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食肉殺生與因果之疑
2011/02/28 20:10:26瀏覽1513|回應0|推薦2
  

食肉殺生與因果之疑       果斌居士(陳士濱)


  經文: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得出三界? 

一、食肉殺生的理論
  食肉究竟與殺生是否同罪?如果按照因果的定律來說,也許食肉者當受被食之報,殺生者必受被殺之報。食肉與殺生是兩回事,食肉與殺生罪無關,殺生罪也與食肉者無關?試舉古德常云:
欲得天下無兵劫,眾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近代高僧印光大師云:近世殺劫之慘,實為千古未聞,若推其根源,皆由食肉所致。又云:吃肉乃結殺業,將來以身命償,忍令所愛之眷屬,罹此苦果乎?虛雲老和尚亦云:葷食造害殺生,大違慈旨,令人智味神昏,增長貪嗔淫欲,身後業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難道它們倆之間就一定有罪業牽連?筆者暫先舉儒書中的故事來說明。書中曾載魯國有二勇士,此互聞而不相見,一旦相遇,沽酒共飲,無肉不能成歡,當去買肉。一人曰:爾我肉也,何須更求?其人以為所見甚高,遂袒衣相割彼此互食,意氣揚揚,結果遂相割而食,終卒至亡。這是古書中記載食肉與殺生同一之故事。

  回過來看佛教的經典記載。早期《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載琉璃王之珠滅釋迦族。眾比丘問佛陀今此釋種昔所作何因緣而今為琉璃王所殺害?佛陀誠懇的答:
爾時釋種坐取魚食,由此因緣無數劫中入地獄中,今受此對。筆者懷疑:吃魚肉者與被殺究有何關係?吃魚肉應遭反被吃之報,竟遭殺戮?佛陀應該照我們凡夫所想的因果定律說,昔日的釋迦族必定攻打誅滅過琉璃王國,故今生受其反誅滅之報。然而佛卻不這麼回答,竟言是宿世釋迦族人好魚肉而食,故今的受誅滅之報。 

  《法句譬喻經.卷四》又云 :佛告諸母人,諸佛之法不以肉食……夫人生世所食無數,何以不作有益之食,而殘害群生以自濟活。死墮惡道,損而無益。人食五殼,當湣眾生蠕動之類,莫不貪生,殺彼活己,殃罪不朽,慈仁不殺,世世無患。經文說諸佛之法是不以肉為食的,且世人所可食的物品無數,何以一定要殘害群生以濟己之活命?這段經文也點出食肉與殺生的關係。

  《大莊嚴論經.卷十五》云:
賣肉成殺生,羊稻俱有命,食稻不成殺。經文直皆說賣肉就已經是殺生,就與殺生有關係,何況之?從上述經典來看:食肉與殺生毫無關係的理論實在難以成立。而且也可看出世尊雖在《阿含》的小乘時示現葷食,但從世尊本生故事因緣來看,不啖肉、不殺生絕對是釋迦佛的本懷,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本懷!殺生與食肉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兩者並不是各自獨立的罪名,殺生與食肉決不能用世間邏輯方式去推斷,應該從事實客觀的因果報應及經論來談,佛法它畢竟是超越世俗的第一義諦,不能用世間邏輯的方式將它的道理推翻掉。

  二、慈心不殺的理論

  
慈心不殺之說乃是三世諸佛的本懷,真慈心就是不殺不殺就是慈心的一種。我們從《阿含經》中就可看出佛陀對它的重視。如《雜阿含經.卷三十二》云: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世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于世,常為眾生呵責殺生,讚歎不殺。

  《雜阿含經.卷三十二》云:如來法中殺生不清淨,如來法中亦不殺生。

  《雜阿含經.卷三十七》云:我作是念,若有欲殺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戒,不樂殺生。

  《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云:何智者成就身三行?於是智者思惟身行,無所觸犯。然複智者自不殺生,亦不教人殺生,見人殺者心人喜樂。

  《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六》云:諸有眾生好喜殺生,便生黑繩地獄中,其有眾生屠殺牛、羊及種種類,命中之後生等害地獄中。

總歸佛制不殺戒之用意有三:

一、由斷生命,業道重故,所負此重業,不堪入道。

二、違害大悲心,尚須為物捨身,況斷彼命。

三、有背恩養,六道眾生,皆後父母,故制戒防之。

  那麼慈心不殺食肉食素究竟有何關係?惠誕大師解釋說:食肉障生厚集根之小慈也,何有能生種性以上之大慈耶?東晉道生大師亦云:慈味之濃,莫深肉食。肉食苟濃,必忘慈惻。慈惻之大,謂之種也。長壽理絕也。

在《諸經集要.卷十七》又云:諸聲聞等常所應食,米麵油蜜等能生淨命。非法貯畜非法受取,我說不淨,尚不聽食,何況聽食肉血不淨耶?


