提出合宜但低成本的預防醫學方案、連結各支援單位。而古巴的成功經驗也已輸出至第三世界國家,截 至2008年11月,共有3萬8,544古巴醫療人員(含1萬7,697位醫師),在全球75個不同國家服務。

 

古巴醫生在海地行醫

古巴醫生在海地行醫

圖片來源 C.C. by United Nations Photo

 

 

古巴醫師的醫療技術

或許有人會質疑,那麼多醫師願意到偏鄉服務,是否是醫術不佳?或者民族性不同,所以古巴醫師情操特別高尚?並非如此!首先,古巴醫療為了深入第三世界國家服務,故得在艱困的醫療資源下,提供在地化的醫療服務。

舉例來說,他們買不起昂貴的醫療檢查儀器,如核磁共振成像MRI,電腦斷層掃描CAT、聚合酶鍊式反應PCR。甚至台灣慣見的照X光或超音波,對第三世界國家都是奢求,取而代之的,是基本的實驗室化學測試、以及聞問望切,來在緊急狀況下做出準確的決定。

而這鍛鍊的過程,也是因著美國的經濟封鎖,迫使古巴醫師發展出僅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判斷的診療方式,其成功則是站在前人所積累的豐厚經驗之上,才能 做出非依 賴機械檢測的新模式。不僅如此,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能將在地的傳統醫療智慧,與先進的生物技術相融合,而能成功研製治療癌症和愛滋病的臨床藥物,並與德 國、中國的生技大廠緊密合作。

 

不只是道德使然

其次,古巴醫師願意忍受低薪、高壓力的情操,這不僅是道德使然,也是醫師培訓體制的差異。他們將培育醫師視為滿足社會基本需求的一部分,所以給予醫 學生高額學費補助,降低醫師培養過程中的醫學生自付成本,使得有志習醫的年輕人只問能力、不問財力。相對的,美國醫學生4年求學過程,平均需背負14萬美 元的債務,所以畢業後當然需賺取高額薪水,以支付債務或單純的享受上層中產階級生活方式。

回到台灣,因醫療商品化,政府將醫師的培養責任推給醫學生個人,而非以醫師是社會安全的一環,故養成成本需由社會整體來承擔,而這導致 台灣的醫師培養,醫學生及其家庭需要高昂的成本(從透過補習在升學體制下勝出,到高昂的醫學院學費)。所以倘若台灣要參考古巴醫療制度,則需醫療教育開始 調整。

 

為何古巴醫培系統能壓低教育成本?

2004年,古巴開始了一種新的醫學訓練,稱作「大學診所醫療培訓計劃」,並推廣到委內瑞拉等國。他們不同於傳統西方醫學院的模式,強調「沒有圍牆的大學」,將常態的醫療課程搬到社區診所來上課,並輔以大量參與觀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的日常診療。

窮人和工薪階層的醫學院學生,未來在自己的社區、家裡,應用實踐所學。這套高度組織化的課堂教學新教材,是由60位古巴的醫學教授來完成,他們採取了解剖學、生理學和遺傳學等傳統題材,並結合成新的跨學科課程。課堂教學由各種醫師、教師的講座,搭配生動的影像教材來完成。

課後學生可以在家裡,選擇晚上、週末反覆查看每節課的DVD。在上午診間中的課程,則鼓勵學生發問。醫生也因為和學生密切互動,落實師徒制的精髓,以工匠師傅的耐心向學生指出細節、必要技能,讓醫生能客製化的針對醫學生落後項目給予補強。

學生們在6年內,每週學習6天,日日都需全身心投入到這種嚴謹的研究過程中。他們的課程不僅包括傳統大學的課程,還因著實際接觸患者,而能給予其深刻的關懷、真正的理解,才能掌握社區的動態及問題。

這種醫學與人文緊密結合的課程,非但不會使學生的研究分心,相反地,因著他們的學術學習,是全面性融合瞭解病人的日常生活、社區關係、社會成因,而 非各自切割、獨立學門,故能激發學生自主整合的學習欲望,想治標又治本的積極性。於是學生會興奮的向醫師提問、把握學習時間,甚至客觀上加速了學習過程。

