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4 15:36:34瀏覽1927|回應0|推薦0 | ||||
順應四季節氣‧選擇當令食材
食物是最好的藥物 在中醫的觀念裡,認為食物和藥物同樣屬於大自然的產物,若是選擇得宜,能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養分或療效,很多身體方面的不舒服或輕微的症狀都可以得到緩解,稱之為「食療」。我國食療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戰國名醫扁鵲曾表示:「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癒,然後用藥。」這種食療先於醫療,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如同古人若感到火氣大或腸胃脹膩,就會去吃白蘿蔔,就是取其功效,食療養生。」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喬聖琳補充說明。
喬聖琳表示,中醫很講究「地點、時間、人」三者和諧的關係,必須根據不同的地點、季節、人的體質,給予適當的飲食或是藥物的建議。例如過去中國人講究冬令進補是因為北方冬天很冷,但位於低緯度的台灣較濕熱,不能太過溫補,就會根據在地條件,加入比較多辛辣的食材,如薑或辣椒,能幫助去濕。
順時養生,五色食材養五臟中醫非常重視身體與周遭環境的互動與諧和,認為身體所顯現於外的許多症狀,其實都是體內的臟腑或功能失去平衡的警訊,必須順應著四季的變化,選擇適合的飲食,因應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概念養生。中醫也鼓勵人們多吃當季食材,因為既然是當季盛產,這些食材一定就是在對的時節成長至最好的狀態,不必催熟速成,價格也便宜。此外,通常大自然有其奧妙的定律在,季節蔬果也會對應此季節而有某些特性產生,例如夏天盛產西瓜,就是一個很好的消暑水果。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