  筆者以為:一位大慈大悲的修行者,嘴巴所食都是眾生的血肉,不離雞鴨魚肉,成天與雞鴨魚肉會和三次(吃三餐),即與眾生結肉緣三次,這樣的食法能不離畜生的業報輪回?這就像食物鏈一樣,獅子老虎吃人,而人亦吃獅肉、虎肉,相殺相食,這樣一定離不開畜生的六道輪回。一位要出三界六道輪回的修道人,連雞鴨魚肉都舍不下?何成佛之論?

  
慈心不殺是三世諸佛的教化,那麼斷肉戒殺就是三世諸佛的教化,《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是故大慈大悲者是──見其生不忍食其肉,聞其聲亦不忍食其肉也!

三、乞食托缽的理論


  佛在世時並無嚴戒食肉一文,托缽一律是不拘葷腥的。筆者是同意托缽不揀葷素這條,那是因為佛在世以托缽為生,乃為眾生種福德,出家人不事炊食,乃欲令其求專心修道。而佛在當時不制戒肉,是有其背景因素的。但佛也不曾公開鼓勵大家儘量的吃三淨肉,今若必效佛在世時之不揀葷素而行之,這種觀念有待進一步的商榷。

  佛在世時,
原則上諸弟子們一天僅食一餐,托缽若超過七家仍無食,則不得再托缽。眾弟子為了不擾信施,故給葷吃葷,給素吃素,乃為培養其不貪珍味,美惡均等;為破我慢,于富貴貧賤等家皆無揀擇,慈悲平等,大作利益(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的心。

  而今的我們是
自由的去餐廳、自助餐、大飯店吃飯,亦自由的任君挑選其喜好之,就算吃素,也未必能做到不貪珍味,美惡均等這一條戒。筆者以為:如果今日有人必學不揀葷素,那應該也要遵守佛戒,親自入城托缽、過七家無食則不得再乞食、日中一食、不貪珍味、美惡均等……等戒規。

  筆者以為:
乞食是十方諸佛的教法之一,但於末法的今天,除了泰國、緬甸南傳等佛教國家外,中國已經再見不到乞食的比丘。

  即然不再乞食就得奉行佛陀在大乘經典上的教誨──奉行純素主義。

  能嚴持
佛制乞食,那麼不揀葷素是必然的行為。不能實行乞食,做不到佛要求乞食時所應履行的條件,則必須嚴持清淨齋戒,必竟是自己煮自己選,在餐廳、飯店、自助餐、歐式素食……絕不缺乏的臺灣,更應該執行齋戒。

四、因果迴圈的理論
  《楞嚴經》中所宣導的
齋戒不外乎是戒肉戒殺,尤其《楞嚴經》上將食肉殺生劃上等號,這是因果不昧的果報。

  如卷四云: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卷六明確的說: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刹,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乃至卷八云: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卷八又云:殺彼生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是等皆以宿債畢酬,複形人道。皆無始以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

  《楞嚴經》在卷四、卷六、卷八都詳細說到相殺相吞的道理,這些都是佛陀所強調的因果罪報。以六道輪回來說,人死為羊遭人所食,羊死為人又食羊肉,仔細思量是人吃人。近代圓寂禪宗高僧宣化大師曾做過一偈云:肉字裏邊兩個人,裏邊連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筆者以為:中國人所造的字與《楞嚴經》所說的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相生相殺相吞的道理幾乎是一致的。

  舉凡葷食之物必兼帶有
殺氣之味,譬如畜生臨死時必定充滿怨氣與殺氣,肉身既亡,還遭煎煮炒炸之熬。試想:這些畜生肉的中陰身將如何看待食肉者?對食己肉者必無任何的怨恨心、殺心、報復心?所以相吞相殺殺生與食肉是有一定的因果罪報的。食肉者所食之肉,看似一塊不足為奇的肉,但卻不知裏頭含藏多少怨氣與殺氣。《諸經要集.卷十七》云:若啖眾生父肉,眾生亦啖父肉;若啖眾生母肉,眾生亦啖母肉。如是姐兄弟妹男女六親,並有相對,怨怨相仇,未可得脫。這是如來真正的教化,是令眾生出離生死的真實教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2220466&aid=4932364