實際上,古巴如此用心輸出公共醫療,其實還有一個更高的價值考量,也就是為了輸出其「互助合作」的意識型態;古巴文化部部長普利托(Abel Prieto)曾說:「在全球化的今日,應該被全球化的不是炸彈或仇恨;而是和平、團結、健康、教育、文化等等。所以,當我們的醫生去幫助其他國家時,雖 然他們的使命是給予醫療護理工作,但他們也承載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團結思想,而這是(和資本主義)做本質上的思想鬥爭。」

 

02

圖片來源 C.C. by Seattle Municipal Archives

 

台灣能否參考古巴模式

多數習慣西方醫療系統的讀者,可能會對上述古巴的醫療感到排斥,甚至會認為我們的醫療水準那麼高,怎麼可能實踐這樣的醫療教育、社區預防醫療?

台灣的醫療水準真的高嗎?如果大家不健忘,回想今年5月,花蓮玉里榮民醫院的婦產科醫師22天未休假,而這僅是台灣偏鄉極缺「內外婦兒急」醫師人力 的冰山一角。然而,衛生署除了給予更多偏鄉津貼來拜託醫師前往之外,平均每年只培養19位醫事人員投入偏鄉服務,對偏鄉醫療需求仍是杯水車薪。所以,台灣 的偏鄉或 許正是古巴模式的第一塊試點。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當台灣的二代健保面對傳統西方醫學高昂的專利權,醫院將成本放在救命之上 時,我們要反省的或許已不能再僅是片面的針對健保、醫院、藥價、醫療過失刑責,而是需有制度性的思維轉變,透過公共化的手段,培育大量的公費醫師,並將醫 療成本由後端的醫治,轉向前端的公共衛生預防,尤其發展整體性的社區預防、療癒,來取代目前商品化、論斤論兩的健檢、醫療模式選擇。

當台灣的醫師感嘆「醫病關係改變,病人不再如過往般尊重醫師」時,或許可以轉個彎,透過支持各種公共化醫療的倡議,用社會集體的力量來支撐願意為底 層病人奉獻的醫師。畢竟台灣不乏好醫師,惟缺乏如古巴政府的制度性思維轉變,而重拾治癒病人的成就感,也將是重拾病人對醫師敬重的開端。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94&aid=1248763

 回應文章

小病人
如果進醫學院的都是一些有愛心不愛錢的呆子
2008/04/10 20:02

如果一個行業不賺錢 還會有很多聰明人去做嗎

很聰明有能力做別的賺錢行業卻仍然進入這一行也的人必定寥寥無幾吧

這麼少的人能應付民眾醫療需求嗎?

為了滿足民眾的醫療需求 醫學院只好把一些呆子也收進去

這些資質平庸的人能應付醫學院的功課嗎?

出來當醫生後

他不愛錢 他很有愛心 他很關心你 可是他手上醫死一大堆人 你敢給他看病嗎?

他很愛錢 他根本不關心你 可是從來沒有醫死過人 給他看病的人 大部分也都可以

醫好到還可以的程度

你會給誰看病呢?  (當然他不能因為愛錢做出太離譜的事情來)

聰明的人很多 有愛心(不愛錢)的人很多 又聰明又有愛心(不愛錢)的人就少了

而且聰明與不聰明 愛錢與不愛錢是有層次漸進變化的 不能用二分法一刀切開的

健保制度已經在傷害台灣的醫療生態 從後段醫學院的醫學系的錄取分數漸漸被前

段醫學院的牙醫系分數超越 甚至快要被台大的藥學系 復健系超越 就可以看出民

眾對醫生前途的預測。

林尤超(ma94) 於 2012-03-16 19:10 回覆:
誰說不賺錢,只不過把醫師薪資降至一般公務員水平,會沒有聰明人去考嗎?高考不是一直搶手嗎?難不成各科高考客皆非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